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導:許雅玲
如果你了解星星孩子(自閉症小孩另一稱呼),可能只會對他或她不適當的青春期表現,感到尷尬。換成陌生人,可能喝斥他或她。
看著身體發育日趨成熟,但是行為舉止還是小孩的星星子女,父母最擔心:萬一我不在了,他不懂得自我保護,或者衝動做錯事,這該怎麼辦?
實際上,特殊子女的父母均不用過於操心,只要及早準備和教育,星星孩子都可以安全地度過青春期,健康成長……
12歲的小強,身高168公分,體重68公斤。雖然,智力只有8歲,但外形像16歲少年,第二性征發育顯現。
青春期的生理躁動,讓他對異性感覺好奇,並且會一直觸摸親吻母親。最嚴重一次,他在陌生女子面前搔著私處,被對方誤會成性騷擾,被臭罵一頓。
半數的父親,看到特殊兒子不恰當的青春期表現,會鐵青著臉喝止兒子的行為,兒子繼續有出格舉動,二話不說,揮手就把孩子打個滿天星斗。
其中,有位單親媽媽嚴厲對兒子說:“別摸媽媽!你是男孩,我是女孩,你長大了,不能隨便觸摸女孩。”結果,兒子叛逆大鬧:我就不長大!
很多母親,和這位單親媽媽一樣無計可施:“在外面,任何時候都會強吻媽媽。我真受不了。”
只要女性一靠近兒子,兒子就有反應,搞到當媽的都不敢太靠近兒子。
媽媽傷心得快瘋掉了:他才12歲,我要怎樣教導他度過青春期?我不在的話,他會不會衝動,出現行為偏差?
萬念俱灰之下,媽媽狠心用鐵鍊把兒子鎖在家裡。
星星孩子青春期的躁動,看在外人眼裡,猥褻無禮。
5年前,張先生的太太在一場車禍中逝世,留下一個8歲的星星女兒。某天一覺醒來,發現女兒床上、地上有鮮血,以為女兒受傷,后來才知道:女兒初潮來了。
電召妹妹來幫忙:怎么辦?我一位單親父親,要怎么教導女兒更換衛生棉?上網鍵入“如何處理特殊孩子的青春期”,結果更加害怕:有月經,就可能懷孕!
看著女兒對異性表露出好感,這名爸爸更加憂慮了:我要工作,沒法24小時守護她身邊。我是否該為她進行子宮摘除手術,一勞永逸解決月經和懷孕的煩惱?
邁入青春期,星星子女的身體發育日趨成熟,但是心智舉止還是屬于小孩。到底父母該如何教育星星子女,讓他們穩妥度過青春期,健康成長?
喜歡就摸引誤會
12歲的輕度自閉兒東東,開始邁入青春期,家人觀察到他:比往常煩躁、好動,並且喜歡動手拍人,還愛先拍異性。最重要的是,他對外人沒有戒心,缺少防範意識,往往使他在和正常人的交往中,很容易成為傷害他人或者遭到傷害的對象。
特殊孩子很難把“喜歡”說出口,他喜歡一樣玩具,他就會動手去摸。一旦他對絲襪感興趣,那他看到穿絲襪的女孩,肯定會蹲下身子,動手去摸。熟知他的女性師長,知道他的舉動沒有不良意圖,但是,陌生人卻認定這是騷擾。
此外,有的特殊孩子對味道特別敏感,他可能就會對某個剛沐浴的女孩,感覺好奇,會跑上去聞她的頭髮,聞她身體上的味道。被他聞的那個女孩,如果了解他是自閉兒,可能不會拒絕,但會對他不適當的行為感到尷尬,碰到陌生人的話,對方肯定誤會他是色狼,認為這是個大問題。
發育正常渴望愛
5年前,廣州市一項針對逾400名智力發展障礙孩子的調查顯示,80巴仙的孩子都渴望建立健康的戀愛關係和親密關係。
調查結論指出:智障的孩子,由于腦細胞受損,影響他的智憶發展,但是,他的生理發育正常。因此,他或她的生理需求,跟大家完全一樣,包括與生俱來的感情需求。關鍵是,大人因為偏見,錯誤認為“智障孩子沒有感情”。
事實上,一些輕度智障人士是完全可以組織正常的家庭生活,不過,他或她需要家長給予他們戀愛婚姻的教育指導和幫助,因為一旦生了小孩,問題就來了。
畢竟,普通家庭多了一個會哭鬧的小生命,夫妻固然不適應,但會想方設法去做調適,但特殊夫妻不懂調適,只會大發脾氣。很多案例結果是:爺(嫲)把小孫兒帶回自家去養,讓夫妻兩人過生活。
教導正確性知識
青春時期,假如特殊子女沒有被教導正確性知識,邁入成人期,他們也無法保護自己。
香港有一名中度智障的女子,要求一名相識多年的男性友人,帶她“去玩”。于是,男子約好女子,在某日早上會合后,便帶她前往元朗一間小築“開房”。在房內,男子脫去女子的衣服,再撫弄她的胸部和下體。他因為勃起障礙,沒法和女子發生關係,便用下體磨擦女子。
智障女子事后向母親和教友提及“去玩”事件,母親驚覺女兒被侵犯,隨即報警,男子被捕后,向警方坦承犯事,在警誡下供稱:“她說和我去玩,我誤會‘去玩’的意思是做愛。”
男子隨后被控上庭,法官直斥:受害人是弱智,可是你不是,你能明辨是非。你的行為近乎強姦,法庭一定嚴格執法。
一時失控或惹官非
社會上,經常爆發鄰居大叔非禮或侵犯智障女的新聞。可是,特殊青春兒也會因為一時失控,非禮或侵犯智障異性,惹上官非。
特殊青春兒跟一般人一樣,經歷青春期躁動,並且對性充滿好奇,假如他沒有接受正確的青春期健康知識教育,不懂那些動作不可以做,那么,他和同學獨處時,就會公然玩弄性器官或親吻同學。
今年2月4日,關丹一名輕度智障男,被控于去年7月期間狎玩5歲女童私處,抵觸觸犯刑事法典第354(蓄意侵犯他人貞潔)條文。被告在法庭上不認罪,獲准以2000令吉保外候審。
被告向推事求情說,本身患有輕度智障,雖然明白面控的罪行,但堅持自己是清白的。但女童母親在作供時指出,被告經常向女童出示手機里的色情短片。
青春期綜述:親子溝通是關鍵
青春期是孩子在心理上擺脫對父母的依賴,“轉大人”時期,大多發生在12至18歲的成長階段。青春期的“發育期”,指的是身體生理上的變化:性激素的分泌,第二性徵(聲音、鬍鬚、腋毛、陰毛、夢遺、月經)開始發育到逐漸成熟。女孩來月經,就表示可以懷孕。
不過,除了第二性征發育成熟,“青春期”更被認為是心理上的變化。這時候,孩子的行為會發生巨大轉變,他們開始和爸爸媽媽疏遠,變得更加獨立。親子溝通做不好,便會形成“叛逆事故”,但這不代表,孩子變壞,這只是成長必經階段。
此外,人的大腦神經傳導物質和賀爾蒙交互影響,也會影響青春期躁動。同時,大腦“前額葉”的成長要到25歲才達到成熟期。前額葉的功能,包括:思考、理解能力、抗拒力、耐挫力、情緒管控能力、善惡分辨能力、禮節、慈悲、IQ及EQ等。
因此,青春期的孩子,追尋自我認同、自由獨立,以及渴望同齡人接納,但又想要與眾不同,可能產生特殊的行為、思想及價值觀。不過,20歲后,腦神經系統發展完成,異常的行為模式與思考逐漸趨向成熟,叛逆情況也會有所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