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中國報 - 十分專題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427

及早治療和訓練 特殊兒笑迎青春期(完結篇)

$
0
0

報導:許雅玲
圖:依哲、本報資料中心

《十分專題》部落格:http://series888.blogspot.com

 馬來西亞國民大學高級講師莎茲麗娜醫生(Dr Sazlina)表示,養育特殊子女,陪伴特殊子女度過躁動的青春期,是一件挑戰的事。

 不過,只要及早治療和訓練,做好特殊子女的早期療育(Early Intervention Programme),便是做好迎接青春期的準備。

 雖然,6歲以前是早期療育的黃金期。不過,莎茲麗娜醫生強調,6歲過后接受療育,還是會對孩子的健康和自立帶來幫助!

 放任特殊子女不管,任由他們自生自滅,必會造成家庭壓力和社會負擔……

過去,很多父母因為家庭經濟條件不好,放棄讓特殊子女接受私人早期療育,這種令人遺憾的事件,明年下旬以后,可以避免發生了,因為,屆時政府將以國大醫院為據點,推行早期療育!

 通過系統復健訓練,有效幫助特殊子女學習自立,儘早融入普通班學習。甚至,就算面對棘手的青春期,只要父母及早做好青春期健康教育,便可幫助子女穩妥度過青春期,健康長大!

 莎茲麗娜醫生見過一個多重障礙的青春女個案,因為智障和耳聾的問題,造成親子之間溝通產生障礙,家人在教育她的過程中,遇到各種挑戰。隨著年紀漸長,女孩家人開始用手語和身體語言和她溝通,利用視覺工具來傳遞複雜的資訊,包括月經的故事。

教會孩子自我保護

 “她的家人,包括從事治療和復健專業的姐姐,重複地和她溝通,終于提升她自我照護能力,包括照顧個人衛生和儀容,以及更換衛生棉。這些我們認為稀鬆平常的生活事項,她的家人用了5年時間來教會她。”

 最后,專職研究性知識領域,並且擁有豐富輔導特殊人士經驗的莎茲麗娜醫生坦言,“大馬人認為性‘不可說’。其實,性就好比駕車。如果你不懂駕駛規矩,不懂什么可以做、什么禁止做,你便會讓自己和旁人陷入危險境地。”

 她強調,特殊子女和他們的父母,都有各自需要面對的青春期挑戰:女孩有月經,男孩有無法控制的性衝動。因此,大人不可掉以輕心,必須教好他們青春期的健康照護,以及如何進行自我保護。

 “照顧特殊子女,父母的愛心、耐心和毅力是很重要的。為了孩子和父母的美好未來,請父母一定要堅強不放棄。如果家長需要我的專業意見,可在線咨詢或私訊我,我的面子書(Facebook)賬號名是Sazlina Kay。”她說。

重複提醒和教誨活動

 “不管是特殊男孩或特殊女孩,父母必須和子女建立好親子關係。”她說:“如果孩子耳聾,父母可運用手語和書寫來輔助交流。如果孩子有語言障礙,父母便要選用其他有效的交流方式,確保子女接收到重要訊息,以及讓他們意識到對他們重要的課題。”

 莎茲麗娜醫生指出,一旦親子關係建立起來,便可搭建良好溝通關係;那么,不管青春期過程中,發生任何問題或變化,父母都能有效地和子女溝通,共同處理解決。

 “特殊子女不善表達委屈,容易成為‘受害對象’。因此,家長必須重複提醒他們:不要相信和跟隨陌生人,並且告知他們這么做的理由;重複告訴他們:不可讓陌生人隨意觸摸身體,一旦陌生人隨意觸摸身體,她應該怎么保護自己。”

 她強調,“特殊子女較難明道理,所以,提醒和教誨必須重複進行,直至他們明白為止,最好家長給他們一個哨子,讓他們在感覺危險時刻,吹哨子求救。”

 在大馬,沒有接受早期療育的特殊子女,無法融入普通班學習,必須經過醫生確診,發出OKU(Orang Kurang Upaya)卡,才能進入特殊班學習。

 可是,很多父母不願為特殊子女申請OKU卡,因為擔心社會人士的歧視眼光,影響子女上學和工作機會。可是,沒有OKU卡,特殊子女就享受不到政府所提供的輔助器材和津貼等幫助。

 “我希望,社會大眾可以接納和同理特殊家庭的感受,協助他們提升生活品質,這不光是指在物質上幫助他們,更需要的是:建立無障礙的關愛社會,確保他們的生活品質。”她說。

善用網絡事半功倍

 莎茲麗娜醫生指出,不同類型的特殊兒童,需要不同的指南和處理方式。這點上,醫護專家、治療師和特殊教師,必須具備專業能力,並且根據個案的情況和需求,為他們提供服務和幫助。

 “此外,我非常鼓勵家長加入特殊家長支援小組,從聽取評語和分享經驗中,了解狀況相近的父母,是如何照護子女和解決問題。”

 現代社交網絡發達,家長支援小組更能發揮最佳功效,因為家長無需放下工作或家務,出門去和其他家長見面交流,只要一部可以上網的電腦或手機,便可在社群組內即時通訊。

 “許多醫護專家,像我,還有特殊教育的老師,也會參與網絡社群,比如說面子書上的Malaysian Advocates for Cerebral Palsy ,提供指南和支援。同時,不管是專家還是家長,都會將最新資訊、定期會議和講座內容,上傳分享。”她說。

 “此外,特殊子女容易被3C產品吸引,以此來探索世界。父母最好變成電腦通,才能解決子女在這方面面對的問題。最好規定他們在晚上7時至9時上網,並且將電腦放在客廳裡,以便家人能注意到他們的活動,避免他們接觸不良資訊。”

性教育父教子母教女

 性教育應由父母或與智障青少年同性的咨商者來做?

 “我同意,父親是最適合教導男孩,母親是最能同理女兒青春期的人選,因為他和她都經歷一樣的青春期,明白身體和情緒的經歷和感受。而在家長和孩子不同性別的家庭裡,最好尋求和孩子同性的親人或諮商者幫忙。”莎茲麗娜醫生說。

 此外,常聽聞家有特殊女兒的家庭,自認教不會女兒更換衛生棉,又擔心女兒把課室弄得一地血,干脆在女兒經期時,將她“留”在家裡。這應不應該?

 “一些父母擔心特殊女兒經期中的健康和安全,禁止女兒出門,這很常見。可是,假如父母在每個月,重複讓女兒‘關禁閉’,不讓她上學,這會怠慢她的學習,影響她的校園活動。”

 久而久之,女孩會被訓練成:來月經不可出門。萬一經期時,正好是到醫院複診,或者探訪親戚的日子,父母將會頭痛:女兒不肯出門。

 “父母該做的是,教女兒做好經期的衛生和安全。我了解這不容易做到,請家長加油,因為孩子的生活素質,掌握在家長手中。女兒開心,父母也開心。”她說。

摘除子宮非首選

 針對“動手術切除子宮,一勞永逸解決特殊女孩月經和懷孕問題”的做法,茲麗娜醫生說:“我不‘傾向’這個選項,但我可以同理父母處理不到子女生理健康問題的焦慮和煎熬。”

 該不該動手術,要視乎女孩障礙程度。如果女孩無法自理生活,月經不規律,月經不適造成她們自我傷害(頭撞牆壁、大力捶打腹部),甚至嚴重貧血;已經達至威脅女孩生命健康時刻,那么,父母可以諮詢醫生意見:是否應該手術摘除子宮。

 “我知道,醫生用藥(避孕藥)后,確實有助讓女孩的經期變得規律,方便父母及早準備,女孩也不至于驚慌失措。”她說:“如果用藥幫助不到,父母也束手無策,這時候,仍不要倉促決定手術,請咨詢專家的意見,並且,確保女兒清楚,爸媽讓她動手術的原因。”

 摘除子宮,必將帶來其他副作用。因此,在走到手術摘除子宮這“最后”一步前,請父母先考慮其他解決方案。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427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