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報導:潘有文
攝影:盧淑敏
《十分專題》部落格:http://series888.blogspot.com
銷往歐美地區的玩具,沒有符合當地嚴格的要求,休想踏進一步;如果銷售期間發現有問題,巨額罰款可會讓玩具制造商吃不了兜著走。
從擁有超過40年入口和出口經驗的玩具商家口中,大家來看看玩具安全標準這回事!
43年前,勝馬玩具氣球製造有限公司(Sri Cinmal Sdn Bhd)開始入口玩具,批發給本地玩具商。
該公司于2000年停止入口玩具,把主力放在生產氣球、PE(Polyethylene,聚乙稀)塑料球和保齡球玩具。
這個經過兩代人經營的玩具企業,對于玩具安全與否,以及各地的玩具安全標準,尤其是歐美地區和大馬,最為熟悉不過。
該公司董事曾慶森對于玩具安全標準的問題,劈頭就是一句:“只有一個標準,不會本地就便宜做,偷工減料,出口就做得好一些,都是根據國際標準!”
歐洲和美國這兩個地區,玩具需求量龐大,但對于玩具安全要求極為嚴格,不符標準者休想越雷池一步,大馬近年也仿照歐洲的EN71標準,以及美國的ASTM標準,制定了屬于大馬的標準──Malaysian Conformity(簡稱MC)。
“大馬是參考歐洲和美國標準,后兩者是玩具入口大戶,商家都希望玩具能在這兩個地區銷售。”曾慶森指出,大馬新增設的條例,對他們並無影響,因為他們早已依足歐美條例生產玩具。
測試玩具實驗室少
據他瞭解,大馬的玩具安全標準條例目前只有7項,歐洲則有14項,美國方面的條例也不在歐洲之下,因此,一旦符合歐美兩地的玩具安全標準,都不難通過大馬的玩具安全標準檢測。
“我們生產玩具后,先把它寄給歐美地區的客戶,讓他們做測試,如果不過關,就告訴我們哪一部分不行,我們就調整。”他表示,大馬玩具安全標準,無法企及歐美地區的要求。
因此,該公司為慎重起見,都會先寄樣本給歐美地區的客戶,甚至付費讓他們到受大馬承認的國際實驗室測試。
在大馬,專門為玩具測試的實驗室並不多見,而且一般實驗室也無法全面測試玩具,他說:“客戶都有自己的測試方式,除非特別要求個別種類的測試,就會在大馬進行。”
該公司的玩具30~40%外銷,大部分運往歐美地區,因此,在歐美取得測試樣本后,只要向大馬方面提交確認證書(Certificate of Conformance,簡稱C.O.C.),即可以在大馬市場上銷售。
他指出,至于入口大馬的玩具做法相似,例如來自中國的玩具,只要向我國海關遞交確認證書,證明已在大馬承認的中國當地實驗室通過測試,玩具即可入口大馬。
測試未必只針對原材料
對于玩具安全標準,除了形狀和大小必須確保不會致傷兒童,同時,其中的化學成分含量多寡,也非常重要。
玩具原料可能沒有問題,但製造過程加入不同的材料,可能就會起了“化學作用”。
“許多原料材質(Raw Material)是沒問題,但混合了不同的物質后,結果就不得而知了。最重要的是成品,例如氣球原料是樹膠,但混合其他東西了后,就不只是樹膠,而是各種彩色氣球。”他指出,混入顏色成分后,就可能含有毒物質了。
因此,他表示,玩具測試不會只是針對某一種物質,而是從玩具的組成部分中,確認它所使用的物質是否超出標準,或者含有禁止的物質。
測試報告增加成本
由于擔心兒童的玩具安全,政府對于玩具測試要求相應提升,即使是同一種成品,但顏色不同,每種顏色的玩具,都要有一份測試報告!
曾慶森理解政府的苦心,但許多樣品測試結果相近,徒增商家成本,如果政府能更有效的分類,或能降低商家的成本負擔。
“每個顏色的氣球,都要有一個測試報告,做生意很辛苦。”由于生產有許多顏色的氣球,談及檢測時,他不禁要大吐苦水。
他表示,一個測試報告約400令吉,不同顏色都需要做一次測試,例如金屬色系或深色系氣球,較淺色系,但不同深色氣球測試結果極為相近,但就是一個測試都不能少。
即是說,如果以深色和淺色氣球分類,如此一來或能大大降低商家的測試成本。
不只如此,包裝袋也不能免于測試,他說:“要看袋子會不會落色,或有小孩把它套在頭上時,有無窒息的危險,因而必須在袋子開一些小洞。”
雖然,從安全角度來看,上述要求都是測試商品達標與否的最佳證明,但同時提升商家生產成本,讓他忍不住有些微言。
入口玩具競爭大
三四十年前,入口玩具是一門獲利不俗的生意,但現在已沒有這支歌兒唱了。
“以前,中國商家要求每種產品要有一個集裝箱的購貨量,這不是每個人都有能力做到,因為幾百種產品,就要數百個集裝箱。”當初,一般玩具業者能力有所不及,因此該公司就大量進口並批發出去。
14年前,該公司決定停止不入口,因為許多客戶轉做入口,競爭越來越大。
中國商家允許本地商家把各種貨品,集中在一個集裝箱,不需要每樣玩具一個集裝箱,這讓許多本地商家開始自己入口玩具。
“如果我們從中國入口玩具,再轉賣出去並沒有用,因為別人一樣可以入口價格相近的玩具;即使我們提高價格銷售,也沒有賺頭。”于是,曾慶森和伙伴決定停止入口玩具,主要生產氣球、PE塑料球和保齡球玩具,出口歐美國家和在本地銷售。
人為疏忽造成危險
從一個為人父母的角度來看,曾慶森支持政府的玩具安全檢測規定,但他認為父母也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即使是一種玩具通過安全檢測,也還有一定的危險。在家亂丟球,踩到跌倒后,應該怪誰?玩具包裝注明適合的年齡層,如14歲以上的玩具,小過三歲兒童拿來吞食,誰的錯?”他說。
在他看來,包裝袋上已有警告,玩具沒有問題,但人為疏忽,一樣可能帶來危險。
此外,他指出,玩具沒有色彩,消費人覺得產品過于單調,加入色彩后,尤其是深色,就可能藏有毒性,但廠商為了應付需求,就會讓玩具更具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