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中國報 - 十分專題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427

經濟實惠為主 能省則省一樣過日子(第4篇)

$
0
0

報導:潘有文

《十分專題》部落格:http://series888.blogspot.com

百物起價避無可避,與其愁眉苦臉,不如藉著這個機會,把節省的美德找回來!

如果生活中,幾乎在每個轉角都遇到東西漲價,心態上難免憤懣不平,這些情緒對身體也沒有多大好處,倒不如學習善用每一分錢,減少一些不必要的花費,反而能夠享受節省帶來的「成就感」。

讓我們從一些人的消費觀念,尤其是老一輩的想法中,學會知足常樂。

67歲的李秀貞與女兒一起住,她負責張羅家裡的東西和煮食,大清早就到菜市場逛逛,購買午餐和晚餐需要的食材。

 她在七時許吃早餐,廚房內總會放著一條2令吉50仙的白面包,每天吃一片,以及加了奶粉的麥片,然后就去菜市場。

 早晨的空氣清新,菜市場的人除了買菜的婦女們,附近還有許多吃早餐的人,但是這些時日,大家見面的話題都離不開起價的話題。

 由于近一兩個月雨水較多,菜價較貴,六七令吉一公斤不是什么新鮮事,價格高得讓買菜的人咋舌。

 菜販們採取化整為零的方式,把一些菜小量包在一起,價錢也低一些,吸引顧客購買。

維持每天10令吉菜錢

 李秀貞往往會買這類分包后的菜,一把二令吉,她說:“這種菜屬于農場菜,沒有這么美。”由于價格比較便宜,她為了節省一些,農場菜成了她的首選。

 她不常吃豬肉,對于豬肉的價格也是聽來的,“聽說二令吉一公斤;雞肉大約起一令吉,不算起太多,有分開或整只。豬肉也有分,如五花腩會貴一些。”

 現在就是什么東四都貴了,她在菜市場走一趟,大約需要花費十令吉,東西起價后,她的花費一樣維持在每天10令吉,只是菜的量就少一點。

 “有時孩子回家吃飯,就有買一些魚。”雖然魚價不低,但難得孩子願意回來,媽媽當然要煮些拿手好菜。

 周末或周日晚上,已成家立室的兒子和一家人回來吃晚飯,她就多買一些菜,煮魚和煲湯,讓孩子一家人吃得開心。

 一般較好的魚,例如切好的石斑魚,一公斤約四十多令吉;馬友魚適合拿來煲湯,但一公斤也要二十多令吉。

 “沙丁魚一斤也要八九令吉,一公斤就要十多令吉。”李秀貞對于魚價相當熟悉,如數家珍道出各種魚類的價格。

 每日的買菜錢累積下來,她們一家兩口的買菜開銷,大約是六百多令吉,這還未計算周末和周日與女兒外出吃早餐的費用。

 在外吃早餐,兩母女各叫一杯飲料和食物,就需要十多令吉,一個月大約有三四次,也是一筆數十令吉的開支。

 對她來說,出外用餐只是偶爾為之,平常的日子,買菜都是以經濟實惠為主,尤其是在這個百物喊漲時,能省則省。

 老人家的經濟觀念,沒有經濟學家的大道理,在她們看來,需要花的錢不能省,同樣的錢買少一些東西,一樣可以過日子。

養成習慣毋需多花費

 樂齡人士的生活,花費不多,起價對他們的影響,還不算太大。

 “老人家用不了多少錢,如果生病才會用多些,身體好最重要,看一次醫生就幾十塊錢。”李秀貞的生活,在外花費不多,子女給的錢已足夠生活開銷。

 對于外頭的漲價風,她的孩子告知咖啡店一杯茶冰(Teh Beng)的價格,已高達2令吉10仙,一個人的早餐七八令吉是等閒事。

 她深知百物起價,投訴小販早餐價格太貴也是白繞,除非不出外吃早餐,“有些人早餐不想吃面包,就去外面吃。我十多年早餐都吃面包,習慣了。”

 在需要和想要之間,有些事情養成習慣之后,就不需花費更多,老人家的好習慣,值得年輕一代學習呀!

視需要辦年貨

 新春佳節將近,辦年貨是一筆不小的開銷。李秀貞辦年貨,有自已的一套想法和方式。

 柑是農曆新年不能少的物品,她一般是買一箱柑,作為拜神之用,另一箱則放在家中。

 “之前一箱是12至13令吉,也有9令吉,看柑的品質,蘆柑大粒的就貴一些,普通都是十多塊錢。”她估計現在的柑價是十七八令吉,較大箱的柑則是二十多令吉。

 至于年糕年餅方面,她購買的價格介于14令吉至18令吉,比較好吃的年糕年餅大約是二十多令吉。

 “便宜一些的年餅年糕,就買大桶。那些住家做的,料好量多,就會貴一些。”她的女兒會做年糕,因此,就可省去一些費用,如果女兒沒空多做一些,才會向別人購買多五六罐年糕年餅。

 過年穿新衣新鞋,但李秀貞笑言老人家不買了,即使買了也放在衣櫃內,因此,年輕一代才買較多新衣新鞋。

 每年,她需要大約三四百令吉辦年貨,另外一兩百令吉買拜神用的東西,逐年都會增加一些費用,估計今年會貴多數十令吉。

漲價壓力互相體諒

 新的一年,漲價聲處處聞,為人子女者除了要照顧自己的家庭,也要奉養父母,生活壓力之大可想而知。

 李秀貞的子女並沒有向她反映這方面的壓力,但看在母親眼裡,豈能不知生活逼人?

 “即使他們覺得起價辛苦,也不會告訴我。”知子莫若父母,彼此之間知道各自的難處,懂得互相體諒才是關鍵。

 在她看來,孩子們面對漲價風的壓力,也許只能按著心口不願說出來,但她能理解孩子的心情。

電費漲未受影響

 電費調漲影響不少人,李秀貞也有擔心電費高漲,但從她的每月電費40余令吉來看,電費漲價的影響不大。

 這是因為每月電費低于77令吉的用戶,電費價格不會調漲,因此,無疑節省了一些開支。

 李秀貞家中裝有空調,但並不是時常使用,或是電費能夠維持在50令吉以下的原因。

 “我很少開冷氣,炎熱的時候,最多開一個小時多就關掉,然后就是吹風扇。”她坦言,老人家不能長時間開著空調,太冷反而令他們覺得不適。

 一家兩口的四十多令吉用電量,已不算高,加上老人家的節省美德,即使這是一個漲價年,相信李秀貞也能應付得綽綽有余。

省錢小貼示

節省是一種美德,現在學習節省,就不會一直喊著錢不夠用。

以下是一些省錢小貼示: 

 ●在超市促銷時段買東西,可以節省多一些;
 ●團購批發價格較便宜,購買必須品時,可使用這種方式;
 ●做菜少油、少鹽,不知不覺省了不少錢;
 ●出外吃飯?不如在家裡做飯吃,省錢又有私人空間;
 ●不用電就拔掉插頭,一個月后就可看到電費下降;
 ●大伙共車去同一個地方,一人一輛浪費車油又不環保;
 ●白天沒事想吹冷氣,到購物商場去,省電又能逛街。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427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