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導:許雅玲
《十分專題》部落格:http://series888.blogspot.com
醫生檢查后,並無確診孩子屬于哪種學習障礙,但建議:孩子需要特別訓練。
教養路上,媽媽牽著兒子的小手,一步一腳印走下去;如今,兒子穩妥度過青春期,還順利升上大學!
資訊懵懂時代,鄭愛燕都可把兒子教養得這般好,資訊發達的今天,父母可不要因為“忙”,忽略特殊子女的教養……
“我的二兒子18個月學會走路,4歲學會說話。我發現他和好動的大哥,太不一樣,尤其學習遲緩,亦無眼神交流,經常自言自語。我就開始擔心。”鄭愛燕說。
媽媽特別留意到:孩子特別執著,喜歡的小玩具,就算玩到斷手斷腳,都不願放手。
可是,身邊老人家總安慰:放心吧,男孩學習慢,大了就會開竅。但她還是放心不下。思來想去,她覺得;“會不會是孩子的聽力問題,影響他學習?”
當時醫生診斷是:孩子一邊耳朵沒反應,但不是耳聾,只不過,他把聽力關閉起來而已。兩夫妻又帶孩子去一家醫院檢查,醫生並沒確診孩子到底有什么學習障礙,只是強調:你的孩子需要特別訓練。
無助的媽媽便問:“我該找誰來訓練?”,現場醫護人員隨口說:媽媽不訓練好孩子,還指望別人嗎?
變通進行物理治療
這一句當頭棒喝,讓鄭愛燕決心辭掉經理職務,專心在家訓練孩子。
當時,包括鄭愛燕在內的媽媽,都沒聽過“自閉兒”的名詞,沒法知道兒子身上的特征,其實就是自閉的特征。加上,就算首都吉隆坡,亦難找到專家進行所謂的物理治療、語言治療、藝術治療。
幸好,接觸很多小孩的幼兒園院長和老師大方分享經驗,鄭愛燕本身也大量閱讀親子教養的書籍,積極參加親子講座,再將理論實踐在兒子身上。
海外老師建議,孩子要進行物理治療,要多運動,最好跳彈彈床,多翻筋斗……幫助全身上下血液循環。
可是,家裡沒有彈彈床呀,那好吧,就讓孩子跳床褥。孩子害怕受傷,不敢翻筋斗,媽媽就用愛心和耐心,為孩子建立勇氣和信心;翻出第一個筋斗后,孩子開心得露出笑容。
此外,為了糾正孩子的口吃問題,每天,媽媽會牽著孩子的小手,一邊散步,一邊朗讀。每個鄰里都誇讚她“好有心思”,但她有苦難言:走完整個花園,他才背會一句。
但她不因此沮喪,“沒關係,就算醫生從未確診他是自閉兒,但是,我知道他是特殊孩子,需要特殊的教養方法。”
遇問題積極溝通
回想一路走來,鄭愛燕忍不住哽咽,“專家說,人類入睡一小時,便進入美好的阿爾法波(α波)狀態。每一天,孩子入睡一小時,我便會在他耳邊告訴他:父母有多愛你,希望你平安健康成長。”
第二天早上醒來,孩子會變得更加積極祥和,但是很快又恢復常態。不過,鄭愛燕堅持重複這個動作,因為覺得:這對孩子真的很有幫助!
她坦言,“我的三個孩子,包括特殊的二兒子,都很乖巧聽話,就算難搞的青春期,都沒發生叛逆風暴。我想,這都是因為我和先生,從小便和他們建立好親子關係,任何問題都可溝通解決。”
家有特殊兒的年輕父母,請借鑒前輩經驗,教養路上加油努力!
鼓勵面對人際問題
假如大人的情商不好,怎么教好孩子情商?
鄭愛燕把孩子送去一般幼兒園,情況很糟糕,孩子不被大家接納,但又說不出委屈,只好丟簿子大哭。甚至,害怕上學至出現嘔吐狀況。
“我明白,我不能要求老師將就我的孩子,但是,我不能打擊孩子,所以,我告訴孩子:沒關係,親愛的,不是你不好,只是我們大人教錯了。”
最后搞清楚,原來,孩子害怕幼兒園裡廚房煮食的阿姨,拒絕上學。鄭愛燕抱著孩子說:“媽媽知道你的問題了,放心,媽媽會幫你處理。”
第二天,她帶著孩子到幼兒園,跟院長和廚房阿姨打招呼,並說:你們都很疼烘烘的喲。烘烘,你看阿姨今天煮什么給你吃?
“結果,阿姨不好意思,親切地抱起我的孩子,還親了一親。孩子感受到大人的愛,從此上學不再哭鬧。”
主動找老師溝通
青春期,因為不善交際和表達,鄭愛燕的二兒子總被老師誤會“愛找碴”,並總被同學欺負。媽媽只好安慰他:碘碘吃天公,天公疼憨人。
試過有一次,同學拿掃把打他,他被激怒,搶過掃把追對方,結果老師看到,因此被懲罰。回家后,媽媽摟著一臉委屈的孩子說:“媽媽了解你,你沒有告訴老師你被打,不過,你追同學被老師看到了,才……”
也有不了解特殊兒情況的老師,向同校的大兒子投訴:你弟弟是問題學生,不會讀題,影響上課。
媽媽便到學校向老師解釋兒子的成長歷程:我的兒子是特殊孩子。他對于社會規範的對和錯,很難體會,尤其是抽象文字,假如問題問得刁鑽一些,他不會讀題,便會不斷發問。請接納他的不足。
老師聽后只是靜默不語。幸好,同校有一名育有特殊兒的老師幫忙解釋,老師才恍然大悟:原來如此。
回去后,媽媽再告訴兒子:老師教的東西,你有疑問,下課后再請教老師,這樣就不會耽誤同學的學習,或者,你的問題,可以回來問爸媽。
激發潛能缺點變優點
特殊子女青春期,最讓父母手足無措的是:固執。然而,處理二兒子的問題過程中,鄭愛燕發現:可以從特殊青春兒性格上去激發他的潛能。
“特殊兒很固執,這也可以變成優點。訓練他傍晚5點溫習功課,時間一到,他會自動溫習功課。”她笑說:“甚至,人際關係不好的兒子,因為固執,變成大受歡迎的同學。“
原來,班主任吩咐全班同學,下課后要打掃好課室,才能離開。經常,其他同學會開溜,但特殊孩子很固執,堅持執行老師囑咐,一定要幫忙做完同學的部分,才肯離開。同學當然很高興:你幫我打掃,我們做朋友吧。
家長會上,針對兒子的固執,媽媽向老師解釋:父母輸入錯誤知識給他,過后告訴他錯在那裡,他都很難被糾正。不過,只要老師你輸入好的資訊給他,他便會固執的去學好,不會讓你操心。
事實證明,很多高功能的特殊子女,數理、藝術等天分很高,只要父母激發他們的長處,表現都很優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