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約:黎志賢、吳家毅
圖:黃招勤、鍾嘉怡、莫詠焮
《十分專題》部落格:http://series888.blogspot.com
可是,生態旅游得嚴加管理,否則生態浩劫無可避免,甚至帶來生活品質的破壞。
“首要任務,必須提升十八丁居民的環保意識。”
十八丁州議員蔡依霖這麼說……
自十八丁被訂為國家重要的生態旅游景點后,近幾年旅客人數倍增,也刺激當地旅游業、民宿業及海鮮餐館如雨后春筍般湧現。
游艇業者盧遠德即說道,目前十八丁擁有大約8至9家的旅游社。
除了提供以客船載送旅客出海觀賞螢火蟲、老鷹、海豚、夕陽、海上箱網養魚等行程外,也包括到老港體驗漁家生活、參觀炭窯及傳統造船廠、品嚐海鮮饗宴等服務,類型從自然體驗到人文之旅不等。
“每逢公共假期,十八丁特別多來自怡保、檳城、吉隆坡和柔佛的游客,偶爾則有歐美游客等。然而,每當游客在公假前來十八丁游玩時,十八丁的街上就會塞車,特別是面對游客亂泊車的問題。”他說。
旅游業者缺乏環境保護意識,在帶領游客體驗自然美景時,各種喧嘩噪音、亂丟垃圾、隨意踩摘植物、餵養野生動物、干擾螢火蟲作息,以及游船的廢油及廢氣污染等,都可能為環境帶來嚴重的破壞。
蔡依霖指出,一般人對環境保護及自然保育的觀念非常陌生,有些人會覺得談保育是否意味著拒絕發展,這是長久以來一直辯論的課題。
“這就是為什么我們一直談教育,然后得設法讓關注這些教育的人變得更多,而且保育和生態旅游的概念必須普及化到普羅大眾。”
醒覺運動推廣環保
蔡依霖上任后,即主動尋求馬來西亞自然協會(Malaysian Nature Society),及一些環保團體和相關業者的合作,共同舉辦自然保育的醒覺運動,因為若僅是她的服務中心在推動教育,能達到的效果有限。
“當很多公害和環境問題出現,我們就會看到別人在談綠色和要環保,至于執行方面,仍有很大進步空間。”
此外,她也開始在十八丁推動系列環境教育活動。
讓人鼓舞的是,今年3月間舉辦的“大手牽小手走進紅樹林”親子營,獲得了十八丁民眾的熱烈響應。
“明年我會以生態教育作為主題設計各種節目,而目標群眾是教師和大學生,內容為推行更多的教育、如何地保護和保育生態環境。”
她雄心壯志地說,接著,邀請專家來進行生態資源及社會文化資源調查,希望明年推出紅樹林的生態地圖,談生物和植物種類,提供學生最好的自然教室。
另一個重要任務,是組織在地居民推動自己的生態旅游。
“目前我已經開始接觸十八丁一些婦女,希望培養她們成為社區導覽員。”
她說,這個漸進式的培訓計劃,希望能訓練一批結合自己實際生活經驗、家鄉特色及自然生態知識的社區婦女導覽員,讓她們開始講自己的故事。
“一旦游客指定要導覽員而不是旅游業提供的導游時,這就是成功的開始,因為游客會覺得若導覽員是在地人,並且由他們帶領,才算是真正到過十八丁。”
旅游業以外創造更大價值
十八丁不能只看重商業旅游,蔡依霖認真的說,單一的商業旅游無法創造更大價值,因為經濟價值僅供人消費,而旅游只是個切入點。
她表示:“能為十八丁創造更大價值的,是如何把旅游做到有教育元素和方向,而不是消耗當地原有資源,我們必須在發展和保育之間,保持高度警惕,談永續經營,我們沒辦法快。”
她說,馬來西亞面對的其一問題是城市化,例如:人口過度集中在城市、交通阻塞、社會與治安問題,在城市裡是無法獲得解決的。
她認為,只有走進鄉區,設法把鄉區發展起來,讓人口回流,特別是年輕人回來參與家鄉發展,方能解決城市化的問題,而十八丁具備了這條件。
“最重要的是,把發展的自主權交回給社區居民,讓他們有更多的機會參與,創造此地方未來的一種可能,才是十八丁生態旅游的正道!”
居民樂觀面對現況
自十八丁的生態旅游推廣至今,來到十八丁旅游的旅客也日益增加,為小小的漁村帶來了許多變化和衝擊。
十八丁居民對此新現象反應兩極,有者寄望旅游業帶動十八丁經濟發展之余,也讓小小漁村變得更加熱鬧;另一部分則表現冷淡,毫無感覺。
對一般與旅游業沒有關係的十八丁居民來說,旅游業的發展對自己毫無影響,不關心也不甚瞭解;只有一些因為旅游業而受惠的群體如民宿業者,他們認為旅游業的推廣讓他們的生意量增加。
當地一家文具店店主即以旁觀者的角度看待旅游業的推廣,他認為,旅游業帶來的影響便是使其他行業的生意變好了。
在眾多受訪者之中,只有受到經濟利惠的居民才會對十八丁的生態旅游表現熱絡。
然而,處于人口外流、漁村凋零的此刻,能看到游客的湧入而熱熱鬧鬧,對大部分村民來說無疑是好事,至少十八丁恢復了昔日的生氣。
談到年輕人外流的問題,蔡依霖表示在現今高度城市化的馬來西亞,鄉村人口外流到城市,是目前的主流現象,然而她期許將十八丁打造為一個能夠永續經營的漁村,而非跟著其他地區一樣走向城市化。
“讓十八丁繼續保留鄉村的原貌,也讓想要居住在鄉村的人找到自己的機會。”
在接下來的計劃中,她會盡可能讓當地居民參與生態旅游的規劃和運作,如共同討論限制旅客流量、制定相關規則等,藉著生態旅游的推廣讓流連于海外的十八丁游子們即使回到自己的家鄉也不至于沒有工作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