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報導:許雅玲
圖:練國偉
《十分專題》部落格:http://series888.blogspot.com
至于那些子女即將邁入青春期的父母則說:特殊子女青春期的資源支援,真的乏善可陳!
家有星星子女的梁全達和覃玞澎坦言,很多父母,不願接受特殊子女的情況,把問題掃入地毯不處理。
結果,子女錯過早期治療(Early Intervention Programme),無法提高學習和溝通能力,邁入青春期,變成讓父母束手無策的“風暴子女”……
在特殊子女概念懵懂的舊時代,長輩會告訴年輕父母:男孩學習比較緩慢,等他大一點,便會變好、聽話和聰明。在特殊子女數目劇增的現代,不肯面對事實的父母,則自己安慰自己:等孩子再長大一點,他會變好、聽話和聰明。
結果,子女錯過早期治療(Early Intervention Programme),無法提高學習和溝通能力,邁入青春期,變成風暴子女。
覃玞澎的14歲兒子,屬于學習障礙類型。從小,他和太太便觀察到兒子學習緩慢,可是,因為親子溝通上毫無問題,加上長輩總說:大了會變好。兩夫妻便耐心等待兒子長大變好那一天的來臨。
終于,兒子進入小學一年級就讀。可是,見識過無數小孩習性的老師,卻對他直言:你的兒子學習緩慢,你是否要帶他去做檢查?
結果,確診兒子有學習障礙,最好接受特別療育。
另一邊廂,梁全達在11年前喜迎二女兒的誕生。吹熄2歲生日蛋糕后,父母便把她送入學前教育中心,幾天后,院長特別召見家長:你的孩子有學習障礙。
“世界上沒有兩個特殊兒童,會有一模一樣的問題,就連醫生也很難確診孩子的問題。在家裡,我們看不出女兒有障礙,可是,一把她放在一堆孩子裡頭,就很明顯看出她的問題。”他說。
感謝師長提醒
老實說,任何父母聽到師長說:你的孩子有學習障礙,肯定心裡不爽。不過,覃玞澎和梁全達特別感謝師長的直言,才會立即帶孩子進行檢查。
到了醫院,梁全達內心衝擊難受,因為他看到很多好看的特殊孩子,因為沒有及早治療,結果,無法控制情緒,大喊大叫,或者靜靜不出一聲。
“我要感謝院長,我們才能及早找專家治療自閉症女兒。經過早期治療,女兒才能融入普通班上課。”他不敢想像,要是老師不把學生的障礙當一回事,由得孩子坐在一邊角落自由發展,后果會如何啊?
確診孩子的學習障礙和自閉問題后,因為政府仍未建立特殊子女早期教育的機制,兩名父親便自費讓孩子接受私人治療,包括:物理治療、職能治療、語言治療、感覺統合治療等。
父母同參與收效好
在大馬,主要都是老婆負起照顧和教導特殊孩子的責任,百分之九十的老公,因為“很忙”,拒絕參與孩子的療育,這是不正確的。
事實證明,父母共同參與特殊孩子的療育,孩子的進度會令人滿意;要是父親不願參與,只會埋怨妻子和孩子,那么,這個家庭會陷入不幸,夫妻經常因為孩子口角,繼而產生更多家庭問題。
梁全達和覃玞澎,這兩位父親,確實是少見能與妻子共同承擔教養特殊子女責任的丈夫。因為認真不懈地治療和教導子女,梁全達夫婦在今年農曆新年,收到了一個驚喜。
“我的自閉女兒,寫了一個字條給老師:老師,我明天不能來學校,因為我要回鄉過年。不只工整地寫上名字,還附上笑臉。這讓我們感覺驚喜:老師說,同年級的一般學生,都寫不好請假字條。”他說。
缺乏資源事倍功半
今天,覃玞澎的兒子已經邁入青春期,梁全達的女兒也即將迎來青春期。
覃玞澎笑說,“我的兒子聽得明白,也說得清楚,所以,我送他去參加青春期生活營,讓他學習正確性知識。回來之后,他會把不明白的問題,請教我和太太,我們便會解釋至他明白。”
至于梁全達的二女兒,因為有個大她一歲的大姐,已經來初潮了,媽媽便提早進行性教育:姐姐發育了,有月經了,媽媽也曾這樣,遲一些你也會這樣。媽媽還以姐姐為示範,教導妹妹使用和更換衛生棉。
這兩名父親的苦惱是:孩子療育到13歲,治療師便說:你們不必送子女來了,我沒有東西教給你們了。
他們投訴,“我們希望學習教養子女青春期的健康知識,可是,這方面的資源支援,真的乏善可陳!只能依靠父母之間交流意見,分享資訊,或者看書和上網找資料。有位單親父親,女兒邁入青春期,根本就束手無策!”
療育訓練分辨是非
覃玞澎和梁全達說:很奇妙的,特殊子女都長得清秀英俊。
梁全達的可愛二女兒,乖巧聽話,就連女同學都喜歡得一直親她。可是,星星女兒分辨不了,外人是因為疼她而親她,或者是騷擾而親她,為了保護女兒,梁媽媽告訴女兒:不可以讓外人親你。
同時,梁媽媽告訴女同學:謝謝你喜歡我的女兒,可是,你不可以隨便親她。
有的父母,會在白紙上畫圈中圈,教導女兒:三個圓圈,最中間那個叫親子圈,就是我們最親密的人,比如爸媽、阿姨、公公婆婆。只有這個圈子裡面的人,才能擁抱你,你也可以去親吻他們。
第二個圈就是你的同學和老師,這個圈圈的人,就跟第一個圈的人不一樣,這些人你只能跟他握握手,或者摸一摸頭髮就行了;第三個圈就是你不認識的陌生人,他不能碰你,你也不能碰他。
兩人強調,特殊孩子,就好比有一台電腦,只有硬件,沒有軟件,父母必須用療育和訓練來prompt他。一旦教好了,便不會發生尷尬局面。
關注華小缺特殊班
孩子轉小大人,意味著,父母需要幫孩子物色合適的中學。迄今,主要都是國小和國中有承辦特殊班,很少華小開辦特殊班。
“我們可以理解學校的困境,可是,這些問題,肯定可以解決,也必須解決。畢竟,華人家長把孩子送入國小特教班,一定出現語言和語文問題。”梁全達說。
為特殊子女找到學校之后,家長不可貪圖方便,也把家中的普通孩子送入同一間學校就讀,方便接送。
“這是錯誤的做法。有前輩勸告我們,不可將特殊孩子和他的兄姐送入同一間學校就讀,因為,這些兄姐會被同學調戲:你有個智障弟弟或妹妹。他們受不了同學的調戲,心靈受挫,抗拒上學。”他說。
糾正行為須有耐心
自閉兒有個核心症狀,他們會把東西排列得方方正正,並且重複一種行為,一直開門,一直關門;或者,堅持穿長袖,即使在39度高溫下。這種症狀,在青春叛逆期,來得強烈。
覃玞澎說:“父母看到青春兒的這種行為,要馬上糾正,要打破這種偏執行為,就是跟他‘亂’,之后,再導入正確的行為。我的自閉青春兒,每次沖涼完畢,一定要把毛巾平整打開掛起來。假如毛巾架上已掛上家人的毛巾,他會把所有毛巾推擠去一旁,把自己的掛好。”
父母便問他:你為什么要推開別人的毛巾?這是不對的行為。我們是一家人,東西應該放在一起。為了糾正他的行為,父母故意的把他掛好的毛巾,拉下來丟在地上,反問他:這么做,你喜歡嗎?整整一個月后,就糾正他的行為。
梁全達笑稱,“特殊子女需要糾正的行為太多了,可以從1號排到99號,可能父母糾正到第50號行為,孩子又重複1號行為。因此,父母一定要有耐心。”
溫馨分享:記錄分析具體做法
特殊青春兒會有:
(1)心理發展與生理發育不協調。
(2)無法通過閱讀書本獲得性知識。
(3)社交能力不足,致使缺乏觀察學習的機會。
(4)不懂得向人請教性知識。
(5)通過玩生殖器吸引他人注意和填補感情空虛。
(6)判斷力弱,不懂得他人意圖。
(7)自我控制力弱,常在不適當地方做出不適當的行為。
(8)自我保護能力差,容易成為性侵犯的目標。
(9)不懂得對所做的一切后果負責。
家長應認真記錄、分析以下問題:
(1)行為發生的次數、時間、模式。
(2)行為是否影響他人。
(3)該行為如何影響他人。
(4)他人對該行為的反應。
(5)該行為是否引致法律責任。
具體做法:
1、接近青春期時,每天檢查子女的內褲、床單是否有異樣,ㄧ發現子女有夢遺或月經,就要教他更換褲子(墊衛生棉),把弄髒的褲子放到洗衣籃。能力好的子女,可以教他換床單、洗褲子、脫水、晾褲子。
2、建議床單放置尿布墊,可減少清洗床單次數。(男生、女生都要準備)
3、教導子女隱私的概念,就是自己一個人獨處,沒人在旁,如寢室、廁所,若男孩有自瀆的需求,須教他在隱私場所處理,離開臥室、廁所以外地方,絕對禁止自瀆。
4、接近異性時,要保持ㄧ定距離,只以口頭及點頭方式表達,才不會造成誤會。
5、若有在公眾場合出現暴露身體、撫摸下體行為,父母ㄧ定要馬上制止。若有勃起現象,可帶離原來場所,走動一下,恢復平靜后,再回原來場所。
6、家長要隨時記錄月經或夢遺次數、日期,可以瞭解生理週期,子女焦躁不安、不易入睡可能與賀爾蒙有關係,父母親再決定如何處置孩子的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