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中國報 - 十分專題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427

進入潛意識看清真相(中篇)

$
0
0

報導:涂素燕 

《十分專題》部落格:http://series888.blogspot.com

我們經常以為,自己是最了解自己的人。

從心智科學的角度來看,人類除了自己能夠覺察的表意識,還有一種自己無法覺察的意識狀態,稱為潛意識。

許多方法,可以幫助我們進入潛意識,催眠是其中一扇通往潛意識之門。

打開這扇門,一個人可以看清一些在表意識狀態,無法覺知的事……

我們從電影或電視看到的催眠畫面,催眠師通常會拿著水晶、懷表,在被催眠者面前搖晃,被催眠者的眼皮會越來越重,最后蓋上眼睛。

 催眠師蘇雅虹(Pancy So)有時候會使用水晶,引導個案進入催眠狀態,因為水晶本身有能量。

 她表示:“其實很多東西都可以成為催眠工具,包括鎖匙,這其實是一種‘小玩意兒’,催眠師不一定要使用工具,其實只要語言就能引導案主進入催眠狀態。”

 工具只是為了讓案主有一個專注的目標,但我們專注盯住一樣東西,眼睛會疲累,腦電波比較容易從活躍的表意識,進入潛意識。

 一個人進入催眠狀態時,眼睛會閉上,看起來好像睡著,但這跟睡眠狀態是不一樣的。

 如果使用腦波儀器測量一個人,可以測出四種腦波:β波(Beta)、α波(alpha)、θ波(theta)、δ波(delta)。

應用技巧進入潛意識

 “日常生活中,我們的腦波一般呈現的是表意識狀態的β波。”

 只有當我們非常放松,但意識還是清醒專注時,我們的腦波才會呈α波,有人形容,這時候是連接意識和潛意識的橋樑。

 當我們更加放鬆,進入淺睡眠態度時,腦波會呈θ波,進入δ波,則是深層睡眠,做夢的狀態了。

 簡單地說,α波是介于甦醒和睡著之間的一個狀態,“在這個狀態里,我們還是可以感覺周遭發生的事情,並且做出對應。 ”

 所謂催眠術,是催眠師應用一些技巧,引導我們進入α波(潛意識),探索那些沉醒、被遺忘的記憶,甚至各種我們的頭腦處在β波狀態時,無法覺察的潛能、個人特質等。

 心智科學研究顯示,α波是靈感和直覺最敏銳的狀態。

 從身心靈的角度來看,這是一個覺知、觀照的狀態,可以超越頭腦的批判和想像。

 當我們處在表意識狀態時,思維是活躍的,頭腦里面有很多聲音,我們通常會根據過去的經驗、自己的想像力、社會的價值觀和道德觀等看待事物。

 在α波里,我們可以客觀看清事情的真相,而不受頭腦噪音和情緒的干擾。

潛意識會影響當下生活

 約瑟夫墨菲博士(Joseph Murphy)是潛意識運動發起人,50年前,他寫了《潛意識的力量》這本書,至今依然長銷不輟。

 他認為,我們的慣性思考和我們心中的意像,會模造、形塑、創造我們的命運。

 一個人的潛意識怎么思考,他就會如其所想的行動。

 人類的潛意識,是一個資料庫,它儲存生命從開始到結束,所經歷、吸收的所有訊息。

 蘇雅虹表示:“我們從小到大,通過耳朵、眼睛、鼻子等感官,吸收了很多訊息。”

 這些訊息包括快樂、悲傷、憤怒、美好、可怕等的經歷。

 這些經歷,以及經歷產生的情緒,還有我們的思想、信念、教條、理論等,全都會儲存在潛意識的資料庫里。

 思維喜歡分對和錯、好和壞,潛意識是客觀的,它不會把這些訊息分類為正面或負面,它會全盤照收。

 這些訊息,有些是我們的頭腦意識到的,有些是頭腦無法意識的。

 “有些事,我們可以記得很清楚,有些卻忘了,有些發生在我們身上的事,當事人甚至不知不覺。”

 不過,這所有的一切,儲存在潛意識里,跟意識交互作用,會不斷影響我們當下的生活,甚至會在我們不覺知的情況下,操控我們的思維模式、情緒和行為。

 潛意識里儲存的創傷經歷,更是可能成為我們生活的障礙,困擾著我們。

催眠治療心靈排毒

 雖然科學界、身心靈領域,不同科學家和靈性導師,對潛意識的詮釋,可能略有差別。

 但潛意識的存在,普遍受到科學承認。

 一般而言,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不容易覺察到潛意識的存在,蘇雅虹表示,除非是一些比較敏感的人,就有可能覺察到自己的潛意識。

 許多創傷,是不知不覺烙印在我們生命里,儲存在潛意識。

 潛意識這個資料庫,就跟電腦硬碟一樣,儲存過多混亂的資料,會拖緩運作。一些帶有病毒的訊息,更是可能導致故障。

 通過催眠,進入潛意識,可以翻回過去的訊息,再次經歷它,並重新整理、歸檔,以及清理掉一些病毒。

 “每個人的感官不一樣,視覺系的人,在催眠狀態中,可以看到過去的畫面,有些人是聽到,有人是感覺到。”

 她說,每個人在催眠狀態中的反應不一樣,有些人會哭,有些人會突然坐起來,也有人會叫,甚至嘔吐。

 “這些都是能量流動的正常反應,當情緒釋放以后,就會覺得很輕鬆、舒服。”

 儘管如此,不是所有人都可以進入催眠狀態或適合接受催眠治療。

 她表示,有精神疾病或用藥過度,意識不能自主的人,一般不適合接受催眠治療。

 還有理性太強的人,也不容易進入催眠狀態,他們的頭腦,會抗拒催眠師的引導。

催眠治療範圍寬廣

 在催眠過程里,不斷複返,重新經歷過去,是治療的關鍵。

 蘇雅虹舉例,一個小時候經常被父親打罵的人,成年以后控制不了自己,也對孩子使用暴力。

 通過催眠,他複返到被父親打罵時的情景,重新經歷過去的事 。

 她說,這位案主小時被父親打罵時,受到的創傷是不知不覺的。

 “在催眠狀態下,雖然他再次經歷被父親打罵的痛楚,但這次是帶著覺知和觀照,感覺跟他小時被父親打罵是不一樣的,通過這種複返,可以清理和釋放過去。”

 催眠的療癒力量,或許並非語言能夠闡明,只有親身經驗的人,才能體會。

 不過,催眠的功效普遍受到承認。

 催眠當今廣泛應用在心理治療、身心靈領域、個人成長以及潛能開發方面。

 其中在心理治療上,催眠除了用于改善情緒病、解決婚姻問題、減壓、治療失眠等,也用于戒煙、戒酒、戒毒等成癮行為。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427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