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林李
很多國家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讓受刑人出國坐牢、在家坐牢、減刑、提早釋放等,
總之,絞盡腦汁為監獄“瘦身”……
監獄爆滿、超收犯人是台灣面對的長期問題。
因貪污入獄的台灣前總統陳水扁,在獄中跟獄友共享的空間約1.38至1.86坪(約4.5至6平方公尺)。
兩三年前,他以《一點八六坪的總統府》為題寫了一本書,控訴獄方沒有給他足夠私人空間,侵害他的人權。
不過,台灣人權立委呂學樟表示,相較其他受刑人,陳水扁在獄中住的已經是豪宅,不是人人都可像陳水扁。
因為床位嚴重不足,台灣有些地方的監獄,受刑人晚上甚至要睡在監獄里的禮堂、作業工廠地板、走道、或活動床板往上發展。
最近,台灣監獄超收率更是創下2001年來最高,受刑人平均只能佔用大約一平方公尺地方。
李登輝跟陳水扁任台灣總統期間,都曾以特赦、減刑方式解決超收問題,最近有立委建議總統馬英九仿傚李登輝跟陳水扁的做法。
特赦減刑或提前出獄
台灣曾經有5次對受刑人實施特赦減刑,最近一次是2007年,陳水扁任職總統期間。
當時有逾2萬5000人“受惠”,近1萬4000人提前出獄。
提前釋放的受刑人,都是一些觸犯竊盜、濫用毒品等量刑輕微的受刑人,重大罪刑犯者如擁有槍火、販毒、殺人、綁架等罪犯並不包括在內。
儘管如此,當時的特赦已經引起台灣社會不安,民眾擔心“縱虎歸山”會影響社會治安。
現在有人呼籲馬英九特赦,也一樣觸動台灣民眾神經,許多網友馬上在網絡大罵,認為監獄不夠床位就放人,不如犯罪不用判刑。
許多人擔心,特赦一堆罪犯、盜匪到處跑,出入都不平安。
美國:有罪必罰監獄客滿
美國是世界上擁有最多囚犯的國家。
全美人口佔世界約5巴仙,可是美國監獄目前關押的囚犯逾150萬人,佔了全球囚犯的四分之一人。
是美國犯法的人太多,還是美國警察效率太高?
美國一些司法專家認為,美國人很容易犯法坐牢,跟該國過于強調“有罪必罰”的政策,及嚴格量刑標準有關。
在美國,酒后駕駛會被送進大牢;夫妻動手打架驚動警察要坐牢;體罰孩子,如果鄰居或孩子本身報警,你可能要坐牢;亂倒垃圾,甚至逃學都可能坐牢。
美國德州有一條逃學法,學生一個月內不得缺課超過3天,6個月內不得無故缺課超過10次。
曾經有位亞裔高中生,因為無法準時到校上課,就被法官判處坐牢一天。
這位高中生的功課很好,但為了供哥哥上大學和照顧年幼的妹妹,經常因為太累,無法準時起床,趕不及準時上課。
法官在聽了她的理由后,仍以過去已經對她提出警告為由,所以必須依法判決,對她發出傳票。
過于強調法律懲罰和嚴格量刑,已經讓美國監獄長年“客滿”。
另外,太多美國人坐牢,加重監獄開支,已經成為美國納稅人的沉重負擔。
該國為了解決監獄人口爆滿問題,甚至把監獄服務外包給私人公司。
私人監獄營運企業不只供應受刑人食物、日常用品、為他們洗衣,還要供應他們有線電視頻道、長途通訊服務、制服、家具、愛滋病的藥物、青少年輔導服務等,然后按受刑人人頭,跟政府收回“服務費”。
入獄吸毒者日益增
美國是全球吸毒人口最多的國家,吸毒者佔了監獄里罪犯的大部分。
在這個國家很容易接觸毒品,但千萬別以為,在這個國家可以自由使用毒品。
美國一些州屬,就算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被逼接觸毒品,也可能落得坐牢下場。
曾有一位外籍女性,陪美國男友一起參加公司的一個歲末派對,派對在一家夜店舉行,她擔心男友“喝大了”無法駕車,自己只喝果汁,以便派對結束后開車送男友回家。
結果店里的果汁竟然是“加料”的,她喝了以后變得很興奮。男友看到她的樣子,知道她喝了滲了毒品的飲料,堅持自己開車。
可是這家夜店已經被警方盯上,他們的車子剛開出停車場,就被警方攔下。
男友因酒駕當場被逮捕,這位女性沒想到自己也因為測出使用毒品被捕。
最后是男友認罪換取她的自由,但男友因而坐了半年牢。
美國監獄里實在有太多跟毒品犯罪有關的囚犯,為了減少監獄開支,美國司法部長霍爾德(Eric H. Holder Jr)最近提出,放寬初犯、非暴力、持有少量毒品吸毒者的量刑。
目前在美國許多州屬,攜帶一定重量毒品的吸毒者被抓到,可能要坐牢5年到10年。
然而,嚴格的量刑非但沒有減少美國吸毒人數,入獄的吸毒者反而有增無減。
比利時:租荷蘭監獄關犯人
比利時監獄,可說年年、長年都人滿為患。
該國的監獄總共可以容納一萬人,但今年,卻有1萬1700位犯人擠爆該國監獄。其中非法入境,在當地犯罪的受刑人數多達三分之一。
為了解決監獄爆滿問題,該國政府只好跟鄰國荷蘭租借監牢,讓犯人出國坐牢。
比利時和荷蘭西歐兩兄弟,際遇大不同。比利時犯人多到監獄都不夠關,荷蘭卻因為罪犯少,一些監獄空置,面臨關閉命運。
比利時政府靈機一動,竟然動起荷蘭監獄腦筋,決定跟荷蘭租監獄。
開始時,荷蘭拒絕這項要求,不過荷蘭國會后來正式批準監獄租用合約,開創監獄租借先河。
第一批比利時囚犯于2010年2月開始出國到荷蘭坐牢,比利時每年支付3000萬歐元(約1億2938萬令吉)租金給荷蘭。
除了租借監獄,比利時還想到讓犯人在家受刑,舒緩監獄爆滿問題。
目前比利時刑期8個月以上、3年以下的非暴力或輕微罪行罪犯,只要入獄服刑超過刑期二分之一,就可以申請在家服刑。
在家服刑的罪犯,需要配戴電子腳銬,終日關在家里。他們的行蹤依然受監控,一旦私自脫下腳銬,就會觸動警報系統。
在家受刑的罪犯違規率相當低,比利時政府接下來會讓更多罪犯在家坐牢。
法國:戴監控器在家服刑
比利時讓罪犯配戴電子腳銬回家坐牢,這種概念在歐洲和美國其實不算新鮮。
法國是歐洲另一個監獄人滿為患的國家,為了解決這問題,該國讓先行拘押的輕度犯罪嫌疑人,還有即將服滿刑期的犯人,配戴電子手環或腳環在家服刑。
嫌疑人配戴的電子手環或腳環,可以監控他們的行蹤。
他們依然可以外出工作,但除了上班與住家,不能在其他地方活動,需要堅守監控器指令和劃定的活動範圍,一旦違規,就必須進監牢甚至加刑。
美國一些州屬,也有在家服刑或“改良”的服刑制度。
比如加州允許醉駕判刑的人,申請在特定時間到監獄報到服刑。
他們只要在規定的幾小時里,向監獄報到,做些零工,時間到了就可以“下班回家”。
不過,選擇這種服刑方式的犯人,需要繳付一筆“回鐀金”給獄方。
因此,只有一些富有的人和有固定收入的人,才有能力申請這種刑罰,這樣他們還是可以一邊服刑,一邊兼顧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