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中國報 - 十分專題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427

時間抓準有效賑災(下篇)

$
0
0

報導:潘有文 
圖:連國強、UNICEF提供

《十分專題》部落格:http://series888.blogspot.com

良好機制加適當人力,救災有效率!
全球每年發生大大小小的天災,其中超過兩百個屬于緊急事件,如果救援團體未有良好的救援機制,平時未有訓練適當的人手,災難發生時,將無法有效賑災!

透過大馬人參與國際組織救災的個案,讓我們進一步瞭解這方面的重要性。

菲律賓發生海燕風災后,大馬人謝佑喜在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的安排下,抵達災區塔克洛班,展開救災行動。

 風災發生于去年11月8日,他接到聯合國兒童基金會指示參與救災,準備妥當后于14日抵達菲律賓首都馬尼拉。

 但是,通往災區塔克拉班的交通中斷,他于11月18日才正式進入災區,成為第一批進入災區的該基金會人員。

 “從馬尼拉搭飛機到災場,需約45分鐘,如果是駕車或乘船需兩三天。”他指出,這是因為該國有許多島嶼,需要搭乘不同交通工具,才能抵達這個位于馬尼拉東南部的災區。

 他是率先深入災場的救援人員,身上攜帶的東西不多,生存工具包(Survival Kit)內只裝睡袋、夠維持數天的罐頭、餅干等物品。

 該基金會人員進入災場后,首要工作就是找尋安全水源,讓成人和小孩飲用,隨后的工作就是教育和保護兒童,確保他們健康,以及攝取足夠的營養。

受助小孩送上感謝

 隨后,各種設施和用品運抵,衛生用品(Hygiene Kit)、兒童關懷中心(Child Friendly Space)、教育用品等,陸續派送給災民和小孩。

  “我的工作是協助物流、運輸、保安等,讓其他救援人員可以出外協助社區;並且,還需要與國際非政府組織合作,處理緊急救援項目。”他說。

 作為救災先頭行動人員,謝佑喜需要建立與外界聯絡的互聯網,同時安排即將到來的救援人員住處,以便讓救災后續行動順暢。

 一天傍晚,他和同事帶著疲憊身心,打算回到辦公地點開會,走在路上,一些小孩趨前,向這群大哥哥和大姐姐們說:“謝謝你們。”

 經過一段時間的救災工作,救災人員的努力,在幼小的心靈中,烙印深刻的印象,受助小孩趁著相遇的機會,送上感謝。

 謝佑喜坦言,即使只是一句簡單的感謝,已讓他們感動萬分,成為他們繼續堅持下去的力量。

全憑毅力支撐救災

 在聯合國緊急事件標準中,菲律賓海燕颱風災難屬于第三級緊急事件(Level 3 Emergency),屬于最高級別。

 謝佑喜在大馬的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工作8年,這是他第一次參與最高級別的緊急救援事件,當他人在現場后,映入眼簾的一切,至今依然難忘,他說:“難以描述,這是常人難以想像颱風毀壞情況。”

 他形容,這次風災像是一場迷你海嘯,海浪高度達10至12尺,暴風時速高達每小時315公里。

 風力巨大,以及海水沖刷,毀了整個地區,救災工作非常艱巨,少一些體力或內心不夠堅強,都無法完成救災工作。

 他在那裡待了六十多天,農曆新年前返馬,“我的工作是接手最初的緊急救援工作,之后會把事務交給當地的工作同事。”

救災工作考驗身心

 當一名緊急救援人員並不容易,災難現場將會考驗他們體力和精神狀態!

 謝佑喜在菲律賓每天參與救災工作,根本沒有時間生病,但回到大馬即刻病了兩個星期。

 他在聯合國基金會受訓,除了懂得協調各種救災事務,個人也需要擁有良好的體力和心理素質。

 在救災時,像謝佑喜這樣的救災人員,全神貫注投入救災工作,高度消耗體能和精神,即使有些小病痛,也咬著牙根忍了過去。

 “我到災區前,已有精神準備,但到了那兒才發現現實超乎想像。每個在那里的工作人員,都在管理和調整自己的適應能力,有時同事會在傍晚見面,分享各自的經驗和感想。”他表示,彼此感受各人的努力,緊崩狀況也會有所舒緩。

 想要成為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的緊急救援成員並非易事,精神和身體上的準備非常重要,即使該基金會內部員工,並非每個人都會受訓,或有機會加入緊急救援工作。

 如果有人想成為聯合國的義工,必須擁有救災經驗或者專業能力,例如是一位醫生。

 謝佑喜指出,缺乏相關專業能力或經驗,救災時就會遇上困難,而且,心理狀態尤其重要,不能因為碰上困難,而在救災途中突然變卦,退出救災工作。

迷你學校盒延續學習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認定受災小孩的教育不能中斷,因此提供一個迷你學校盒(School-In-A-Box),這個能夠折疊的盒子重40公斤,三尺乘三尺高,內擁有各種教學所需的用品和文具。

 謝佑喜的角色並不是負責教學,而是協助設立各種不同的設施,包括迷你學校和兒童關懷中心。

 投入災場教育小孩的工作雖然重要,但安排設立教育設備的工作也不能小覷,兩者相互配合,災區小孩才不至于失去繼績接受教育的機會。

不能參與可以捐款

 在災場上,緊急救援不只是資源和人力,足夠的救援費用也非常重要!

 謝佑喜深入嚴重災區救災后,更加認定民眾的捐款非常重要,因為有了這些錢,才能讓救援單位更快為災民提供必需品。

 捐款多數作緊急支援之用,以此購買更多緊急用品,例如衛生用品包,內有2支牙刷、牙膏,就能派發給一戶人家,解決基本的衛生問題。

 “菲律賓還有許多人需要協助,希望更多人捐款,才能協助救災,幫助更多受影響的災民。”他指出,一般上都是在災區附近國家購買救災用品,除了較為省錢,也可省時間。

聯合國基金會提供
海燕風災數據(截至今年1月28日)
 

 1400萬菲律賓人受災,其中兒童佔590萬人;
 410萬人至今依然流離失所,其中有170萬名兒童;
 91萬6500名孕婦和產婦受災;
 92萬5000人得到安全飲用水;
 42萬名小孩獲得教育支援;
 7萬8000名小孩接種麻疹疫苗;
 1萬3576名兒童在兒童關懷中心接受心理輔導;
 9萬7000名兒童營養不良。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427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