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中國報 - 十分專題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427

戶外教學──博物院(第2篇) 身歷其境探索歷史

$
0
0

報導:楊潔思
攝影:覃福榮

讓學生自己走博物院,很少學生會有興趣詳讀文物的說明,加上展示櫥上的玻璃形成隔閡,很多人走馬看花,三兩下便逛完,有如入寶山而空手回。這種情況,在國家博物院,已有應對之道。

除了安排有馬來語、英語及日語的志工導覽外,院方還特別設計多項適合中小學生的尋寶及探索活動,費用全免,不善用,太可惜! 

游覽博物院不算戶外活動,但是在課室外,因此,也列入戶外教學系列中。

七月的某個早晨,原本安靜的國家博物院,迎來三四十位穿著校服的小學生。

 他們分成數個小組,輪流進入不同的展覽館,在陳列的古物之中穿越搜尋,展開一場尋寶之旅。

 難得的是,這些學生都很乖巧懂事,雖然人數眾多,並且在館內不斷游走討論,但都能時刻壓低聲音說話,不干擾到其他訪客。

 當他們紛紛把填妥的尋寶活動表格交上,意味尋寶活動告一段落。下一站是探索室(Discovery Room),國家博物院職員以一身傳統馬來服出現,頭上還戴著馬來頭飾(tengkolok),略略自我介紹身上行頭后,他以幻燈片介紹各地的頭飾。

博物院提供免費活動

 其后,他再教學生以金綿鍜(繡上金絲或銀絲的布)折成簡單的雞冠頭飾。

 孩子們完成后,紛紛戴在頭上,彼此相對看,感覺分外有成就感。

 最難得的是,不管是尋寶活動,或是講解與折頭飾活動,這些國家博物院提供給學生的活動,都是免費的。

 除了折頭飾、認識不同族群服裝,官方也提供認識香料、做古人的項鍊,乃至考古體驗等活動。

 參觀博物院是靜態活動,文物冰冷地鎖在玻璃櫥裡,只許看不許動,如何增加孩子們的參與感,讓孩子們在看之余,也能動手做,加深印象?

 為了吸引學生,國家博物院設計了不同主題的探索活動,包括考古、洞穴壁畫、在歷史中扮演重要角色的香料、史前飾物、各種頭飾等。

 院方很有誠意,以制作古人項練來說,參加者所使用的貝殼,都是古代遺物,不但讓學生以這種歷史悠久的材料做真材實料的項鍊,還讓學生把制成品帶回家,不花一分一毫。

外州學生走馬看花

 “現今,國家博物院最大的挑戰,是如何吸引訪客。”國家博物院總監卡瑪魯巴哈林A卡欣(En. Kamarul Baharin bin A. Kasim)坦誠,這是國家博物院的一個考驗。

 “以往,游客把國家博物院視為吉隆坡圖標,但是,現今,各類主題樂園、購物商場林立,國家博物院不再是旅客必到的景點。”他說。

 他指出,外州學生來到吉隆坡,也大多數把國家博物院當作行程中的其中一個景點吧了,走馬看花居多,較少重點參訪。

 其實,若是參與國家博物院的探索活動,便可以讓原本流于表面的活動,增加深度及廣度,讓博物院之行成為真正的知性之旅。

 讓孩子在博物院內尋寶,他們為了完成任務,便會有興趣讀文物說明,進而從中吸取知識。

 國家博物院網站:http://www.muziumnegara.gov.my/

國家博物院有哪類活動?

 國家博物院提供哪類尋寶與探索活動?只需登錄網站,便可看到介紹,有興趣的學校或團體可以直接用網上表格報名。

 最棒的是,這些活動公開讓中小學生參與,門檻很低,不局限于公立學校,私立學校或在家學習的小朋友,一樣可以參與,只要參與的學生人數達十個人便行。事實上,國際學校與馬來學校,相當積極參與這些活動。

 緬甸難民學校的學生也擅用這項便利,讓學生靈活學歷史。

(一)尋寶游戲

 分兩種,分別適合小學低年級及小學高年級與中學生。

 尋寶問卷有各種問題,學生須從文物說明中尋找答案。 

(二)探索活動

1. 霹靂人考古挖掘

 ◆目標:

 1.讓學生初步了解考古工作,特別是實地考古,提升他們對人類發展、文化與古文明的知識。 

 2.培養與激起學生對考古領域的興趣。 

 ◆活動:學生參觀早期歷史館,聽取工作人員講解館內文物后,前往探索室進行實踐活動,使用考古工具進行挖掘,所挖掘的目標是霹靂人(★備註)、貝殼及石器。最后,紀錄所發現的文物,並將它裝進袋。

 ◆強化活動:讓學生列出五種常用的考古挖掘工具,並註明其用途;解釋史前的埋葬方法,最后再由主持人總結。

 ◆對象:中小學

 ★備註:霹靂人為我國有名的古人類殘骸,由于該殘骸保存得非常完整,考古價值很高。 

2.馬來西亞的洞穴壁畫

 ◆目標:

 1.讓學生了解馬來西亞洞穴中所出現的各種圖形。

 2.讓他們知曉洞穴壁畫所採用的材料及技術。

 ◆活動:學生先參觀展覽館,了解國內洞穴壁畫,再前往探索室,以筆模擬壁畫。這是以往考古學家將史前壁畫記錄存檔的方式。

 其后,學生討論與分析這些壁畫上的圖形。

 ◆強化活動:學生須說出半島及砂沙兩州,發現洞穴壁畫的地點。

 ◆對象:中小學 

3.史前個人飾物

 ◆目標:

 1.讓學生了解早期社會,自製飾物的創意。

 2.讓學生有機會親自使用貝殼及珍珠,制作個人飾物,如項鍊與手鍊。

 ◆活動:學生先參觀展覽館聽取個人飾品的講解,其后才到探索館,使用館方提供的材料做項鍊。

 ◆強化活動:學生列表記下史前所發現的飾物,主持人總結。

 ◆對象:小學

4.認識香料

 ◆目標:

 1.讓學生了解,在日常生活中,香料的重要性。

 2.刺激學生的觸感及味覺,以便更了解各種香料的質地與香味。

 3.讓學生採用香料等物制作手工藝品。

 ◆活動:工作人員向學生展示日常生活中普遍常用的各種香料。學生藉著觸摸與嗅覺分辦香料,分享各自看法,再以香料等物制作書籤或賀卡。

 ◆強化活動:一年級學生可說出手工藝品上香料的名稱,並說明其形狀。二三年級學生則可寫下所學到的香料名稱,以及簡單寫明其質地、味道及用途。

 ◆對象:小學 

5.馬來西亞我的國家

 ◆目標:

 1.以簡易輕鬆的方式讓學生了解馬來西亞的歷史。

 2.促進學生對歷史科目產生興趣,並了解一個獨立國家的誕生,所面對的挑戰。

 3.讓這些國家未來的主人翁,培養起愛國精神。

 ◆活動:帶領學生了解馬來亞這塊土地曾經歷過的殖民統治。其后學生將玩相關主題的挑戰游戲。

 ◆強化活動:以學生提出意見及反饋的方式來研究歷史。游戲及團體討論可以協助他們更容易記得一些歷史事件。

 每位學生必須提出至少兩個看法,認為是哪項顯著事件,形塑出今日的大馬。

 ◆對象:中小學

6.勛章與象征

 ◆目標:

 1.讓學生認識國家博物院所收集的勛章。

 2.激發學生的創意,以珍珠設計出勛章。

 ◆活動:學生參觀展覽館欣賞各類展出的勛章。其后,他們根據手上的圖片,在卡紙上模擬畫出勛章,過后再以珍珠、彩帶及膠水,仿制勛章。

 ◆強化活動:學生可參考館內個別的勛章,討論一個人可能做出了哪些貢獻而獲頒勛章,以及獲頒者的資格。主持人再做總結。

 ◆對象:小學

7.頭飾

 ◆目標:

 1.了解世界各地人們所使用的頭飾,特別是我國社會,不管是平民百姓,或是皇室所使用的頭飾。

 2.了解各種頭飾的折法。欣賞各各不同折法的象徵意義。

 ◆活動:以幻燈片講解頭飾,學生親自學習頭飾與頭帶折法。

 ◆強化活動:讓學生欣賞以問題形式出現的幻燈片,以讓他們記起已學過的各類頭飾的折法。主持人做最后總結。

 ◆對象:中小學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427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