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中國報 - 十分專題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427

柬埔寨 宋干節潑水解暑(第1篇)

$
0
0

報導:涂素燕 
圖:受訪者提供

 新年,指一年之始。

世界各地的人,都會根據傳統曆法或陽曆(公曆)慶新年。

不管在哪個國家,無論對什麼民族來說,新年都是家人親友團聚共慶的節日。

然而,不同國家、不同民族有不同的過年習俗和傳統,讓我們看看其他國家的人怎樣過年!

柬埔寨是個擁有豐富多彩民俗風情的國家,一年之中,有許多重大節日。

 柬埔寨通用公曆,但民間使用佛曆和本身的高棉日歷。

 當地跟泰國、緬甸、寮國都以宋干節(Songkran)為新年,高棉語稱“Bon Choul Chhnam Thmei”,一般譯作高棉新年。

 當地人任速利解釋:“我們跟這些國家同慶一個節日,很多傳統習俗都很相似,不過,對不同國家不同種族來說,還是會有一些各自的特點。”

 柬埔寨新年通常落在每年4月14日,連續慶祝三天,他表示:“根據高棉日曆,有時會從4月13日開始慶祝。”

 他說,這段期間是柬埔寨最干旱的時候,大部分農民都會休耕,高棉人因此選擇在這個月份慶祝新年。

 因為天氣熱得難受,當地人會玩水解暑,故有潑水節活動。

 其中,泰國的潑水節,更是舉世聞名的傳統新年節日,每年都吸引無數海外游客參與其盛。

 “以前大家會把泡有茉莉花、香水和冰塊的水,潑到別人身上,因為天氣很熱,潑冰水很舒服。可是現在很多年輕人,把水裝在袋子綁緊,丟向摩哆騎土,造成很多意外事件。”

 所以,柬埔寨政府近年不鼓勵當地人在街邊潑水,不過大家還是可以在一些特定的地方盡情潑水和玩水。

在特定地方盡情潑水

 “潑水節只是高棉新年一部分,但這個節日很出名,所以很多人會稱高棉新年為潑水節,但我個人認為潑水節不能完全代表我們的新年。”

 柬埔寨跟馬來西亞一樣,是個多元種族國家,該國最多的民族是高棉族、占族、華族、越南族,及其他二十多種山地民族。

 “Bon Choul Chhnam Thmei”是全民同慶的日子,柬埔寨人在這段期間都會回家鄉跟家人團聚。

 他說,城市的游子都會回鄉過年,就像馬來西亞農曆新年或開齋節時,吉隆坡變成空城那樣,柬埔寨新年時,城市也會變得空蕩蕩。

 “鄉鎮地方則變得擁擠,而且有多姿多彩的慶祝活動,過年氣氛濃厚。”

沿家挨戶跳舞拜年

 柬埔寨人過年期間,有許多隆重的宗教活動以及民間傳統節目。

 新年前,大家都會添購新衣、新的家居用品,“如果有什么東西壞了,我們會在新年之前更換。”

 “馬來西亞農曆新年時會舞獅賀年,我們這里在新年前的一個禮拜,有民間舞蹈團會沿家挨戶跳舞向大家拜年。”

 舞蹈團經過各家門口時,主人家會出來佈施金錢給他們,象征送走去年不好的事情,迎接新的一年,重新出發。

 新年期間,當地佛寺會舉行浴佛祈福儀式,大家會到寺廟佈施聽經。

 “柬埔寨是佛教國家,全國各地有幾萬間佛廟,通常每個地區都會有佛廟,並以佛廟為中心。”

 任速利說,柬埔寨的佛廟,除了是宗教信仰場所,也是教育、文化、藝術等交流中心,在社區扮演重要角色。

寺廟拜拜佈施祈福

 新年的第一天,任速利和家人一般會準備鮮花、水果和一些重要的宗教用品,在家里拜拜。第二天才準備食物到寺廟祈福。

 他住在柬埔寨首都金邊,但他們一家一般上會去偏遠郊區的寺廟拜拜和佈施。“因為這些較少人去的寺廟,特別需要捐助。”

 對柬埔寨人來說,新年除了宗教活動,也是對長輩、父母謝親恩和行孝的重大日子。

 “本地人認為父母是活佛,根據過去的傳統,新年的第二天,孩子會跪在父母面前,把頭和雙手放在父母腳上,跪謝他們的養育之恩。”

 此外,他們也會準備一盆泡有茉莉花和香水的凈水,為父母洗腳,以表孝心。

 不過現代年輕人一般不太重視這項傳統,他過去曾在新年時為父母洗過腳,近年甚少這樣做。

華人融入高棉文化

 柬埔寨的華人,大部分已經融入當地文化,受高棉文化同化。

 不過,他們依然保留慶祝農曆新年的傳統。

 沒有官方數字顯示柬埔寨究竟有多少華人,不過,任速利說,農曆新年時,你會發現金邊整個城市變空了,跟高棉新年時一樣,很多人都會回鄉團聚。

 農曆新年在當地沒有公假,但很多人都會請假回鄉,他一般也會請幾天假期,留在家里陪家人共慶春節。

 法國殖民時代,該國很多華人都跟當地人通婚,當地稱柬埔寨人跟華人通婚生下的后代為“Sino-Khmer”。他本身正是“Sino-Khmer”。

 他說,大部分“Sino-Khmer”都會稱自己為高棉人,很少強調自己是華人。

 不管“Sino-Khmer”還是當地純種華人,一般都取高棉名字,說高棉語,不過保留中華姓氏。

 像速利的名字,“任”就是中華姓氏,“速利”(Sokly)則是高棉名字。

 柬埔寨華人以潮州籍貫最多,老一輩的潮州人,一般說潮州話,不過,年輕一代很多已經不會說潮州話。

 “其實,高棉人和潮州人的文化,有許多相互影響的地方,比如高棉新年時,我們會表演一種叫‘Lakhon’的戲劇,這其實就是潮州大戲演變而來的。”

 當地華文教育歷史悠久,不過,1970年代,紅高棉統治年代,當地基本禁止華人學習華文,一直到1990年代,才允許復辦華校。

 速利本身是華校生,所以會華文,當地的華校一般都是由會館設立,其中最大的華校便是由潮州會館設立。

 不過,當地年輕一代的華人,未必都會學習母語,“馬來西亞的華人,會比柬埔寨華人傳統。”

 儘管當地仍然保留慶祝華人傳統節日的習慣,像農曆新年、元宵節、清明節、中秋節等,但年輕一代未必了解這些傳統節日的意義。

華人越南族聯合游神

 柬埔寨華人依然保留著許多農曆新年的傳統習俗,一些習俗也融入當地文化,成為當地華族獨有的文化。

 任速利說:“除夕夜或年初一早上,很多本地華人會準備甘蔗、石榴、一公尺的香,到金邊南部的大金甌神廟接神回家。”

 除夕這天,當地潮州人會吃一種叫“chab (jab) chay”(雜菜)的傳統年菜,“這對我們來說是新年最重要的食物。”

 這道雜菜通常會加入大白菜、竹筍、豬皮、豬腳筋、咸菜、冬菇等,一煮就是一大鍋,可以吃好幾餐。

 當地華人在年初一時,一樣會遵守不洗衣、不掃地等禁忌。

 除了慶祝除夕和年初一,當地人數不多的福建人,初九也會拜天公。

 元宵節三天到五天之前,當地華族和越南族會聯合舉行盛大游神活動,為民祈福。

 “我們的游神活動有點像馬來西亞大寶森節或九皇爺的游神活動,乩童會用刀割舌,把血沾在符上,派送給大家,祈求平安。”

 游神隊伍路經之處,市民會在住家門口擺鮮花、水果等,“有些人也會特別邀請游神隊伍繞過他們住家門口,為家庭祈福。”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427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