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中國報 - 十分專題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427

救援機制舉足輕重(上篇)

$
0
0

文:程為 

《十分專題》部落格:http://series888.blogspot.com

一方有難,八方相助;然而,救災除了人員安排,救援機制也非常重要!

去年年終,海燕颱風吹襲菲律賓最讓人震撼,如今已超過100天,

透過這個天災救援個案,一起來瞭解各種救援機制的重要……

發生天災后,從物資到信息傳送,有系統的分配和安排,救援組織將能給予到位的援助。

 人類無法與天災抗衡,但良好的救助機制,無疑是降低不必要傷亡,以及更好協助受災者的可行方式。

 以聯合國兒童基金會(UNICEF)參與菲律賓海燕颱風救援為例,該組織負責關注當地兒童的水、衛生、教育、健康和照護,在聯合國人道事務協調廳(OCHA,United Nations Office for the Coordination of Humanitarian Affairs)傘下,與各救援單位配合。

 該基金會在風災發生后,委派大馬行政和財務官謝佑喜參與當地緊急救援任務。謝佑喜指出,聯合國人道事務廳負責整合人道主義部分,協調所有災場的緊急事務。

 “OCHA這個組織協調各部分工作,告知各團體何處需要有人填補和跟進。從施工、提供食物、集裝箱、水到負責衛生工具部分,讓所有人知道自己需要做什么。”他說。

 一場天災,許多組織派遣人員投入救災,如果沒有一個協調機制,各做各的,有些地方可能重複關注,另一些則沒有人重現,因此需要有一個單位,統合各種救援工作。

過江龍地頭蛇相輔相成

 國際救援組織和在地非政府單位各有所長,前者像是過江龍,后者則是地頭蛇,前者有許多資源在手,但后者則非常熟悉當地情況,兩者配合才能有效發揮救災效果。

 謝佑喜指出,直接與災區人民接觸,很耗時,但是與各方面合作就不一樣,“例如,當地有多少人需要衛生工具,就由我們提供,但是由當地非政府組織發放。”

 又如,當地若有50間學校,需要大量教育用品,由當地救援組織搜集資料后,再通知聯合國人道救援事務廳,安排相關企業或組織供應。

 當地的非政府組織人員,可能也是受災者之一,理解災民所需,並且熟悉社區內情況,由他們接手安排發放物資,才能使災民更快回復正常生活。

 像謝佑喜這樣的聯合國兒童基金會救災人員,不會親自派送食物給災民,而是由當地非政府組織派發到社區內,他打趣說:“事實上,我們就像是供應商。”

 即是說,災難救援工作不是一站式的作業方式,而是需要建立良好的分配機制,每個組織和人員完成各自的任務,讓各個環節都能發揮最大的救助力量。

利用網絡事半功倍

 “我的親人在災難中失聯,他叫某某某,有人見過他嗎?”發生天災后,發佈在社交網站的這種求助方式,已經屢見不鮮,也有救援單位把這些人列在同一個救助名單內。

 但是,不同救助單位搜羅的名單,可能互相重疊,而且互聯網上發佈找人者,也因不同社交媒體而難免不斷重複。

 2010年,海地大地震后,網絡巨頭谷歌發佈“Google Person Finder”網頁,讓與親人失聯者,以及欲發佈相關消息者使用,贏得好評。

 當年,谷歌軟體工程師用了3天時間,開發這個軟體,方便人們搜索在天災中失聯人士的資料。

 這個結合谷歌地圖的蒐集數據方式,解像度可以精確至15公分,方便救援組織挑選醫療點和運送救援品,協助運送者找到準確位置,也讓外界人士瞭解疏散中心、空投區域、基礎設施受損狀況等。

 去年海燕風災,世界各地約10萬7000人在“Google Person Finder”發佈信息,為整個救災工作,以及尋找人員方面,提供迅速和有效尋人管道。

社媒扮演重要角色

 社群網站面子書和推特成了國際救援團體重要工具!

 位于美國華盛頓的美國紅十字會,應急中心除了數十台電腦,同時配以大熒幕,隨時與災場工作人員連線,交換各種救援訊息。

 一旦有地方發生災難,有專人不斷跟進推特和面子書,以及各種社交媒體的討論信息,然后將資料轉介到相關部門。

 同時,該組織也開發手機應用程式,供人下載學習各種急救和災害應對技巧,年點率達3億2000萬人次,下載量已突1.5億人次。

 網絡追蹤機制和手機運用程式,加速紅十字會的救援工作,該組織形容這種網絡救助方式,在災害頻繁的國家,救回了許多生命。

 雖然,社交媒體上存在著真假災難信息,但那些真實的求助信息或資訊,能讓救援單位掌握及時情況,再提供相應的救助。

災后安排依災民所需

 強大的天災破壞力,常使受災者失去家園,協助災民重建家園的機制,有時並不能重複套用,必須視情況而定。

 台灣的慈濟救助工作到位,對于災后災民的住宿需求,也有自己的一套。

 例如,1999年9月21日,台灣中部大地震(也稱921大地震),慈濟協助賑災后,首先提出簡易屋構想,安置多半是上班族或生意人的災民,讓他們在重建家園前,有一個暫時住處,養好生息,再為未來努力。

 2009年8月6日至10日,台灣中南部和東南部,由于颱風莫拉克侵襲,帶來大量雨水,引發大水災(或稱八八水災)。

 災民多是靠山吃飯的一群,失去家園和維生的田園,不能只是依靠簡易屋生活。

 于是,慈濟與台灣政府合作,興建永久屋,不必幾年后,再面對搬遷之苦。

 可見為災民找一瓦遮頭處,這是救災的機制,救援組織須從善如流,接納適合災民的意見,未來才不會為受災者制造不必要的麻煩。

亞洲部分地區嚴重天災一覽(2013年)

去年,亞洲有數個嚴重天災,在這個區域的救援單位,為了這些災區忙碌,如果沒有良好和順暢運作的救援機制,許多受災者情況將更加艱辛。
 
★巴基斯坦大地震

 日期:9月24日
 地震級數:7.8級
 震中:巴基斯坦西部,比路支斯坦達爾本丁地區的哈蘭附近。
 傷亡損失:造成至少515人遇難,近700人受傷,數百間房屋坍塌,十萬多人無家可歸。

★超級颱風“海燕”

 日期:11月8日
 登陸地點:菲律賓雷伊泰省杜拉格沿海
 傷亡損失:橫掃當地最大城市塔克洛班,官方公佈傷亡數字超過5000人遇難,超過1700人失蹤。

★四川雅安大地震

 時間:4月20日
 地點:中國四川省雅安市蘆山縣
 地震級數:7級
 傷亡損失:99%以上房屋垮塌,196人死亡,失蹤21人,1萬1470人受傷。

★菲律賓保和島大地震

 時間:10月15日
 地點:菲律賓保和省卡門鎮附近
 地震級數:7.2級。整個菲律賓中部地區均有震感。 
 傷亡損失:201人遇難,受災人口超過300萬。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427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