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報導:許雅玲
攝影:李志強
玩樂是孩子的天性,讓孩子透過玩樂輕鬆學習,寓教于樂,效率更高!
打開門,把課堂搬到戶外吧!
不管是河流與水源醒覺、有機農耕、深入博物館尋寶,或是行走探索老吉隆坡,孩子都可吸取到課堂學不到的知識!
現在,實康集團(Salcon,提供水源及廢水處理方案的綜合供應商)履行的一項企業社會責任--“河流與水源醒覺教育活動”,邀請巴生谷流域各源流小學的小四至小六學生,一同來寓教于樂。
4個小時在大自然中玩樂學習,小朋友依依不捨嚷說:下次還想再來!
這項自2010年展開的“河流與水源醒覺教育活動”,由實康攜手檳城水源監督協會(簡稱WWP)和大馬水務合作夥伴(簡稱MyWP)展開。
每兩個月,實康都會邀請至少一個源流的小學(淡小、華小和國小)參與活動。
8月的活動,WWP派出4位年輕志工委員,帶領雪蘭莪蒲種新明華小的40位學生,前往敦依斯邁花園內的綠肺公園冷峇加拉公園(Taman Lembah Kiara), 一起看看巴生谷流域的水源源頭之一!
一開始,WWP委員林漢欽、鄧鳳君、彭慧玲和王可欣,先向小朋友講解河流知識,還發出一份問卷讓小朋友填寫,來驗收學生的收穫成果。
大姐姐鄧鳳君透露,“我們都是在籍研究生,都是義務幫忙我們的教授,即WWP主席陳藝榮教授,一起推行河流與水源有關的醒覺活動。 ”
言辭幽默、深入淺出
通常,帶領中學生的活動,WWP志工會攜帶儀器進行更精準的水源檢測,不過帶領小學生的戶外教學,相對簡單一些,最重要的是“言辭幽默、深入淺出”,那么才能吸引小學生。
了解河流的基本知識之后,開始進入活動戲肉:檢測水源的狀況。
首先,大哥哥林漢欽先要小朋友用五官來檢測河流:你們看,河流是否清澈?是否長有青苔?
然后大哥哥點出:用五官檢測不夠準確,我們可以運用科學工具來檢測河流。
馬上,小朋友恍然大悟:原來檢測河流有4個檢測參數,即是:ph值、混濁、溫度和溶解氧。于是,40位小朋友被分成4個組別,在河流的4個部分進行水源檢測。
活動最后,第4組難得收集到豆娘,這是一種只生活在干淨河流的昆蟲。因為太難得,第4組憑此進階,得以和平均分數最高的第2組,進行PK競答。
當然,誰是冠軍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小朋友在玩樂中,對于保護河流與水源,有更多的了解和醒覺。
下河流抓生物識別
掌握河流的ph值、混濁、溫度和溶解氧狀況之后,另一位大姐姐王可欣登場,她要帶領小朋友進行河流生物檢測,即是下河收集生物。
為了不傷害河流生物,王姐姐只允許小朋友收集無脊椎生物。
當大哥哥、大姐姐問到:請問蝦是無脊椎生物嗎?小朋友之中,有一半覺得蝦是無脊椎生物,一半覺得蝦是有脊椎生物。還好,“請問魚是無脊椎動物嗎?”100%的小朋友很肯定說:“魚是脊椎生物”。
隨行監督的4位老師,都被學生的投入和興高采烈感染。輔導老師李玲麗老師笑說:“起初,有學生害怕要赤腳走在沙石上,后來,他們都很投入。”
詢及小朋友:你們最難忘的環節是什么?他們回答:下河流,抓生物去!
戶外充電舒緩課業壓力
新明華小輔導老師李玲麗表示,“學校是第一次參與這種戶外教學活動。這次,校方決定讓小六考試班的學生參與,除了因為他們即將畢業,並且也想讓他們接觸大自然,舒緩一下課業壓力。”
她笑著表示,學生在課堂上學會了關于河流與水源的理論知識,而“河流與水源醒覺教育活動”的實踐課,讓學生更加感受到愛護河流與水源的重要性。
“由于名額有限,校方只開放給學校輔導組和紀律組學生參與,先到先得。不過,有了這次經驗,下次,學校可以開放給其他學生參與。”
活潑外向的小六生阿蓮娜、陳芷青、吳建雄和龐啟陽不約而同指出,“我們很羨慕鄉下孩子,在大自然中玩樂。城市小孩只知要考到好分數而已。不過,這次,我們總算可以在戶外充電,回去再打拼課業!”
戶外教學好玩長知識
戶外教學,對于小朋友來說,最緊要好玩!
對于WPP志工來說,在活動過程中,更要抓緊機會灌輸小朋友節省水源、愛護河流和生物。
“小朋友,氣候變熱,可能只是影響人類流更多汗,可是,河流溫度提升攝氏一度,便會影響水中生物的存活呀!”
“小朋友,我們在河流中收集無脊椎生物樣本后,不能隨意把掏到的沙石丟到岸邊,必須放回河流,這樣才能保護河流的生態。”
認真聆聽志工老師的資訊后,小朋友馬上高舉手中生物樣本,“老師,這叫什么?”呼喊“老師”的聲音此起彼落。
幾個小組都找到了水蜘蛛,可惜,老師說:“水蜘蛛不是河流的生物指標。因為它只是在水面上生活,不在水中生活。所以,河流中的氧氣高低、水質的清濁,不會影響它的生存條件。所以,不積分”。
哦,原來如此,40位小朋友失望的臉龐,才展露一絲笑容:我們都長知識了!
培訓老師推廣活動
“河流與水源醒覺教育活動”,宗旨是在玩樂學習之中,提升小朋友愛護河流與水源的醒覺,以及訓練他們的觀察能力。
這項活動展開以來,總共邀請了19間小學和4間孤兒院參與。迄今,只有培才華小(去年參與)和新明華小響應了這項戶外教學活動。這到底是為什么?
實康企業事務高級經理鄭明玉(Chern Meng Gaik)表示,“有兩間華小參與,算不錯了。活動展開初期,華小的答覆都是‘沒興趣’。這可能是我們宣傳做得不足,加上華小較注重學術活動,才不積極參與。”
她坦言,現代家長太注重孩子的學術分數,以致孩子錯過接觸大自然玩樂學習的樂趣。她最希望活動結束后,學生可以帶著滿心歡喜回家。
“我們的人力資源有限,WWP志工也不能老遠來帶領活動。考慮到活動的永續發展,我們計劃展開老師培訓計劃,未來,讓老師帶領學生進行活動,讓活動更加普及。”她說。
欲知更多詳情,請撥電03-8024 8822詢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