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中國報 - 十分專題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427

劉麗霞:在教育中找到自己(上篇)

$
0
0

報導:楊潔思

《十分專題》部落格:http://series888.blogspot.com

 中國成都的劉麗霞老師,原本在大學教書,結果卻放棄大學教職,從頭摸索教育之道,最后到小學去,從小一教起。 

 她將「我」放慢腳步,拋棄「這個我早懂」、「我已知道」、「我已曉得」等心態,讓心歸零,虛心學習,教育路上,重新出發。

 這一切,原來是一趟心靈尋根之旅,尋尋覓覓,原來所尋找的,是她自己……

前不久,劉麗霞老師受邀到大馬,擔任第二期華德福師資培訓課的其中一位導師。

 老師容顏婉約,長髮披肩,衣著飄逸,溫文爾雅,充滿古典美。

 她愛笑,往往說著說著就很自然地展開笑靨,親切迷人。與此同時,她也是性情中人,情感豐富,容易感動,真性情流露。 

 她主修哲學與美學,在大學帶學生遊走哲學殿堂與賞析電影,令人好奇的是,她緣何放著大學生不教,轉去小學一年級重頭教起?兩件事,令她做了這項決定。

 首宗,發生在象牙塔裡。

 學生在回答道德問題時,可以洋洋洒洒、長篇大論,寫得有條有理,頭頭是道,但在現實生活中卻不是這么回事。最明顯的,是放學后,在大學校園巴士上,許多坐著的大學生對站著的教授及助教視若無睹,沒有尊師重道與讓位這回事。

 這令她思索:到底教育出了什么問題?

對教育議題深感興趣

 在這之前,她已對教育議題深感興趣而進行研究,她好奇,怎樣的教育才是好的?能真正關注人的發展,就如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出的那樣。

 當她找到這種教育,非常開心,剛好她孩子在公立學校適應困難,多番溝通無效下,第二年她就把孩子轉到成都華德福學校。

 這一轉,也意味著她必須辭去大學教職,舉家搬到成都。

 在孩子接受這種全人教育之際,她自己也一頭栽進這個領域中,認真學習,一年以后,她當上華德福小一主帶老師。

 目前,她是七年級的主帶老師。華德福教育體系源自德國,在這個體系下,同一位主帶老師,會從學生一年級開始,一路往上帶,帶到八年級。換言之,劉老師已在成都華德福學校執教七年了。

降級教小學更快樂

 從教大學,自愿“降級”倒回頭去教小學,而且學習全新的教育知識,不是很多人能做到。

 談到這一段心路歷程,劉老師在課程上曾分享:唯有“虛懷若谷”,才會“有容乃大”,最后再到“道”。

 “我覺得,會去尋找華德福的人,都有靈性上的追求。”她說。

 她坦誠:“我自己在成長過程中,是教育很失敗的例子,即使到了21歲,該擁有‘自我’的時候,我都沒有,連我大學畢業了,我都不知道我是誰?可以做什么?對什么事,自己的看待是什么?說出來的意見,感覺上都是老師告訴我的。”

 她略為提高語調:“我都不知道自己是誰!”

 認識了丈夫后,情況開始有變,例如她說:“我喜歡教育。”丈夫就會問:“為什么呢?”

 “欸,從這個‘為什么’開始,我才會深入我的內心。接觸華德福以后,我開始尋找我自己。”她感性地說。

 我沒有問,這些年來,在華德福,劉老師可曾遇見了她自己?

 我在師訓課堂上看到的是,這位外表纖瘦而柔弱,帶有一絲我見猶憐氣質的女子,輕易征服了全體學員的心。

 當她用柔美的嗓子,配上動作,吟唱著先秦古詩,那風采、那神韻,連一旁經驗豐富的西洋老師也為之傾倒……

肢體接觸傳遞關愛

 華德福教育並沒有現成課本,老師得自己準備教材,要如何呈獻,也很考個人創意。

 相比其他主流教育,有明確的課本內容,華德福老師自由發揮的空間無疑大得多。

 但,更大的自由,也意味著更大的責任,老師要自行備課,主帶老師是最主要的老師,盡量要能文能武,在負責各項主要科目之余、還得包辦各類活動,如繪畫、編織、運動、音樂等,幾乎包山包海。

 雖然有些學校會聘請一些老師協助分擔教學工作,主帶老師的擔子仍然不輕。

 劉老師即是主帶老師,也是一位媽媽,這些年來,她如何在照料別人的孩子(教育工作)與照料自己孩子(家庭)間取得平衡?

 她說,華德福老師得有些犧牲,這是無可避免的,例如周日她就無法有太多時間陪伴兒子。

 但是,在兒子低年級時,她儘量安排每周三晚,替兒子做一些睡前腳部按摩。

 雖然只是肢體接觸,彼此話不多,孩子還是會覺得很舒服。濃濃的母愛,透過輕柔的按壓傳遞給孩子,似乎在說:“孩子,媽媽再忙碌,心中仍有你。”

 待孩子大一點,就可通過較多的溝通與交流,傳遞關愛,促此親子感情與加深彼此間的了解,例如了解孩子的計劃與想法,表達本身的想法。

無所要求反而進步

 華德福小學教育在馬來西亞萌芽,還算是很新的事,許多家長對這個新興的老教育(華德福教育迄今有接近百年歷史),仍抱有遲疑。

 好些人想靠近了解,又對它的未來沒有信心,疑慮不安。

 劉麗霞老師認為,本地家長對華德福教育的擔憂是正常的。她指出三點:

 一、這個教育在全球都是非主流的,所以這很正常。

 二、它在馬來西亞又還沒有培養出一批人才,讓大家看得到,有一個好的先例,讓人信服這個教育不錯。

 三、華德福教育,要真正信任它、相信它,還有賴個人靈性的成長,假如一個人在靈性上沒有追求的話,是不會相信這種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

 無論如何,她也分享,在中國成都華德福學校,有一批孩子,識字量不是很好,但他們的家長心態非常好,他們自己走過的路很辛苦,就希望孩子快樂一點,加上他們自己有靈修,靈修到一定層次,不會要求孩子(拼學業),也認為沒有必要要求孩子。

 在這種心態下,孩子反而一年年進步,越來越健康。

 或許可說,教育孩子不是最難的,讓家長放心與信任,才是這項教育工作者最大的挑戰。

教學就是接納孩子

 于劉老師來說,做華德福老師,一定要對這個教育很熱愛,並且接納孩子。“有的孩子太自我,有的孩子對于別人過于敏感,有的則沒辦法影響到人,我們的教學就是盡量要去平衡這一些。”

 老師可完全欣賞與接納孩子,並看到孩子的特質,“我們要盡量去看到孩子的品質,他有不好的方面,但是他也有好的方面。”

 華德福將人分為四種主要的氣質:風土水火。各種氣質的孩子都有他們的優缺點,例如:

 火向的孩子說話很直接、很沖、情緒很大,但是他會帶領班級去完成一項艱鉅的任務。

 土向的孩子,看上去很抑鬱,但是他做事很細緻,會考慮很多東西。

 水向的孩子,學得比較慢,但學的東西很扎實。

 風向的孩子,你看他似乎沒做什么,但他會讓班級很開心,他愛講話,注意力飄來飄去的,孩子們都會跟著他走。

 一個班級,各種氣質的孩子齊集,就很精彩,假如只有一種類型或兩種類型,並不理想。

接受培訓大量閱讀

 華德福主帶老師,一般八年為一輪,即完成一年級帶到八年級的“超級任務”,這種做法,與主流學校每年換級任老師的做法,明顯不同。

 第一輪當主帶老師,肯定比較辛苦。

 首先,老師可能得跟自己之前所接觸到的教育模式“打架”,這些模式包括學校與家庭教育模式,都會帶給人比較固化的東西。這些都會影響個別老師,老師有必要加以轉化,但並不容易,甚至會碰到一些障礙。

 再來,學習華德福教學,理論上懂了,實際上沒做過,就易出現眼高手低的情況。

 劉老師指出,解決方案,一、就是接受培訓,學習步驟。二,是本身需要大量閱讀,看很多故事、神話、傳說、歷史故事等。

 另一個,就是團隊,教師隊伍的合作,老師們可聆聽前輩老師的分享。還有,就是請外國指導老師觀察及指導。 

 “至于老師個人,在態度上一定是熱愛這份工作,對要的東西有圖景,心裡有數以后,再找教學的步驟,思索怎樣一步一步帶出來。帶出來以后還得做回顧:我今天的教學這方面做得怎樣,哪方面做得不足,我明天得怎樣做?然后,我有一些問題,我還要帶到教師會議中解決。”她一口氣說。

 她指出,老師的教材因人而異,個別老師會選擇他最有感觸的部分,帶給孩子。“關鍵是,這個老師是不是愛孩子?帶著那個愛,去找令你有所觸動的故事,對孩子講,孩子就會很容易進腦。”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427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