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中國報 - 十分專題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427

從小培養意志力…(完結篇)

$
0
0

報導:楊潔思 
圖:顏杏如、劉志勝、迎風小組

《十分專題》部落格:http://series888.blogspot.com

華德福教育中,手工佔有重要地位,除了是刺激腦部,也志在培養孩子的意志力,孩子可能得花上許多天時間,來完成一件手指編織作品。

人雖然擁有與生俱來的意志力,胎兒在要出世那刻,便展現超強意志力,努力從母親身體擠出來到這個世界,然而,這天生的意志力不足以陪伴我們這一生。

因此,華德福教育極為重視培養意志力,甚至建議將意志力養成拉到孩子成年,即12歲為止。

在剛過去的幼兒師資培訓中,台灣資深華德福老師顏于玲與戴照華對此有相當多分享……

內在與外在力量

顏于玲老師說,嬰兒呱呱落地到長大成人,身體經歷兩種力量,一種是內在力量,一種是外在力量。

 外在力量由上而下,從頭進入,直通到腳,從0至7歲,發展頭部腦神經;7至14歲發展心肺系統;14至21歲則發展新陳代謝系統。

 內在力量則反其道而行,從腳去到頭,0至7歲發展意志;7至14歲發展情感,14至21歲則發展思想。
 
◇意志 

 早在嬰兒出生時,便展現超強的意志力,努力從媽媽的肚子鑽出來,出來后,會用全身的意志力吮吸吃奶。

 隨著嬰兒成長,他學爬、站及走路,乃至說話,都動用到意志力。幼兒是不怕跌的,他學站立及走路,百屈不撓,屢跌屢試。
 
◇思想

 人與動物最大的區別是思想,思想很重要,但前面先是長意志力,果決的意志力很難培養,因此要培養到21歲,爾后才來到思想。

◇情感

 情感是指人把身體給他的訊息轉化成自我的印象,再對世界做回應。情感的功用是在體內形成8的循環,讓全身上下冷熱平衡,頭部不要太冷,腳部不要太熱。

 若情感驅動思想把事物做好,意志就會去實行,也能換句話說,情感可以帶動意志力去幫思想把某個想法變真。

 因此,在孩子7到14歲時,我們要培養他們一個能力,就是誕生熱情去參與世界,對各種東西都有興趣。 

透過手工與游戲 發展腦神經和意志力

 孩子是一個意志體,他們熱愛工作、充滿生命力,其內在力量在發展意志。

 戴照華老師指出,我們小時學走路,一點都不焦慮,也不會想要怎樣去走路,走路用的是意志力,而非思想。大了,加了許多思想進來,反而多了許多不必要的擔憂恐懼。

 因此,因故而失去行走能力的大人,重新學習走路,要比小孩難上許多。 

 顏于玲老師也說,華德福小學老師,最重要的是讓孩子看到老師在努力克服困難,活生生的示範一個人在奮鬥往上成長的意志與韌性。

 她說,意志力是心魂的力量,建築在四肢,孩子透過工作(如做手工)與游戲,啟動四肢,透過動腦啟動腦神經。因此,透過工作與游戲,可以讓孩子的腦神經與意志力同時發展,也等于是發展孩子的內在與外在力量。

 “華德福教育,從孩子零到七歲,致力培養意志力,甚至不惜培養到21歲,蓋因這不只涉及果決的行動力,還涉及道德。也就是來到孩子的深層意志,讓他們可以去碰觸真與善(道德)。”

 舉例,孔子的理論學說很好,但是那是需要很高的道德標準才能達致,若沒有過人的意志力支撐,難以達到。

 著名畫家梵谷,本著對藝術真善美的追求,不管旁人的譏笑,依舊努力不懈作畫,這也關係到堅強的意志力。

最基礎意志 涉及走說想

 戴照華老師說:“人類最基礎的意志,是走、說及想。”

 他說:“人是奇怪的動物,若沒有人可模仿,他無法學會走路。走路非常獨特,人除了佛陀(傳說佛陀一出世便會走路),都是天生不會走路。”

 戴照華詳細解說嬰兒的發展,並指出,孩子走路跟他會不會說話有關連,學會走路后,他們學講話的方式會改變,學會的詞匯快速增加。

 談到學說話,他說:“孩子學母語,他要先發展一種節奏感,他先隨意發出一些無意識的聲音,再從大人的反應,知道有些聲音可以引來大人的反應。”

 當孩子開始用帶有動詞的句子,他開始認識這個世界,意識到這個世界會變,意識到時間。

 再來,他的話中開始出現“我”這個字眼,這意味著自我意識出現,代價是與世界產生分別,而“我”也形成很獨特的概念。

 “語言作為人與人溝通的橋樑,是繼走路之后,最了不起的事之一。語言裡有很多奧妙,孩子學講話,不只是學講話,還學習思考。”

 進一步談到思想時,他說,當我們會說“我”時,才會思想。“人有清醒的意識,是在會說‘我’之后,能與剛發生的事分開,才會產生記憶。”

 總得來說,孩子通過模仿動作,學會走路,再通過走路,學會說話,透過說話而學會思想。

無論如何,他指出,人類的走、說、想都涉及到更高的意志與靈性。

動植物與人 意志有分別

1. 植物的意志

 很單純,只要有存活的能力,也就是生物最原始的能力,包括覓食能力、發展及繁衍能力。

2. 動物的意志

 求生存能力,具有情感元素,會比較複雜,包括築巢的能力、群居、領頭及競爭等,人也同樣有競爭的本能。

3. 人類的意志

 想不斷進步、有目標。

 人類最基本的意志是:

 i. 我要能站起來,平衡在這個世界,因此培養出走的能力。

 ii.模仿說話。

 iii.把外面看到的學起來,記起來,從而培養出思想。

 人類比較高級的意志是,結合動植物的意志再加上自我決定的強烈意圖去實踐,達致目標。

倒序回顧 讓人心更清明

 戴照華老師建議,每晚臨睡前,可以做倒序回顧練習,讓記憶力、覺察力、專注力變好,可讓自己更清明。

 倒序回顧的做法,是臨睡前把一天經驗的事件,以倒帶方式回想(越接近睡前的活動越先回想,例如:上床做倒序回顧──洗臉刷牙──洗澡──拿衣服毛巾──開家門──回到家──駕車回家──晚餐──離開公司等等)。

 事件想得越詳細越好,做久了,自然而然印象就越清晰,甚至連當時穿著的衣服、說話的表情與語氣、走路的姿勢,都很清楚。

 這個練習方式,不只可以幫助老師,一般人練習,也獲益良多。

模仿與榜樣 重復與韻律

 孩子學習的基石,是模仿與榜樣,以及重復與韻律。

 顏于玲老師指出,韻律對我們很重要,有規律的生活及跟韻律有關的東西,如歌、音樂、詩等,可以滋養孩子。

“透過韻律,會產生美感,透過美感,會帶給孩子方向性,所有有韻律美感的動作,會讓孩子有方向性。”她建議,幼兒園老師,可以每天很快樂、有意識、有美感、專心地擦桌子,孩子自然而然會模仿。

 “老師帶著好的榜樣,日復一日,帶著孩子在幼兒園生活。”她如是描述幼兒園生活。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427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