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導:涂素燕
《十分專題》部落格:http://series888.blogspot.com
這道理跟掠奪匪多數騎摩哆,只要看到摩哆騎士,我們就想到掠奪匪一樣,但是大家知道,不可能每一位摩哆騎士都是掠奪匪。
每段馬中婚姻都是個案,每一位中國女性都跟你我一樣,是有血有肉的個體,有自己的故事。
如果因為有中國人跟大馬人假結婚,或有中國女性從事不道德行業,就要所有中國女性背上這些罪名,這種想法未免太片面冷漠。
也許是媒體有許多關于中國女性從事色情行業的報導,讓許多本地人對中國女性存有負面印象。
一說到中國女性,很多人問,她們是不是很嬌嗲?她們是不是很懂得討好男人?她們是不是很勢利?她們是不是……?
事實上,記者走訪來自內蒙古、廣州、北京、湖北、湖南等嫁到大馬來的中國女性,每一位給我的感覺和印象都不一樣。
她們的確有共同經歷,都是嫁給大馬人,成為新移入這片土地的一分子,在這里遭遇許多共同的問題。
但是每位在這里生活的中國女性,故事都不一樣,每個人都用著自己的方式,走著自己的路,沒有所謂一個餅模出來的“中國女人”或“中國太太”。
如果一定要用“集體”、“群體”看待中國女性,在中國13億人口中,女性撐起了社會半邊天。經濟獨立、生活自主,這些標籤更能代表當今大部分中國女性。
放下一切當越洋新娘
本地許多人視中國女性為“小龍女”、“找吃的女人”,對很多中國太太來說是非常意外的,許多中國太太異口同聲告訴記者,她們嫁來大馬之前,根本不知道或沒有想過,本地人會如此看待中國女性。
隨著女性教育程度越來越高,以及城市生活水平提高,組織和支撐家庭成本增加,中國城市家庭都趨向雙薪家庭。
中國女性跟我國女性一樣,大部分完成學業后投入職場,婚后也會繼續工作,跟丈夫一起負擔家庭費用。
“中馬婚姻QQ群”群主昝瀟瀟表示:“中國男女社會分工比較平等,在中國有很多男性當護士、從事育嬰工作,你也可以看到很多德士司機、巴士司機都是女性,在建築業中也有很多女性,在大馬,這種情形則比較少見。”
“中馬婚姻QQ群”中,許多中國太太,就是典型中國時代女性,因為跟大馬男人相遇相識相愛,才放下中國的一切當越洋新娘。
出得廳堂入得廚房/font>
中國網民對新時代女性列出的標準如下:上得廳堂,下得廚房,寫得代碼,殺得了木馬,開得起好車,買得起新房子……”
先不說寫代碼、開好車之類,大部分中國女性至少都出得廳堂,入得廚房。
昝瀟瀟在中國從事貿易工作,嫁來大馬以后,依然協助丈夫開拓中國業務,經常馬中兩地跑。孩子出世以后,為了陪伴孩子成長,才減少在中國的業務。
她是獨生女,母親是醫生,父親是律師,兩人工作都很忙,她從10歲起就自己做飯,“對許多獨生子女來說,如果不自己照顧自己,身邊也沒人可照顧你。”
“90后”、“2000后”的中國獨生子女,很多被寵壞成“小皇帝”、“公主病”,可是瀟瀟表示,他們那代的獨生子女,一般出生在雙薪家庭,從小就培養出生活自理能力,成年后都能輕鬆兼顧家庭和工作。
有位中國女友的黃穎豐說:“中國大部分女性就算是職業婦女,回到家還是會做飯,中國人少有外食的習慣。”
根據他的觀察,個性獨立但仍然保留傳統家庭價值觀的中國女性,最吸引大馬男性。
婚姻事業都得經營/font>
嫁到大馬的中國女性,當選擇愛情和婚姻的同時,也意味她們必須放棄許多原來在中國擁有的東西,比如工作,許多中國太太嫁來本地,形同失業。
我國法令準許本地人的外國配偶,以依親居留簽證在本地工作,但是中國太太還是很難在本地就業。
首先國家政策不同,中國許多專業不受本地政府承認,就算受承認的專業或在私營界工作,在職場上也會面對語言問題,所以很多中國太太在經濟上必須依靠丈夫,因而被本地人視為看中丈夫的錢財。
昝瀟瀟說:“事實上,真正嫁給本地富豪的中國人,100個人里可能只有兩三個,其他大部分是小康家庭。”
從另一方面來看,娶中國女性的本地男人,相對要承受比較大的經濟壓力。
婚姻需要面包/font>
黃穎豐坦承,如果沒有一定的經濟基礎,要維繫一段跨國婚姻是很難的事,我們必須考慮婚后家庭經濟負擔問題,要是外國妻子無法外出上班,丈夫需要獨力撐起整頭家。
他的女友在中國有很好的工作,不希望女友將來為了婚姻犧牲事業,所以決定把自己的事業轉移到中國。
他本來是打工族,為了方便將來到中國定居,毅然辭去工作自己創業。
有情可能飲水就飽,但是婚姻需要面包,這是非常現實的問題。
瀟瀟經常勸告群里一些熱戀中的男女,貧窮夫妻百事哀,如果沒有一定經濟基礎,不如打消異國婚姻念頭,否則雙方的未來都會很艱辛。
她看過有些中國女性嫁過來以后,因為丈夫經濟條件不好,幾年都沒有辦法回一次中國,要是有一天丈夫不在了或離婚,本身沒有任何經濟基礎,處境會更困難。
薪金低難維持開銷/font>
儘管中國太太可以依親居留簽證在本地就業,但是還是必須辦理相關手續。
所以,除非特殊專才和特優人才,否則本地公司都會聘請本地人工作,而不願意費工夫聘請外國人,因為手續冗長麻煩。
許多公司就算願意聘請中國太太工作,但會以辦理手續為借口,壓低薪資、不給津貼,拒繳公積金等。
來自廣州的馮秀麗,未婚前在廣州從事出口貿易,有幾位大馬客戶,嫁來大馬后,其中一位老客戶邀她到公司上班,她連薪水條件都沒談就上班了,后來才知道公司一個月只付她1000令吉薪水。
中國女性嫁到大馬,除非自己做生意或者協助丈夫打理業務,或者從事一些本地人不願做的工作如銷售員、侍者、收銀員等工作,否則很難找到其他工作。
來自江西的黃小艷說:“在這里當服務員、銷售員的工資一般很低,只有大約1000令吉。中國一位服務員的薪水,2000人民幣,折合令吉雖然也是約1000令吉,但中國公司或工廠一般提供宿舍,而且可能包兩餐。”
她嫁來大馬后,覺得沒有工作,生活沒有保障,嘗試找過工作,但是薪水都太低,無法維持基本開銷,最后打消工作的念頭。
大馬城市交通不方便,生活費用也不低,對許多中國太太來說,就算她們不介意打一份薪水低的工作,但一個月1000令吉,扣除交通費、伙食費就已七七八八了,要是有小孩的話,保姆費都不夠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