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中國報 - 十分專題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427

正常接觸不會感染(完結篇)

$
0
0

報導:涂素燕

人類發現首宗愛滋病病例至今32年,公眾對“人體免疫缺陷病毒”(簡稱HIV)的觀念依然很矛盾。

許多人害怕HIV感染者,不讓HIV感染者跟孩子一起上課、不跟HIV感染者共餐,其實這根本不可能傳染HIV。

另一方面,在可能傳染HIV的情況下,比如性行為,大家的防範意識卻不高……

我國推動愛滋病醒覺運動至少20多年歷史,然而,今天,媒體在報導愛滋病課題時,依然必須把焦點放在HIV感染者受歧視的社會現象。

 社會對愛滋病的歧見,導致醫療人員及非政府組織,在推動HIV防治和關懷工作時,面對許多障礙。

 許多HIV感染者因為社會的成見不敢就醫,或受到社會排擠成為邊緣人,衍生其他社會問題。

 儘管今天很多人應該都知道HIV感染方式,這里不妨再說一次,HIV感染的途徑,僅限于接觸感染者的血液、精液、陰道分泌物及乳汁。

 但是許多人在面對HIV感染者時,還是會疑惑不安。

人人都有迷思

 我國傳染科權威拿督李國忠醫生(Dr. Christopher Lee)說,很多人的頭腦知道HIV沒有這么容易傳染,但是這里(他指著胸口)卻未必可以真正接受。

 他告訴記者自己的一個小故事,上世紀90年代初期,他開始為病患治療HIV。

 有一次,他駕著車,遇到自己的病患在路上行走,當時下著雨,他毫不猶豫的邀請對方上車,但在開口以后突然想到:他是HIV感染者,讓他上車沒問題吧?這是我老婆時常坐的位子呢!

 他是醫生,當然知道沒有問題,但他也是一個人,所以會有這種迷思。

 許多人擔心跟HIV感染者接觸,其實是很人性的,他把這件事說出來,是想告訴大家,你不需要擔心接觸HIV感染者。

 “就算你跟HIV感染者一起吃午餐20年,你也不會感染HIV,我二十多年來經常都跟病患一起吃飯。”

 他說,就算跟HIV感染者共用同一個杯,也不用擔心。

 事實上,你無法確定,餐廳、小飯中心的杯盤是否都清洗干凈,你也不知道,每天在小販中心跟你一起吃雜飯的人,當中有多少人,是HIV感染者,而我們並沒有因而受感染。

 我們沒有必要,也不應該在職場上、學校、公眾場合排擠HIV感染者。

交叉性行為易中招

 如果說以為只要一起進食、握手、坐在毗鄰就會傳染HIV,是過去民眾對HIV最大的迷思。

 這種迷思是對HIV感染者最大的傷害。

 那么以為HIV只會在特定族群之間傳染,比如同性戀,這肯定是最大的誤會,這種誤會在傷害同性戀者情感之余,可能會“傷害”你自己。

 HIV一度被視為“屬于”同性戀之間的傳染病,因為最早被發現感染HIV的病患,大部分是同性戀者,衛道分子更把這莫須有的罪名加諸在同性戀者身上。

 當然,后來證實除了男同性戀者之間的性行為,共用針頭、輸血、男女的性行為,也是傳染途徑。

 早年我國HIV感染者一般是共用針頭的藥物濫用者,吉隆坡信心協助中心創辦人鄒旭雲(邁可)表示,政府積極推行美沙酮療法以及針筒替換計划,近年濫用藥物者共用針頭及感染HIV的情況已經減少。

 根據近年衛生部愛滋病及性傳染疾病部門統計,異性之間的性行為,已經成為國人感染HIV的主要原因。

 這同時也是全球的趨勢,男女之間進行不設防性行為,是全世界目前傳播HIV的主要途徑。

 棘手的是,許多男女通過性行為感染HIV,反而不容易及時發現,因為他們不認為自己有感染風險。

 “吸毒者一旦被捕,必須強制性進行HIV檢測,可是一般人要是沒有特別原因,很少主動做HIV檢測。”

 等到他們開始消瘦、身體出現各種狀況,肺部受感染時才求醫,可能已經太晚了。

 如果我們依然迷信HIV只會在特定族群流傳,那么HIV的防治工作將會面對很大障礙。

用安全套降感染風險

 李國忠醫生說:“性應該是美麗的事,但也存在風險。”

 這種風險不僅存在于跟性工作者發生性行為,事實上也存在于伴侶之間。

 老式的說法是丈夫在外召妓,感染HIV,回到家后傳染給妻子。

 可是現在很多病例,未必接觸過性工作者,他們是被自己的固定伴侶感染。

 “當中包括已婚的和未婚的,被自己的男朋友女朋友,丈夫或妻子感染。”

 這未必意味著他們的伴侶,一定是在跟他們交往的同時,還有其他伴侶才會感染HIV。

 他們可能只有一個伴侶,可是他們的伴侶過去可能有5個伴侶,這5個伴侶個別可能又結交過5個伴侶。當中只要有一位帶有HIV,其他間接有關系的人,就可能受到感染。

 性伴侶越多,或者你的性伴侶的性伴侶越多,感染的風險就越高。

 “感染HIV的人外表看不出來,大多數人都會覺得,沒有這么容易‘中’的啦,不會是我,可是他們卻感染了。”

 許多病人在感染HIV后對他說:“醫生,真的沒想到這么容易‘中’。”

 他有一位病患,一生人只有一個伴侶,可是就被這位伴侶感染了。

 他表示,最好不要有高風險的性行為,伴侶之間在進行性行為時,應該使用安全套,降低感染風險。

拒高風險行為防感染

 預防HIV感染最好的方法,當然是不要進行高風險行為,高風險行為包括共用針頭、跟性交往史不明的對象進行性行為,及進行沒有戴安全套的性行為。

 當然,如果雙方都是陰性,並且永遠都是一對一的性關系,自然沒有感染HIV的風險。

 現實是,誰能夠保證,自己是對方惟一的性伴侶,或者對方是自己惟一的性伴侶?

 粉紅三角基金計劃經理(跨性別部門)妮莎(Nisha Ayub)說:“我們沒有辦法防止性行為,只能夠鼓勵大家在進行性行為時做好保護措施。”

 然而像粉紅三角這樣的非營利組織,在向公眾和性工作者推廣使用安全套時,仍然受到許多阻撓。

 “有時候我們派安套給性工作者,反而成為他們賣淫的證據,所以很多性工作者都不敢要安全套。”

HIV檢驗有助預防

 李國忠醫生說,我們很難阻止公眾或自己的孩子進行性行為,我們也許可以教育孩子不要隨便有性行為,但是這並不足夠。

 “就像父母經常教導孩子,不要吸毒,可是還是有人吸毒,我們必須提醒公眾及孩子,性行為伴有的風險,進行性行為的時候應該使用安全套。”

 安全套可以降低HIV感染幾率,不過他也強調,安全套並非100%保障我們免受HIV感染。

 “這個世界上能夠保障你不受感染的人,只有你自己。”只有我們能夠決定自己選擇的生活。

 他說:婚前的HIV檢驗,或情侶一起進行HIV檢驗,並坦承相告及討論彼此的HIV檢測結果,也是預防HIV感染的一種方法。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427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