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報導:涂素燕
圖:受訪者提供、盧淑敏
《十分專題》部落格:http://series888.blogspot.com
大馬13個州,大小城鎮鄉區,有不一樣風土人情,本是和而不同。
今年26歲的甘靖康,朋友多數稱他Kamo,24歲那年,他騎著老鐵馬,完成在大馬環島的自我挑戰。
旅途中,他不只領會大馬之美,也遇見全新的自己,從而找到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
在台灣騎腳車環島,去荷蘭阿姆斯特丹、丹麥哥本哈根、德國柏林這些腳車友善城市,騎腳車旅遊非常普遍。
在我國,別說騎腳車旅遊或環島,就算平時要大家騎腳車,很多人都會說太曬、風吹雨打、沒腳車道危險、治安不好,總之就是危險。
Kamo當年決定騎腳車旅行時,家人以上述理由提出反對,這位架著眼鏡,身材瘦削的小伙子笑說:“其實,不管我們想做什么,做父母的總是會反對。”
然而他毅力過人、勇氣可嘉,不只以行動證明自己,也證明在大馬一樣可以騎腳車環島。
他說,騎著腳車旅行跟駕車、騎摩哆最大的分別是,騎腳車幾乎貼近路面行走,可以感受一個地方地勢高低起伏平坦,我國各州各地的地勢都不一樣。
他說,以前覺得大馬到處都一樣,習慣了週遭環境,把身邊的景物當成理所當然的存在,就不會去欣賞這些景物。
環島之后眼光不一樣了
大馬的氣候、地理環境、人民生活習慣看來大同小異,然而,全馬各地其實都有著不同的風土人情,細節上還是有微妙差異。
Kamo說:“越向北的方向行走,陽光越猛烈,還有東海岸的風特別大。”
同樣一種食物,各州的人有不同叫法;不同州屬的人,連個性、思想模式都有一些差別。
“跟華人聊天的時候,大家都會問你今年幾歲?做什么工?回去以后要做什么?”
原住民都不會問這些問題,但第一次跟他們碰面,他們會問:“你結婚了嗎?”
鄉鎮居民比起城市居民,對自己居住環境的治安較有信心,“可是他們最后都會跟我說一句,你出到外面要小心,外面的世界很危險。”
走過全馬各地,他認為,大馬最美的地方是吉隆坡。
他從小到大在這個都市成長,過去一直覺得這個都市太吵雜,不過,環島回來后,他看吉隆坡的建築,總覺得多幾分親切,就算看茨廠街也是美的。
吉隆坡並沒有因為他環島的那段期間而起了很大變化,改變的是他自己;吉隆坡也許還一樣,但他看吉隆坡的眼光已經不一樣了。
“我無法形容這種感受,這一定要自己經歷過,才能夠體會。”
做想做的事不留遺憾
如果不說,很難想像,Kamo原來是個城市孩子。
他做的事,跟很多城市孩子都不一樣。
為了過理想中的生活,他曾經獨自去到停泊島(Pulau Perhentian)工作,在這個沒有城市生活娛樂,生活了一年。
不需要工作的時候,他就到海邊看海龜、日出日落,和同事一起到森林探險,日子悠哉閒哉。
在停泊島工作時,接觸很多外國遊客,大家都會跟他分享自己國家的故事,講完后往往會反問他一句:“你對馬來西亞有什么看法?”
他總是答不出。
他發現自己對自己的國家並不了解,也沒有什么想法。
他覺得自己需要多了解自己的國家,應該多看看這片土地,感受這片土地的風土人情。
舅舅的離世,驅使了他付諸行動,展開大馬環島之旅。
舅舅彌留之際,他去醫院見他最后一面。
“當時,護士把病房的燈全關掉,只剩下一堆電子儀器在舅舅身邊發出‘滴滴、滴滴’的聲音和亮光。”
當時他很感慨,心想如果有一天自己被一大堆電子儀器包圍,就這樣死去,自己甘心嗎?
答案是“不”,“我寧願在環島的過程遭遇不測,起碼我做了想做的事,而不是什么都來不及做,躺在病床等死。”
環島回來后,他一個人回到父親的家鄉,霹靂一個名叫新壽活的小新村,把爺爺留下的祖屋,打造成民宿,長期在新村里生活,傳承老祖宗的生活方式。
東馬旅游顛覆傳統印象
住在大馬半島的人,如果沒有真正踏足東馬,往往對東馬這片土地很陌生。
就算去過東馬旅遊,看到的可能也只是旅遊區包裝出來的當地人生活,無法真正理解當地人的生活方式。
Kamo決定去東馬環島時,竟然有人還以獵人頭的故事來“恐嚇”他,勸他打消念頭。
真正去到東馬以后,他發現東馬一方面保留著許多傳統生活方式,另一方面,一些民族的生活方式,卻顛覆了我們長久以來對他們的刻板印象。
他騎腳車環遊砂拉越時,剛好碰上伊班族豐收節,當地居民邀請他住進長屋里,一起歡慶豐收節。
我們平時看到媒體介紹伊班族的豐收節,原住民都會穿上五彩繽紛的傳統服飾,跳著民族舞蹈。
不過,真正參與當地豐收節時,他看到的情景完全出乎意料。
大家在豐收節時都穿牛仔褲和T-恤,就像我們一般的穿著。
“老人家多數坐著喝酒吃東西,年輕人的確會跳舞,可是播迪斯可那種‘炸歌’的音樂,像在迪斯歌跳舞那樣。”
他去的是非常偏遠的鄉區地方,當地許多原住民的生活,已經被現代生活同化。
“現在要看原住民穿著傳統服裝跳傳統舞蹈,大概只能去一些專表演給遊客看的地方了。”
吉隆坡(出發)芙蓉→馬六甲→麻坡→柔佛
柔佛→豐勝港→雲冰→北根→關丹→龍運→瓜拉丁加奴→哥打峇魯
哥打峇魯→宜力→雙溪大年→亞羅士打→浮羅交怡→檳城→太平→瓜拉江沙→怡保→安順→適耕莊→吉隆坡(結束)(全程73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