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楊揚
《十分專題》部落格:http://series888.blogspot.com
現實兇殺案,模仿電影,時而有之,有者是從電影中取靈感、有者仿傚動機或是殺人手法。
有者甚至模仿多年的舊電影,例如去年發生在加拿大,中國學生被冰錐刺殺肢解,凶殘的殺人手法,與1992年的電影《本能》如出一轍。
可見,「舊橋」還是一樣被人拿來用。
連與世隔絕、人人被教導做好公民的朝鮮,也免不了受不良影片影響!
兩名朝鮮中學生,疑受暴力電影荼毒,帶刀外出,醉酒鬧事,與人起紛爭,而刺死對方。
這不禁讓人懷疑,朝鮮本土影片,主力都在歌功頌德,淪為官方洗腦的工具。怎么會有教壞國人的影片呢?
原來,教壞人的影片,來自朝鮮“老鄰居”──中國。
話說今年六月底,位于中朝邊境城市兩江道惠山市,兩名中五學生,醉酒鬧事,被一名退伍軍人撞到肩膀。
兩人不滿軍人態度囂張,其中一人怒火中燒,亮出身上利刀,刺向軍人腹部,釀成悲劇。
模仿電影人物隨身攜刀
兩人肇禍后逃逸無蹤,當局一時無頭緒,引爆治安恐慌,使到該市人心惶惶,謠言四起,指少年殺人事件激增,嚇得市民都盡量避免在晚上外出。直到涉案學生自首,市民才放下心來,市內緊張情況才得以緩解。
有消息指,兩名涉案學生平日喜歡看中國電影,行兇時也模仿中國電影情節。
本來,與韓國一線之隔,同是大韓民族的朝鮮,多看語言共通的韓國電影。
然而,2011年12月,朝鮮領導人金正恩上台后,批評韓國電影充斥資本主義思想,加以禁止,並且改為播放金正恩的家族電影。
這種鼓吹個人崇拜的電影,看到年輕人眼裡,真不是滋味,因而紛紛改看中國電影及電視劇。
然而,許多中國電影,以復仇為題材,長久下來將好些朝鮮青少年“帶壞”,他們模仿電影人物隨身攜帶利刀,暴力行為也越來越多。
電影上映后謀殺案增
在西方國家,其中一個備受青少年喜歡及模仿殺人的電影,是1999年上映的好萊塢著名科幻片《22世紀殺人網絡》(The Matrix)及其續集。
在電影上映后,美國出現多起“黑客式”謀殺案,那些超級黑客迷模仿片中的主角尼奧,成為冷酷殺手,兇手在殺人后皆以受電影影響為自己開脫。
其中一名年輕人模仿片中殘酷手法殺死父母,他在案發時穿了與尼奧一樣的黑風衣。
另外兩人則以類同手法殺害房東,這三人皆把矛頭指向《22世紀殺人網絡II》,不約而同聲稱,萌生殺機是由于看了該影片后興奮難耐。
其實,《22世紀殺人網絡I》也曾與2002年,令華盛頓人聞之喪膽的連環狙擊槍手案聯繫在一起。
41歲,被稱為“環城狙擊”殺手的穆罕默德,與17歲的伙伴馬爾沃,使用高能步槍,持續三周,在華盛頓公眾場所如加油站、停車場、馬路旁等,隨機狙擊殺人,令整個華盛頓陷入風聲鶴唳中。
他們被捕前殺死了10人,傷3人。
馬爾沃被捕后,在供詞上辯解自己的干案動機時,引述《22世紀殺人網絡I》中的台詞。
看《鬼娃》小學生殺鄰居
有犯罪情節的電影氾濫,不但導致更多青少年犯罪,罪犯的年齡也逐步下降……
恐怖暴力片《鬼娃恰奇》(Child’s Play)系列電影面市多年,是不少小孩的暴力殺人或傷人啟蒙片,怪不得主角鬼娃是美國家長票選最不希望被兒童看到兩大恐怖電影人物之一!
2000年,一名9歲巴西男孩在看完《鬼娃恰奇》續集《靈異七殺》后,模仿鬼娃殺人情節,砍殺鄰居女孩,幸好男孩年紀小,力氣不大,才不致于把對方砍死。
男孩在看完《靈異七殺》三天后,拿了三把鋸齒刀到女童家,劈頭就問女童是不是想死?接著就發難。
女童受擊慘叫,鄰居聞聲而來,發現女童倒在浴室血泊中,其背部、胸部和頸部挨了二十多刀,傷痕累累。
肇事男童爬上屋頂水塔后面躲藏,他被捕時說,他有股強烈“模仿鬼娃恰奇殺人的衝動”。
在更早以前的1992年,在英國曼徹斯特,一位兇手將一名十多歲女孩活活燒死,他在行凶時不斷喊:“我是鬼娃,鬼娃要玩。”情況駭人聽聞。
次年,同樣在英國,兩名癡迷鬼娃的男孩,綁架2歲男童詹姆斯伯格,用石頭將其活活砸死。
不獨兒童受鬼娃影響,成人也仿傚鬼娃殺人。1996年,澳洲精神病患者馬丁布萊恩特(Marttin Bryant),前后殺死35人,他被捕后供述,他在模仿鬼娃電影。
加國兇手仿《本能》冰錐殺人
去年,加拿大發生中國留學生林俊被肢解兇殺案,轟動一時。
兇手馬格諾達(Luka Rocco Magnotta)令人驚悚的殺人手法,幾乎是1992年的電影《本能》(Basic Instinct)的復制。
在《本能》中,女主角莎朗史東(Sharon Stone)扮演女作家凱瑟琳特拉梅爾,以冰錐殺死了愛人,事后說:“殺戮不是吸煙,(吸煙)可以戒。”
馬格諾達在殺害林俊前,將對方綁在床上性侵,過后同樣用冰錐刺死他。
更令人毛骨悚然的是,馬格諾達也曾經在一封信中寫道“殺戮不同于吸煙……吸煙你可以戒。”
顯然,他對《本能》十分熟悉。
《天生殺人狂》教唆殺人成名?
殺人,因為想成名?
為了成名,不惜殺人,影片《天生殺人狂》(Natural Born Killers)鼓吹暴力與成名,竟成為青少年仿傚的對象,大家爭做天生殺人狂!
一名14歲的男孩,砍下一名13歲女孩的頭,只為了“像天生殺人狂一樣”出名。
《天生殺人狂》的故事版本,來自于真實案例。上世紀50年代,一對少年殺人犯斯達沃澤(Charles Starkweather) 和福紀特(Caril Ann Fugate),穿越兩個州,在兩個月中,殺死11個人。
結果,有兩名男孩艾瑞克哈里斯(Eric Harris) 和迪倫克萊伯德(Dylan Klebold)也有樣學樣,在美國科羅拉多州傑佛遜郡一所高中校園大開殺戒,殺害了12個學生和一名老師,他們並在日記中寫道,他們“已變成了NBK” (天生殺人狂的英文縮寫)。
另一齣劇情血腥的美國電視劇《嗜血判官》啟播后,也引發了至少兩起命案。
其中,17歲的安東尼康利,捏死自己的親弟弟,他自稱受該劇啟發,並模仿劇中殺人手法,先在10歲弟弟頭上套一個塑料袋,防止鮮血流出。
在另一起案例,29歲男子也模仿劇中情節殺人。
這些案件引起網友很大回響,不少劇迷因此而打出“珍惜生命,遠離美劇”的口號。
學《奪命之愛》殺死好友
中年男子迷上2009年上映的澳洲電影《奪命之愛》(The Loved Ones),結果竟模仿電影情節把朋友殺死!
去年8月,凱利喬治(Gary George)以極其殘酷的手法殺死朋友安德魯納爾(Andrew Nall)。
納爾身上有被摳打及多達49道刀傷,其腹部的傷口還灑上鹽,警方也指出,他的眼睛含有乳狀物質,疑是洗潔劑,顯然地,他在飽受折磨與虐待下死亡。
今年3月,法庭判處喬治終身監禁,但喬治對判決很冷靜,面無表情,令人猜不透他在想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