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中國報 - 十分專題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427

骨痛熱症暫無特效藥 只能支持性治療

$
0
0

報導:許雅玲 
圖:本報資料中心

《十分專題》部落格:http://series888.blogspot.com

骨痛熱症敲響警鐘!

 截止今年2月9日,我國確診1萬1650宗骨痛熱症病例,與去年同期相比,暴增近300巴仙!

 其中,有2267位年齡介于7至17歲的學生。感染骨痛熱症,死亡病例達19宗,去年同期通報8宗死亡病例。

 全國共有118個地區被列為骨痛熱症高風險區,主要分佈在雪州、吉隆坡、布城和森美蘭州。

 感染病專科醫生陳連發透露,骨痛熱症的疫情,每隔三四年便會出現一次高峰期。

 從去年10月開始,他和醫院同事觀察到:患病人數持續暴增,並在農曆新年到達疫情高峰,現在開始緩和下來……

陳連發醫生強調,這一波的疫情,更是前所未有的兇猛--因為DEN2肆虐,導致臨床上,病人出現血漿滲漏和器官發炎的情況更為嚴重。

 實際上,由黑斑蚊傳播的骨痛熱症,是由病毒感染的疾病,主要分為兩大類:骨痛熱症和骨痛溢血熱症。此病症的致命因素是:因血漿滲漏而導致“脫水”和內出血。

 “脫水”的話,補充水分不就得了?“沒這么簡單,因為這跟一般瀉肚子或嘔吐導致的脫水有本質上的分別!”他說。

 在治療的關鍵期,“脫水”嚴重的話,醫生要為患者打點滴。施打點滴,必須小心斟酌,不足會造成患者休克,過多又造成患者臟器積水。他說:“假如發生血漿滲漏(溢血),血漿會從微血管滲漏,流入肺部和腹部,導致肺積水和腹積水。”

 與此同時,DEN2肆虐下,病人亦會出現“激素風暴”,這是免疫系統反應過激的結果,並會導致器官發炎和衰竭。

 “過去,骨痛熱症共有4種病毒血清型:DEN1、DEN2、DEN3、DEN4。不過,2007年,醫學界在砂拉越發現一例罕見骨痛熱症,然而,這並非變種骨痛熱症,而是新發現的DEN5。”他說。

 DEN5的發現,會讓未來的治療工作,出現大變數嗎?

面對潛在危機

陳連發說,“全球對于骨痛熱症的治療,已經定型。目前,世界衛生組織所訂下的治療方案指南,是由馬大醫院的Lucy Lam教授率領的團隊所制定,我也受邀參與其間。大馬衛生部的治療指南也依據這一指南作出調整。”

 根據指南,醫生必須進行“支持性治療”,即是觀察病情發展,給予適當的治療及對治併發症。”

 雖然,7年來,國內未曾發現第二例DEN5。但是,醫學界還是面對潛在危機,因為大家對DEN5不熟悉,一旦DEN5肆虐,治療情況也許會變得更複雜。就算一年后即將面市的骨痛熱症疫苗,只是用以防範DEN1至DEN4病毒,遇上DEN5,疫苗也可能一籌莫展。

 理論上,患者感染上任何一型骨痛熱症,痊癒后便會產生那一型的抗體。但是,他仍面對感染上其他4型病毒的風險,病情也可能來得更為嚴重!

預防勝于治療

很多患過骨痛熱症並痊癒的病人,無不面帶痛苦表示:醫生,這是我患過最痛苦糟糕的病症!

 對此,陳連發說:“預防永遠勝于治療,請自動自發做好清潔衛生工作。我想,氣候變化和城市化發展,是疫情惡化的主因,尤其是建築工地劇增,加上越來越多的廢置區,以及骯髒的社區環境,為蚊蟲製造更多繁殖的溫床。”

 科學界指出,最易傳播骨痛熱症病毒的溫度為:攝氏25至32度。大馬偶爾下雨的熱天,更是蚊蟲滋生的高峰期。值得注意的是,黑斑蚊除了是傳播骨痛熱症的疾病媒介,同時也是傳播基孔肯亞症和黃熱病(大馬未有確診病例)的病媒!

治療分為3期

世界衛生組織統計數據顯示,全球骨痛熱症的致命率,達到2.5%。目前,骨痛熱症並沒有特效藥可對治,並且,疫苗還在研發中。

 治療指南分為3期:(1)發熱期、(2)關鍵期和(3)復原期。

 “發熱期,醫生會開出發燒藥來緩和病狀、補充流質和水分,還有配給藥物來緩解病人肌肉和骨頭的疼痛。”陳連發說:“來到關鍵期,便要關注血漿滲漏問題,因為這會導致休克以及器官功能受影響,包括肝臟腎臟等嚴重發炎,意識也可能變得模糊。”

 這時,醫生要為病人補充足夠的水分和流質,嚴重的話,患者要打點滴,醫生更須小心斟酌分量。

 “來到復原期,身體的各項功能會回升。這時還是要注意肝臟可能持續發炎的問題。”他說:“大馬有足夠的醫療條件來治療骨痛熱症,挑戰在于,很多症狀跟其他感染病類似,必須驗血才能確診病症。”

 骨痛熱症的支持性治療,重點在于掌握病情進展。假如病人不願驗血,那么,便要看個別醫生,是否十足掌握到治療指南的資訊內容。假使醫生沒法警惕到“血漿滲漏”和“激素風暴”兩種情況,恐怕會延誤治療。

需攝取足夠水分

“假如病人投訴上腹疼痛,醫生便要小心處理,因為這可能是嚴重病情的警訊。”陳連發說。

 除了醫生的治療,病人必須學習觀察本身是否能夠攝取足夠水分,以及確保本身能夠排尿。假如在4至6小時的上廁所間隔,病人尿量變少,尿色變黃(茶色),這表示身體流質和水分不夠。要是多喝水也改善不到,便屬于“嚴重脫水”的危險訊號,最終影響血液循環,進而損害腎臟功能。

 他繼續說,“孕婦、糖尿病患者、有心臟衰竭問題、腎臟功能不好的人士,還有慢性疾病患者,都是骨痛熱症高危人士。所以,一旦出現骨痛熱症症狀,包括:發燒、皮膚出疹、四肢痠痛、肌肉痛、前額頭痛、后眼窩痛、腹痛、背痛、骨頭痛、嘔吐和昏暈等,請立刻就醫。”他說。

 延遲就醫會讓病情會迅速惡化,治療變得更複雜:一方面要治療骨痛熱症,一方面要治療其他疾病。尤其是易受細菌感染的糖尿病患者,一旦出現雙重感染(病毒+細菌),病情便會惡化,治療變得更棘手。

服用偏方存有風險

 並非每位被黑斑蚊叮咬的人,都會發病,因為免疫系統好的人,可以抵抗病毒,不會發病。

 也因此,疼痛難當的患者都會有迷思:想要服用偏方或食療,來迅速加強免疫系統,治好病症!

 對此,陳連發醫生的看法是,“請避免服用偏方。偏方沒有經過醫學驗證,無法確定其對身體的作用,服用會很冒險!”

 多年的臨床經驗,讓他發現,一些服食偏方的患者,不僅無法讓血小板指數回升,還會為身體器官帶來損傷的風險。甚至,免疫系統被偏方刺激,造成免疫系統紊亂,出現嚴重的激素風暴,反而帶來生命危險。

 此外,有病人因為難忍高燒、肌肉和骨痛疼痛,開口要求服食藥效強大的非類固醇類消炎藥,這亦帶來潛在副作用,可能造成胃壁損傷和發炎,甚至流血。

 “治療骨痛熱症,想趕快復原是不可能的事,因為所有的感染疾病,都要靠免疫系統來處理, 而復原需要時間。只有在免疫系統調和狀況下,病人才能安然渡過危險期。”他說。

注意身體危險訊號

當身體出現下列危險訊號,你已進入治療關鍵期,不要拖延,請入院治療:

1.持續性嘔吐。

2.持續性肚子痛。

3.流血,包括:牙齦流血,便血,嘔血,腸胃出血,還有女性經血不尋常的多

4.暈眩。

5.抽搐(發羊吊)。

6.尿量減少和變濃黃。

7.血液檢查:血小板急速下降,血濃度急速上升。這時,要慎防血漿滲漏(溢血)現象。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427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