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報導:許雅玲
攝影:盧淑敏
這裡不像城市鄉鎮的義山,野草叢生,然而,挖泥機走過的現場,到處殘碑斷片、一片狼藉。
不由自主想高喊:放聲大哭吧,邊佳蘭義山!因為您是全馬第一座整個山頭被遷走的老義山!
而且這還是史上同一時間,5座義山逾一千五百個墳墓,統統被遷走!
可是,邊佳蘭的后裔欲哭無淚,他們無法詢問祖先:你們樂意搬入空間寬敞、陽光充足、設施便利的新宅嗎?
不管是同意搬遷或者反對搬遷,因為立場衝突而交惡,他們都是事件的受害者……
2012年7月19日,柔佛州政府憲報內容公佈:柔佛土地及礦物局副總監和柔佛州政府,證實征地作為推動邊佳蘭煉油及石油化綜合發展計劃的事項。
其中,國油的石化工業(RAPID ),將征用6242英畝土地,造成1千多戶家庭、14間廟宇和5座義山,被逼遷走。只有市區的四灣(島),暫時保全,因為必須有個商業中心,來維持正常運作。
征收土地的消息一傳開,許多生于斯、長于斯的年長村民,包括林春松,焦慮至整夜失眠,他難忍激動:“祖先死了這么久,政府還要把骨骸挖出來,試問哪個后人可以接受?”
雖然,政府出資替后裔免費遷墳,但是,華人的立場很一致:反對搬遷5座義山,因為“百年基業若不保,族群根脈何處找”。
村民積極和政府商談,希望動之情義:零星分散的5座義山,總面積不到40英畝,僅佔征地的0.62%;加上位處邊陲,只要動用技術和規劃,沒有剷除的必要;甚至提出,請封山限定祭拜時間。
提告政府敗訴
可惜,每次都是不歡而散。從訴求“義山有文化保留價值”,到鮮明表達立場“后裔不要搬遷”;之后激烈“質疑政府征地的權限”,最后,只能上庭告訴“搬遷通告不合法”。
2012年8月30日,邊佳蘭26位居民兼地主入稟民事高庭,申請征地的司法審核,同時也申請臨時禁制令,禁止土地局舉行土地聽證會。
7個月后,林春松以個人身分控告政府,也申請臨時制止令以禁止政府展開遷墳工作。起初,林春松成功獲得遷墳臨時制止令,隨后,政府反擊:你沒有資格代表義山進行提控。
原來,義山本來的擁有者,即是信託者都往生了。不過,大家覺得:義山是公有地,反正政府都讓華人埋葬死者,不必麻煩轉名。
總結法庭審核結果,判詞如下:你這位后裔,只能代表你家的祖墳,這個地段是政府地,根據1960年土地征用法令,政府有權征地。
“如果不是迫于無奈,誰這么好膽去告政府?林春松說:“可惜,每一位后裔的提告都敗訴。”
邊佳蘭自救聯盟秘書孫秀彬透露,兩年拉鋸過程中,政府軟硬兼施,二度發出強硬通牒:無人來登記的墳墓,劃入無主墳,政府將設定時間表挖掘無主墳。許多后裔,尤其是無助的老人家,擔心祖墳變成無主墳,便去登記,一登記卻變成:我同意遷墳。
邊佳蘭人成為大輸家
邊佳蘭華人義山聯合會秘書張峻岳表示,“義山最早的墳墓,是1876年的清朝墳墓,還有不計其數的民國墳墓,這些老墳已超過五世,肯定已無后裔登記。還有618名堅決不去登記祖墳的后裔,他們亦被劃入無主墳,由政府排期挖墳。”
目前,官方點數的墳墓有1500多個,同意搬遷的后裔有700多人,反對搬遷后裔則有618人。遷墳承包商已在今年4月19日正式開工,截至6月25日,已有800具先人遺骨出土,預計8月31完成遷墳工程。預料10月,柔佛政府可完成土地轉交。
一些后裔,登記祖墳,事后又后悔,可惜已經拿不回簽名表格。無奈之下,只能自我安慰:算了,這樣也很好,不用再做什么抗爭。整個局勢,從集體反對搬遷,變成同意搬遷墳墓人士變多。
人道上,政府會通知反對遷墳者一聲:你的祖墳幾時會挖,不來便到新義山領骨骸……悲憤的后裔便去祭拜祖先,告訴祖先:請原諒我們不會來拾金。也轉告政府:怎樣挖,如何挖,別告訴我。
張峻岳坦言,“在這個開發案中,每一位邊佳蘭人都是受害人。我希望大家放掉內心恐懼,共同處理好義山的問題。尤其反對遷墳的后裔,本已受了傷害,不好好處理祖墳,傷害更大。”
心理戰擊潰居民信心
4月22日,承包商在大灣動土第一個墓穴,政府出動200多個執法人員,包括持槍野戰部隊(Pasukan Gerakan Am),包圍山頭的每一個路口,只有被挖墳墓的后裔獲准進入。淳樸的村民被嚇壞了:我們不敢相信,政府竟動用武力來對付我們……
這點,全程幫助村民處理征地問題的張峻岳,感受特別深刻:“政府展開的心理戰很恐怖,有位哈芝拒絕土地征收,政府便把他屋子周圍的土地填高。這種無聲恐嚇:四面都是土,讓人感覺窒息,沒法生活,只好搬走。”
搬遷問題居民鬧分裂
基本瞭解反對搬遷義山者的原委,必須聆聽自願搬遷祖墳后裔的心聲。
綜合新義山委員會理事們的意見,多位自願搬遷祖墳的后裔,覺得:祖先是我的,我有自主權同意搬遷。
后裔被征地,搬家勢在必行,讓祖墳遺留在老地方,實在于心不忍,因此,連祖先也要搬。就算保住義山,可是,石化工業那么危險的工業進駐后,義山就變成高危區域,還是寧願把祖先遷到安全地點來祭拜。
如果不能照顧祖墳,祖先發生什么事都不知道的話,便是大不孝。還有,讓年久失修的墳墓,搬遷到更好的地點;讓無主墳有歸宿,也是一件功德事……
聽在局外人的耳裡,人人都有立場和想法,這確實沒做錯。錯的是:請不要人身攻擊和你意見不同的人士,一見面便好像遇見仇人,一直吵架沒意思……
不難感受,90高齡的夏恭廉,特別感覺自己委屈:“同意搬遷義山和反對搬遷義山,雙方看法有分歧。但是,要攻擊別人,要有證據吧?我在德教會新春團拜,多位本地人拉布條來向我示威。我怎樣賣祖求榮?接手新義山,我賺到什么錢?我虧錢就有。”
接手新義山旨在為民服務
德高望重的夏恭廉,沒有加入邊佳蘭華人義山聯合會,另外組織武吉格侖郭(Bukit Gelugor)新義山委員會接收新義山地段,確實讓不遷墳后裔,感覺失望。
不過,夏恭廉有他的想法:既然政府要來邊佳蘭發展,這對人民有利,他想像以往一樣,幫助村民,才接手新義山。
不遷墳后裔認為:“是的,夏先生重視他個人對村民的貢獻,才註冊新團體接受面積58英畝的新義山。他單純覺得自己有付出,在做好事幫助邊佳蘭的人。可是,他沒考慮到,政府以經濟發展為由,把整座義山剷除,這對全國義山會造成巨大影響,是很可怕的事。”
本來,不遷墳后裔以為,就算新義山準備就緒,可是,華人義山有個風俗,有了第一個遷入的墳墓,即義山山主,其他墳墓才會遷入。“不會有后裔願意冒這個罵名,第一個下葬在新義山。應該可爭取多一些抗爭時間。”偏偏正好村裡有人往生,后裔不可能讓死者下葬在被逼搬遷的義山,加上又有免費安葬的提議,便答應下葬。
我不敢告訴他們,新義山委員會理事特別叮囑:我們想要感謝有關當局,遷墳工作做得很好,多數后裔都很滿意,因為我怕他們會暈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