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中國報 - 十分專題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427

誰說大便沒用處?(上篇)

$
0
0

文:劉林李

《十分專題》部落格:http://series888.blogspot.com

 排便是每個人每天必做的“大事”,但是說到大便,大家都會覺得噁心,不好拿出來說。

 你也許知道,大便蘊藏跟人體健康有關的“黃金密碼”,其實大便不只關乎人體內部環境,還會影響地球環境,而且可以“吃”及“入藥”……

說到糞便,我們通常會想到臭、骯髒、病菌。

 相信很多人一天不排便,就會覺得全身不舒服,三天不排便,身體就覺得不妙,30天不排便,可能是“大件事”了。

 大便豈止是自然界最“天然”的東西,大便還有許多“用途”和重要性,是許多人所不知道或忽視的。

 很多人以為大便充滿病菌,只會散播傳染病,其實不然,大便可以治腸胃病。

 美國羅得島州一位老婦人瑪麗恩勃朗寧(Marion Browning),為了治療“憩室炎”(發生于結腸壁小囊中的感染),服用醫生開的抗生素。

 然而,抗生素同時殺死她腸道中的益菌,腸道因而大量滋生會釋放毒素的“難治腸梭菌”,令她開始腹瀉,這種現象維持了一年。

“難治腸梭菌”死亡多

 “難治腸梭菌”在美國每年導致1萬4000人死亡,30萬人因而重病。病人除了會腹瀉帶血,嚴重的話會大腸腸壁發炎、流血,甚至腸穿及死亡。

 瑪麗恩勃朗寧成了醫院常客,醫生開效力更強的抗生素給她,以控制“難治腸梭菌”感染。

 但強效抗生素並無法完全殺死這種細菌,所以她一直腹瀉。

 最后醫生舉白旗,建議她去布朗大學醫學院找臨床教授科琳凱利(Colleen Kelly)。

 人體腸道中有許多益菌,可以維持腸道動態平衡,抑制病菌搞怪。

 服用抗生素可能會暫時破壞這種平衡,不過一般而言,過了一段時期之后都會恢復原狀。

 瑪麗恩勃朗寧的問題是,腸道的菌群可能已經失去恢復平衡的能力。

 科琳凱利教授研究的新療法“糞便移植”,也許可以解決瑪麗恩勃朗寧的問題。

更新患者腸道細菌

 只是這種療法聽來有點噁心,因為必須用腸道健康者的糞便,稀釋后注入患者結腸,更新患者腸道中的細菌。

 捐贈者糞便的好菌,要是能夠在患者腸道存活寄居,就有能力對抗腸道中的惡菌。

 瑪麗恩勃朗寧願意嘗試這種療法,她選擇49歲的兒子做為捐贈者。

 符合條件的捐贈者,只需要吃下強力瀉藥,然后排便,責任就結束了。

 瑪麗恩勃朗寧在注入兒子的糞便兩天后,腹瀉就痊癒,再也沒有復發。

糞便移植法救了男嬰

 “糞便移植”療法的成功個案越來越多,美國、歐洲、澳洲、中國,都有許多臨床醫生成功進行“糞便移植”療法,治癒“難治腸梭菌”感染的幾率高達90%以上。

 這種療法還成功救回一位20個月男寶寶的命。

 美國一位早產的男嬰,身體本來就非常虛弱,感染“難治腸梭菌”之后健康惡化,體重暴跌,治療9個月,試了各種抗生素都無效。

 醫生最后為他進行“糞便移植”療法,原本醫生只建議成人接受這種療法,甚少應用在嬰孩身上。

 但嬰孩的母親擔心孩子不治,決定冒險一試,用自己的糞便植入孩子腸道,終于擊潰病菌。

 “糞便移植”不只可通過結腸鏡把稀釋的糞便注入腸道,還可以透過喉管經鼻腔把“屎水”灌入腸道。

 荷蘭專家做的研究試驗是把“新鮮出爐”的大便,混入生理鹽水,用喉管經鼻腔直接灌入腸道,補充益菌,對抗棘手的“難治腸梭菌”。

 研究人員把病人分為3組,對比“灌屎水”跟其他療法之間的療效。

 第一組的16人接受灌屎水以及抗生素療法;第二組的13人只接受抗生素療法;第三組的13人接受抗生素和用清水洗腸。

 結果10周后,接受灌屎水那組,有15人(94%人)康復;接受抗生素那組有4人康復(30.8%);最后一組只有3人康復(23.1%)。

 其實不只西醫,中國人早就懂得以大便“入藥”,《本草綱目》記載的動物糞便藥物就有51種之多,其中包括野兔、蝙蝠、蠶的大便都可以入藥。

猩猩糞便可護森林

 以前我們的老奶奶種菜,都是用雞糞做肥料。

 他們也許不知道,糞便如何對土壤、草原生態產生效應,但是他們都知道糞便是一種肥料。

 糞便是生態環境的養分,今天我們強調生態環保,殊不知大便是生態非常重要的一環。

 英國野生動物專家瑞蒙(Ian Redmond)曾經表示,大猩猩的糞便是保護森林的關鍵。

 他說,靈長類動物如猴子、人猿、大猩猩、黑猩猩等,是“森林園丁”,它們消化完的果實,排出來的糞便,成為森林種子發芽的養分。

 他呼籲:“救樹不救動物,只是延緩森林死亡速度而已;如果要有健康的森林,一定也要保護大猩猩。”

 在剛果共和國境內,當地人嗜吃黑猩猩的肉,經常獵殺黑猩猩,把肉賣到市場。

 當我們說保護野生動物,目的不只是讓我們的下一代還可以看到這些動物,而是我們需要這些動物,包括它們的糞便,來維繫生態循環。

動物糞便滋養土壤

 日本寄生蟲研究專家藤田紘一郎,非常喜歡寄生蟲,因而有“寄生蟲”博士之稱,不只是這樣,他還很愛大便,故有“便便博士”的綽號。

 他甚至跟插畫藝術家寄藤文平聯手打造《大便書》、《大便書2》,目的是講解大便的用途、“製造”過程等,為便便平反。

 他表示現代人把便便和屍體視為“不潔物”,但如果沒有這些“不潔物”存在,新生命就無法在地球誕生。

 地球生物一方面吃掉其他生物換取營養,一方面把身體不需要的糞便排出體外。壽命結束以后,已經不需要的肉體,就是我們所謂的屍體。

 在我們看來一無是處的屍體或大便,卻會化成養分回饋大地,循環滋養大地其他生命。

 小鳥、昆蟲、野生動物、水里的魚,都是直接在草地、河川排便,在沒有抽水馬桶之前,我們的老祖宗也是在河川、野外排便,可說是真正做到“取之于大自然,用之于大自然”。

 “便便博士”的“夢想”,是有一天在都市中心,有一條刻意保持自然風貌的河川,可以讓人們在河川上便便。

貓屎咖啡香味加倍

 貓屎咖啡(Kopi Lawak),被稱為“有屎以來最香的大便”,因為它是從麝香貓大便中揀出來的咖啡豆,相信它也是“有屎以來最貴的大便”。

 東南亞國家有種叫麝香貓的動物,喜歡吃新鮮咖啡果實,但它的腸胃無法把咖啡豆消化掉,堅硬的咖啡豆會原封不動變成大便排出體外。

 咖啡豆經過麝香貓的消化系統發酵和消化過后,蛋白質會分解,許多成分也會產生變化,反而讓咖啡風味更獨特。

 在咖啡館品嚐貓屎咖啡,咖啡的上等風味,也許無法讓你聯想到大便,可能覺得貓屎咖啡不過是個形容詞。

 但要是到過印尼參觀貓屎咖啡製作過程,看過工人如何從貓屎中挑出未經消化的咖啡豆子,你就會知道自己喝的真的是麝香貓的大便。

 貓屎咖啡口感香醇、豐富圓潤,很多人大概以為麝香貓的大便,跟貓屎咖啡一樣是香的吧?

 其實不然,麝香貓的大便跟人類或其他動物的大便一樣是臭的,工人必須從大便堆中挑出豆子,晾曬、除臭、烘焙、加工,才能“擺上台面”。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427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