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導:潘有文
《十分專題》部落格:http://series888.blogspot.com
不管你屬于哪個世代的人,以任何方式使用科技,除了享受它的便利,也要考慮到其負面因素,心理上才能得到平衡。
也許,從社會發展情況來看,科技侵犯的不是隱私,而是生活;如果有人覺得科技產品使它的生活不平衡,或許應暫停使用,調整生活事物與科技使用的比重。
“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一個商品的出現必然涉及利益,沒利益的買賣沒人幹,所以,要使用就必須付出代價。”林鎮耀是Happy Click市場經理,他在科技產品行業的經驗,讓他堅信科技的發展,是為了讓社會越來越好。
他以一個身在資訊工藝領域的人來看,追蹤或收集用戶喜好,主要是為了提供更多有個性的服務,以便更容易打動消費者的心。
科技越發達,越多追蹤功能,分享和便利是否就侵犯了使用者的隱私?他表示,使用者有權利決定分享或被追蹤與否,因此,應該不存在侵犯隱私的問題。
在這方面,逾十年電子商務經驗的Youbeli網購平台總執行長蔡凱旋指出,科技企業追蹤用戶的偏好和購買行為,用于向群體發佈針對性廣告,因此,電腦記錄了個人的隱私。
即是說,企業的電腦內存有用戶的資料,未必對外公開,但它面對的風險是:如果駭客入侵資料庫,或者有人針對用戶個別搜索,用戶的隱私可能洩露出去。
如果科技企業的防範工作相當充足,剩下最重要的部分,就是網絡使用者的意願,以及是否有所警覺,調整個人的隱私和安全設定。
凡走過必留下痕跡
“個人覺得,用戶本身主動分享,同時也知道將會被‘更多人’所關注,應該不算是被侵犯隱私。但有一種情況,即社群網站和通訊工具本身有很多設定或新功能,在使用者不經意更新軟體時,無意中開啟了,就會引起不必要的爭議。”蔡凱旋說。
因此,他指出,大眾使用科技產品和互聯網的關鍵之一,在于“願意”和“不願意”公開的界線,其中可以有太多的變數和疏忽。
“凡走過必留下痕跡”,在這個科技和互聯網發達的時代更是如此,任何事都可記錄在電腦或伺服器內,這已是無可改變的事實。
“電訊公司會保存短訊記錄,銀行電腦系統會記錄你每一次登入、詢問、活動,這一切都告訴我們,當使用科技產品的時候,隱私外流本來就無法避免。”林鎮耀認為,科技侵犯的不是隱私,而是個人生活。
他指出,如果有人覺得無法平衡科技產品與生活,應該暫停使用,從新調整自己的生活步伐,或採取一些相應的行動。
更安全地使用才是關鍵
從70后、80后、90后,甚至00后的人,使用科技產品時,能否分辨分享與隱私之間的差異呢?
蔡凱旋指出,隨著網絡和手機的二合為一,以及快速普及,他並不覺得不同世代對分享和隱私之間認知,有太大的差異。
“各世代的差異,更像是在對科技應用的熟悉程度;其實,大多數的人陶醉在社群與分享的世界裡,並沒有太關注隱私這回事。”他表示,直到他們碰釘子后,才會去留意需要如何面對和處理。
科技不斷更新,人們的生活不斷改變,當科技已融入生活,面對的不是要不要使用的問題,而是如何更安全地使用。
“這年代,使用過網絡銀行服務和電子商務后,已經少有人高喊──‘網絡是虛擬的’;反而我們漸漸走向實名制,務必讓這個過程更安全和便利。”林鎮耀認為,這已非隱私問題,而是生活的一部分,但人們可自行選擇分享個人資料與否。
跟進科技增加便利
林鎮耀認為科技是一個單向前進的發展,永遠不會后退,如果不跟隨前進,其實問題不大,只是降低生活的便利程度而已。
“打個比方,今天你要搭德士,如選擇不用應用程式(App),就只能走到大路旁,攔截路過的德士,但你不懂何時有德士經過,同時無法確定司機是否願意載你,這會浪費了許多時間。”他說。
但是,他指出,如果利用手機應用程式,以上的問題就能解決了;而且,還能提供更多相關資訊,如德士司機資料、路程規劃和德士的現有位置,讓整個過程更安全和節省時間。
他再舉例,當電郵盛行之前,企業都在使用傳真機,如今幾乎都以電郵代替,“你當然可以堅持不用電郵,但便利程度將會大減。”
科技出現取代了許多舊式的產品,例如美國紐約把所有的電話亭改成無線網絡(WiFi)發射站,提供免費上網,年輕人可能不懂什么撥號電話,但林鎮耀覺得舊式的體驗已不重要,科技時代來臨就有必要做出改變和適應。
雙藍勾爭議各說各話
關于擾擾攘攘的WhatsApp雙藍勾已讀功能,蔡凱旋和林鎮耀的看法有一些不同。
蔡凱旋表示,某些通訊工具更早時已有“已讀”的標示功能,基本上它算是侵犯個人隱私。
“在社群通訊工具裡,‘已讀不回’引來不少人討論,同時也為不少人帶來困擾。不論‘未讀’或‘已讀’,如何給予回應對方信息,都會有截然不同的回應。”他指出,對方知道你‘已讀’后,如果非常期待回應,可能變成是爭議的關鍵。
在他看來,接收信息的一方可能不在乎是否需要回覆,如果擁有回應與否的選項,那有關通訊工具就算是間接曝露個人隱私。
對林鎮耀而言,已讀不回與撥電話一樣,沒人接聽不能將其定義為侵犯使用者隱私。
“如果某人寄掛號信給你,必須確認你簽收,但你在簽收后,沒有回信,你也不會說對方是侵犯你的隱私吧?”他指出,通訊原本就是雙向溝通的過程,要使用就必須做出一些犧牲。
★備注:
WhatsApp已于本月中旬宣佈,用戶可到其官網下載Android最新版本WhatsApp,以解除雙藍勾已讀功能。
最新版本的隱私設定“Read Receipts”一欄中,可點選是否使用雙藍勾功能。
目前只有Android手機可以修改,其他操作系統的手機還需等待更新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