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中國報 - 十分專題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427

歌手良莠不齊 DIY專輯衝擊大(上篇)

$
0
0

報導:潘有文
圖:連國強

《十分專題》部落格:http://series888.blogspot.com

 大馬中文唱片業和音樂的十字路口,該怎麼走?

 經歷20世紀六、七十年代的精彩,十多年前的阿牛、光良品冠、梁靜茹、戴佩妮等黃金一代歌手之后,如今大馬中文音樂和唱片面對銷量不佳、盜版、DIY專輯作業素質參差不齊,以及科技衝擊,陷入另一個困局!

 本地唱片業者、創作人、歌手、公會代表,齊聚《中國報》進行閉門座談會,為大馬中文音樂把脈,同時展望未來……

這場閉門座談會在本報會議室舉行,出席者包括大馬華人演藝人公會主席高山、大馬唱片業公會總裁陳業夫、浸淫唱片界三十多年的瑞華唱片董事經理陳瑞鈿、著名歌手兼詞曲創作人阿牛陳慶祥、20世紀70年代至90年代初期經典歌手魏漢文,以及詞曲創作人兼歌唱比賽評審謝木。

 座談會主持人高山指出,如今大馬中文唱片業潰不成軍,面對極大的困境,因此需要深入瞭解原因,找到對策應對現況。

DIY自資推出專輯

 一直以來,大馬中文音樂和唱片業,老生常談的話題是盜版,但在這次的座談會中,提出另一個關鍵原因,即十數年前興起的DIY(Do It Yourself,自資)專輯趨勢,對本地唱片界帶來不小的影響。

 時常在歌唱比賽擔任評審的資深創作人謝木,對于DIY專輯和歌手的感受尤深。

 “有些歌手在台上唱歌,別人告訴我,對方已出了3張專輯,但我卻沒看過他。”謝木坦言他被嚇到了,在市場上,原來已有不少這類說不出名字的歌手。

 以前,唱片公司發現好聲音,就會投資重金栽培歌手,現在的情況則是歌手自資推出專輯,即使歌聲一般,依然還能推出另一張唱片。

 “很多發歌星夢的人都去錄音,這不健康,唱片公司要如何栽培好歌手?”謝木認為太多歌手出現,反而搞亂整個唱片市場,歌手素質也良莠不齊。

 陳瑞鈿是瑞華唱片董事經理,發行過許多中文和國語專輯,對于DIY專輯的看法是:唱片公司無權阻止,也不會怪罪,但DIY專輯對唱片工業貢獻不大。

95巴仙唱片唱口水歌

 “DIY唱片有95巴仙是Cover Version,即唱口水歌。”他表示,鼓勵創作歌曲的DIY專輯出現,但這群唱作人必須考量背后是否擁有一群專業人士協助。

 高山則認為,如果DIY專輯作業方式繼續運作,將會是唱片業的絆腳石。

 “我們並非不鼓勵DIY專輯,而是希望有才華的歌手和創作者,瞭解和找到可信任的唱片公司合作。”他說。

 在他看來,唱片和音樂永遠不會被淘汰,關鍵在于以何種形式出現;同時,唱片公司、企劃宣傳,創作人、歌手通力合作,才能營造美好前景。

滿足願望卻存負面影響

 經典唱片歌手魏漢文表示,當年採用DIY專輯手法的是由歌劇團老闆開始,因為劇團歌手錄制專輯后,可吸引觀眾購買,但制作水平就無法令人滿意。

 近十年來的DIY專輯,他覺得前五年的素質極差,至于后期情況雖有所改善,但一些唱片公司為了公司形象,已不太願意代理DIY專輯。

 然而,他提出一個疑問:如果過去十年,沒有這些DIY專輯,許多唱片公司是否會消失不見呢?

 “當時市場靜悄悄,夜市不能賣專輯,其他地方也不能銷售,唱片公司的唱片銷量沒有利潤,就無法維持下去。”他指出,一些唱片公司因而代理素質不佳的DIY專輯,以便能發放員工薪金和付還其他開銷。

 在陳瑞鈿這位資深唱片業者看來,如果沒有DIY專輯,唱片公司就無法生存的說法並不成立,“因為我的公司就沒有發行過DIY專輯。”

 毋庸置疑的是:這十年來,DIY專輯作業方式衝擊中文音樂發展,尤其是對唱片業帶來一定的影響,雖然這種方式滿足一些人當歌手的心願,但也出現負面效應。

歌手與公司須互惠互利

 目前,大馬唱片業公會(RIM)擁有至少300名會員,比十余年前多了至少兩三倍,該公會總裁陳業夫指出,相信其中一半是來自制作DIY專輯的唱片公司。

 對于這種情況,阿牛陳慶祥笑言,想要成立唱片公司並不難,只要註冊一間有限公司,注明是唱片公司,就可以出版自己的專輯了,因此才有300間唱片公司。

 阿牛的創作和歌聲傳遍海內外,走過崎嶇不平的藝人之路,因此非常明白藝人背后,需要擁有團隊。

 “創作人需要有一個完整的隊伍,幫你計算收入;歌手出唱片、演出賺到錢,才有利于歌手。”但是,他指出,由于科技介入和歌手爭相發行DIY專輯,已破壞這個結構。

 在唱片工業領域的人,或許都應重新思考這個問題,歌手制作自己的DIY專輯,不像以前需與唱片公司分享利潤,而且不用考量市場,只依照自己的想法去做。

 阿牛指出上述想法並不合適,歌手的利益需要和唱片公司,或合作團隊分享。

環境佔優應物盡其用

 陳瑞鈿瞭解大馬中文唱片的銷量困境,但相信利用大環境優勢發掘人才,才能走出得更遠。

 “新的歌手越來越少,有的也只是DIY,擁有唱片公司背景者越來越少。大馬人才濟濟,但創作者和歌手,不少是曇花一現。”他指出,應該還有許多歌手未能嶄露頭角,需要的是更多機會。

 大馬是個多元文化國家,人民接觸各種文化的歌曲,在亞洲國家中獨具優勢,國人能夠接受印度歌、馬來歌、印尼歌,以及中、港、台、日、韓等地區歌曲,形成我國獨有的特色。

 “中港台沒有這樣的文化,但大馬有,這成了很好的音樂材料,讓音樂創作人和音樂家使用。”

 因此,他相信我國還有很多優質歌手和創作人等待大放異彩,關鍵在于使用何種方式發掘他們。

閉門座談會金句

高山:2000年過后,各唱片公司發現中文唱片不能做了,轉做馬來專輯,就忽略這方面。十年了,現在已有起死回生的跡象。

謝木:有些歌手一直在唱歌,推出專輯后價碼才會不一樣。

陳瑞鈿:不贊成DIY,好歌手出DIY是毀了他自己。

魏漢文:現在的DIY歌手為了賣唱片,到人潮不多的地方,可能唱了40分鐘,賣不到10張專輯。

陳瑞鈿:假如我簽一個唱片歌手,會有三年計劃,不會只是試試看。

謝木:許多主辦單位捉住DIY歌手要銷售專輯的心理,要求他們又當評審又賣帶又唱歌,評審費又低。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427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