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中國報 - 十分專題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427

諜對諜 出師不利,糗大了!

$
0
0

文:張家揚 

《十分專題》部落格:http://series888.blogspot.com

從美國潛逃至俄羅斯的泄密者斯諾登再次發難,美國飽受監聽及攔截資訊醜聞困擾,各國紛紛要調查及聽取美國解釋,令這個大國顏面大跌,糗大了。其實,情報間諜活動,以及監聽及竊聽事件,自古已存在,尤其是冷戰時期,最為嚴重。

現今,冷戰陰影早已去除,美國還要監聽全球,未免太不厚道。隔牆有耳,趁著美國監聽事件當道,且來重溫與監聽、竊聽及情報活動的陳年趣事……

早期,錄音機是竊聽行動中最重要的工具之一,錄音機的體積越小巧,偽裝能力越高,越易藏匿及瞞天過海。

 最好玩的是1955年,一位在德國柏林的美國特工,一次會晤一位東德的同行。

 美國特工沒有遵守禁止記錄談話的協定,暗中將錄音機傳聲器藏在手錶裡。

兩國特工狼狽不堪

 不料,在兩人會面交談時,錄音機竟然出現故障,發出聲響。當面出糗,令美國特工狼狽不堪,孰知,眼前的東德特工表情比他更尷尬,原來,對方以為其所偷偷攜帶的錄音機出了故障。

 爾虞我詐,各懷鬼胎,結果齊齊出糗,還真讓人哭笑不得。

 那時代,各國的情報高手過招頻繁,美蘇兩國的情報機關,美國中情局與前蘇聯的克格勃的較量,甚至被譽為“間諜的華麗表演秀”,劇情比電影還精彩,也難怪許多電影與小說都愛以當時的間諜戰為題材,民眾也百看不厭。

 而在兩國情報機關交鋒中,竊聽往往是關鍵戲碼。最經典的例子,就是前蘇聯將一枚木質的海雕國徽,當作禮物,送給美國駐前蘇聯大使哈弗里爾哈爾曼。

 事實上,這個國徽另有機關,它的中間部位已被挖空,內置了共鳴器,這個“利器”讓前蘇聯充分掌握美大使館的情報。

 美國也不是省油的燈,它每年用于竊聽的費用超過240億令吉,竊聽技術也傲視全球。

各國情報活動活躍

 據說,當其他國家還在把竊聽器弄成紐扣、鋼筆或皮鞋后跟時,美國早已可以把跟蹤器做成阿司匹林片,供口服。

 這么先進的間諜技術,也難怪它得以把前蘇聯扳倒,令這個敵對大國解體。

 來到今天,各國的情報活動仍很活躍,或許可說,仍很重要。

 法國前總統米特朗執政時,在拿破崙的陵墓下設置間諜窩,400名秘密警察在那兒監聽政治人物、作家及名人的談話。

 在印度,兩年前,印度財政部長慕克吉在他及他的多名助手的辦公室桌下,發現有多處口香糖痕跡,疑是用作固定竊聽器之用。

 以嚼過的口香糖粘在桌下,再把一個小型竊聽器按進去的電影橋段,在現實中上映,這一起“口香糖門”事件,在印度,掀起軒然大波,果然是真實世界比戲還精彩呢!

離不開一個假字

 二戰期間以及美國與前蘇聯兩大超級強國冷戰時期(★註),間諜活動極為頻密,各種情報搜集手法層出不窮。

 間諜情報人員,可說是創意十足,採用了許多鮮為人知的間諜策略和技術。

 各種“間諜情報技術”,即情報機關的高級間諜策略,包括熟練的偽裝術、傳導性監控、獲取秘密信息,以及與其他特工交換情報。  

 偽裝,在間諜活動中廣泛運用,例如,美國中央情報局運用“假蜻蜓”和“假鯰魚”,分別在空中及水中進行偵察活動。

 “假蜻蜓”是體積像蜻蜓的衛星無人空中裝置,由于神似昆蟲,間諜蜻蜓容易瞞過對方,深入腹地,通過其微型感測器,收集許多有用的資訊。

 “假鯰魚”則是外形像鯰魚一樣的機器魚,它連科學家都瞞過,若不是美國中情局親自揭露它的偵察功能,科學家們還一直以為,這種機器魚的功能只是用于測試核設施周邊水質環境。事實上,它的真正目的是竊取核設施的情報信息。

 雖然冷戰結束已久,但是東西方之間的間諜活動卻不曾因冷戰結束而間斷。

 在2005年,俄羅斯的特工便在莫斯科效外發現了一粒“假石頭”。

 原來,這是一個偽裝成石頭的高科技通訊裝置,是英國人的傑作。一名英國外交官走過“石頭”時,通過掌上電腦收發由“石頭”傳來的資訊。

 顯然的,這粒“石頭”是一個發射器,英國情報官員透過它與他們在俄羅斯招募的特工連繫。

 ★註: 

 冷戰(Cold War),指1947年至1991年之間,以美國和北約為首的西方集團,跟以蘇聯和華沙為首的東方集團兩者之間,長期的政治對峙和軍事衝突。 

中空硬幣小巧精細

 在“情報秘密傳遞”的間諜技術中,中空硬幣內置情報,是相當傑出的作品。

 中空硬幣外表與真的硬幣無異,但內部中空,以方便置入情報資訊。出門在外,每個人身上難免帶有幾枚硬幣,買賣東西時給錢找錢理所當然,用這樣的偽裝,即方便,疑點又低。

 大家或許有疑問:一枚硬幣能有多厚?能裝多少東西?

 但是,間諜用品講究小巧精細,在中空硬幣狹小有限的空間裡,情報人員依然可以放置縮小版影印文件,收取的一方使用高性能放大鏡來閱讀相關資訊。

 但是,這樣的高招,仍難免有破綻。

 馬有失蹄,人有錯手,一百個小心可能抵不上一個不小心,讓前功盡廢,中空硬幣露餡,便是一例。

 話說,在1953年,有個間諜組織不小心將一枚中空硬幣給了報童,當硬幣摔跌到地上時,置入其中的縮影照片露了出來,結果有關資料給美國聯邦調查局截了去,該局花費了4年時間解密有關縮影照片中的指令資訊。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427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