Quantcast
Channel: 中國報 - 十分專題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427

喬布斯遺言原來是假的… (上篇)

$
0
0

文:劉林李

《十分專題》部落格:http://series888.blogspot.com

蘋果教主喬布斯(Steve Jobs)逝世近兩年,前陣子網絡瘋傳他的遺言,經由面子書傳貼,感動不少人,后來證實是假的。

近年,網絡尤其是面子書,流傳著各種感人故事,但最后被揭發原來是假的。

除了喬布斯遺言是假的,網絡還有哪些假的感人故事?

前陣子很多人打開面子書,可能都看到朋友分享這篇題為《一段喬布斯真實的遺言》:

 “……在病床上,我頻繁回憶自己的一生,發現曾經讓我感到無限得意的所有社會名譽和財富,在即將到來的死亡面前已全部變得暗淡無光,毫無意義了。

 ……如果我生前的一切被死亡重新估價后,已經失去了價值,那么我現在最想要的是什么……

 現在我明白了……無休止的追求財富只會讓人變得貪婪和無趣,變成一個變態的怪物——正如我一生的寫照。

 上帝造人時……能帶走的只有記憶中沉澱下來的純真的感動以及和物質無關的愛和情感,它們無法否認也不會自己消失,它們才是人生真正的財富。”

 文章相當長,這里只摘錄數段,如果你沒有看過這篇文章,有興趣的話,可以上網谷歌搜尋。

 許多網友覺得這段“名人遺言”很有啟發性,毫不猶豫就按“贊”或把文章分享出去。

網民玩“推理游戲”

 但有網友感慨,活了一輩子才悟出這個道理真悲哀,也有人調侃“我30歲就懂這個道理。”

 其實,讀過喬布斯傳記,或在喬布斯生前一直關注他的蘋果迷就會懷疑,這段老套、煽情、看來充滿悔恨,到人生最后階段才“開悟”的話語,真的是喬布斯的遺言嗎?

 一些部落客、網民開始玩“推理游戲”,從喬布斯生平的個性、信仰、作風、價值觀等,還有他的傳記的內容,抽絲剝繭分析這段遺言,發現疑點重重。

看透死亡清楚所要

 關于喬布斯的生平和價值觀,就算沒有讀過他傳記的人,只要聽過或看過他于2005年6月12日,在美國史丹福大學(Stamford University)畢業典禮講過的三個小故事,就大略可以捕捉到一點端倪。

 這三個小故事中的第一個故事,他提到自己孩童時期的生活。

 他17歲上大學,很快就退學,他說那時候他看不出自己以后要做什么,也看不出大學可以為他指點迷津。

 儘管如此,那個階段的他已經知道自己喜歡和不喜歡做的事,停學以后,反而有更多時間做自己喜歡的事,他在20歲的時候就跟朋友一起創辦了蘋果王國。

重新出發

 第二個故事“愛與失”,說的是他被自己親手創立的公司蘋果解雇以后,丟了權杖,卻發現自己依然熱愛自己的事業,決定重新出發。

 他后來發現,被蘋果解雇是發生過在他身上最好的事,這讓他重新感覺自由並且充滿創意。

 他不只創辦新公司,還跟后來成為他妻子的女人相愛。

 最后的小故事,他提到死亡,他17歲時因為讀過一句話“如果你把每一天當成最后一天活,你會發現你是正確的”,已經開始省思關于死亡和生命的課題。

 他說:“所有榮耀、驕傲、對難堪和失敗的恐懼,在死亡面前都會消隱,只留下真正重要的東西。”

 提醒自己就要死亡,是讓自己避免掉入得失陷阱最好的方法。這時候你已經赤裸裸,沒有東西可以失去,沒有理由不跟隨你的心。

積極生活

 他覺得自己罹患癌症后是最接近死亡的時候,但他說,死亡可能是生命最好的東西,它去陳讓新。

 他認為時間有限,不要浪費在重複他人的生活上,不要讓教條約束,那等于活在別人的思考結果,不要讓他人喧囂觀點掩蓋自己真正的想法。

 “你的直覺和內心知道你要變成什么樣子,其他東西都是次要。”

 喬布斯生前給他身邊的人的印象,正是這樣的一個人,非常清楚自己生命中要的是什么,跟著自己內在的聲音走自己的路。

 他應該不會像網絡上流傳的遺言中那樣,臨終才對生命重新估價,推翻自己一輩子追求的東西。

臨終遺言只有Oh wow

 《一段喬布斯真實的遺言》提到喬布斯大半輩子只顧工作和追求財富,一直到躺在病床上,才發現名譽和財富毫無意義。

 這些話或許會是許多一輩子追求財富和功名的企業家會說的遺言,但不可能是蘋果教主喬布斯的遺言。

 事實上,這篇所謂喬布斯的“真實遺言”,確實是一位成功企業家的遺言,收錄在《不說,就真來不及了︰紐約客的臨終遺言》一書中。

 不知哪位“有心人”,擷取了這位企業家遺言中的數個段落,說成是喬布斯遺言,在喬布斯大名的“加持”下,廣為流傳。

 其實,喬布斯的遺言,在2011年他去世那年,他妹妹辛普森(Mona Simpson)出席史丹佛大學為喬布斯舉辦的追悼會時,發表悼詞時已經透露過了。

 喬布斯逝世前先看著辛普森,然后看著自己的孩子們,再看看妻子,最后看著所有人說出“哦哇(Oh wow)、哦哇(Oh wow)、哦哇(Oh wow)”。

 但是,對網民來說,可能覺得一個名人的遺言,不應該只是“哦哇、哦哇”,所以,才會輕易相信網絡上看起來比較“完整”、符合普通人思維邏輯的遺言。

劉墉也被冒名作文

 知名作家劉墉,過去經常以他的一對兒女的成長故事作題材,寫過不少暢銷書。

 他的讀者,對他的兒子劉軒和女兒劉倚帆成長中的點點滴滴都相當熟悉,很多人更是對他們的“家庭故事”百讀不厭。

 這一兩年,網絡流傳一篇題為《考零分的獎勵》或《給我考零分》的短文,故事講的是劉軒少年時,喜歡做白日夢,夢想當車神舒馬赫那樣的賽車手,功課總是吊車尾。

 劉墉對他訓話,他挑釁地說自己的偶像舒馬赫像他年紀這么大時,功課也不好,還考過零分。

 結果劉墉給他開了一個條件,要是他有本事像舒馬赫一樣考零分,以后就不再干涉他的學業,但他必須遵守考試規則,不能交白卷,並答完所有試題。

 很快就迎來考試,劉軒胡亂作答,還是考不到零分,他這才發現原來考零分這么難。

 一年后,他成功考到第一個零分,劉墉親自下廚為他慶祝,對他舉杯道賀,並說了一句話:“有能力考到A的學生,才有本事考出零分。這個道理你現在應該已經知道。”

 劉軒這才發現被老爸耍了,自己的一舉一動,已經在老爸預料中,老爸是要他朝著目標而努力,但把考滿分的要求換成考零分,他就容易接受得多。

 他后來也確實朝著目標努力,成為模範生,考進哈佛大學。

劉軒特別為文解說

 《考零分的獎勵》或《給我考零分》文章開端說明這是劉軒某次接受專訪時講述的一個故事,並以劉軒為第一人稱來寫。

 劉軒后來親自證實這個故事是假的,並且肯定自己沒跟記者說過類似情節。

 有趣的是,不斷有人把這個故事轉寄給劉軒本人,而他也搞不清楚到底是誰幫他作文章。

 針對這個問題,他自己思索過一番,覺得有3種可能:

 1.這原本是別人的故事,移花接木到他身上。

 2.這是讀者做出的行為。

 3.故事開始可能是真的,但在轉述的過程中,逐漸被加油添醋結果變成《給我考零分》。

 作為網絡傳言故事主角,開始時,有人問他關于這篇文章的事,他會直接地說:“那是假的!”對方總會露出錯愕又尷尬的表情。

 所以后來有人問起,他都會笑一笑,揮揮手說:“倒希望那是真的!”

 他甚至特別寫了篇解說,希望能夠在網絡上被多多傳閱,最好能跟《給我考零分》前后並排。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427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