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中國報 - 十分專題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427

孩童也會陷入藍色風暴…(上篇)

$
0
0

報導:涂素燕

 憂鬱症不分年齡,孩童,甚至嬰兒也會得憂鬱症。

 孩童陷入藍色風暴,早期發現,及早治療,世界不會因此變天……

平平今年升上小學二年紀,開學以來,他只去過學校不到10次。

 而且每一次去學校,都是又哭又鬧,媽媽每次要載他上學,都要邊勸邊哄邊罵。

 去到學校后,他在課堂上總是哭鬧要回家,回到家后更是整天悶悶不樂,不肯換衣服,飯也不肯吃。

 過去,父母曾經認為平平是個不需要人費心的孩子,在其他長輩眼中,他是個乖巧早熟的孩子。

 不過,父母對他的“早熟”,其實一直覺得有點“不對勁”,而且隨著他成長,“不對勁”的行為表現,越來越讓父母擔心。

 他幾乎不會像一般孩子一樣蹦蹦跳跳、跑上跑下,就算妹妹逗他玩,他也愛理不理。

 四五歲時,帶他去動物園,他一副無精打采的樣子,對所有動物都不感興趣。

 一家人去旅行,只有他悶不吭聲,跟一會兒吵要看老虎,一會兒又說要吃快餐的妹妹不一樣。

越來越不喜歡上學

 上小學以后,媽媽要是發現他功課做錯指導他,他會非常洩氣,說自己做不好功課是笨蛋,不肯做了或不要去上學。

 在學校,他也非常沉默,不喜歡跟其他小朋友一起玩,總是靜靜一個人坐在一角,有時還會莫明其妙哭起來。

 他難得開口說一句話,媽媽覺得童言無忌笑了,他會覺得媽媽在嘲笑他,難過得不肯再開口。

 他越來越不喜歡上學,上學前老是磨磨蹭蹭,不過開始時父母只當他耍脾氣,覺得小孩不喜歡上學很正常。

 直到今年,怎么勸他跟他談條件,他都不肯去學校,父母才覺得事情可能不簡單,跟老師談過以后,老師建議他們咨詢心理醫生。

 帶平平看過心理醫生后,醫生說他患上憂鬱症,而且懷疑他早在上小學之前就有憂鬱狀況。

 平平的父母很難理解,年紀這么小的孩子就會患憂鬱症,為什么會患上憂鬱症?

及早發現靠治療改善

 近來,越來越多家長,帶著像平平這樣不肯上學的孩子上門找心理咨詢師李莉莉。

 李莉莉發現,這些孩子當中,一些有憂鬱征兆。

 很多人以為,只有成人會得憂鬱症,沒有想過,青少年,甚至學齡前的孩子,也會有憂鬱症。

 她認為,兒童憂鬱症的情況一直都存在。

 她說,只是很多時候,父母親沒有察覺到,認為孩子只是懶惰、不愛讀書,以前的人多數用打罵方式教育孩子,孩子不上學,就打到他們上。

 到今天,還是很多人不理解孩童憂鬱症,可能把孩子種種憂鬱征兆解讀成撒嬌、鬧脾氣、被寵壞慣壞,或者孩子天生的個性。

 有些家長會以為是教養問題,只要改變教養問題或等他們長大就好了。

 研究顯示,四歲、五歲的學齡前孩童,就已經會得憂鬱症。

 但就算診斷出孩子有憂鬱症,她一般很少會告訴幼童家長:“你的孩子患上憂鬱症”,避免孩童從此貼上憂鬱症標籤。

 除非這個孩子的憂鬱狀態已經很嚴重,甚至需要精神科的藥物治療,她才會使用“憂鬱症”的字眼。

 因為許多家長聽到自己的孩子患憂鬱症,都會大受打擊。

 其實孩童有憂鬱症狀,及早發現可以靠治療改善他們的狀況,世界並不會從此變天。

 不過,要是父母都沒有察覺,或沒有協助孩子尋求治療,隨著年齡增長,一般會演變成更嚴重的症狀。

 她的一些個案,從四五歲就有憂鬱征兆,但父母不以為意,直到孩子開始拒學,才帶他們尋求治療。

 這時候,孩子的症狀已經越來越嚴重,需要更長的治療時間,嚴重的話,更是需要藥物治療。

關注孩子日常行為表現…

 大馬註冊心理輔導及督導師鄭明輝表示,十多二十年前,在馬來西亞,如果我們說孩童會得憂鬱症,應該沒有人會相信。

 但這幾年來,我國孩童憂鬱症的數據不斷提升。

 他的個案當中,診斷出憂鬱症的,年紀最小的是五歲,也有一些孩童,可能三歲就被診斷出憂鬱症。

 他認為:“這很難說是有憂鬱症的孩童實際增加了,還是父母有更多醒覺,看到孩子有這方面征兆,就帶孩子求醫、尋求輔導或心理治療。”

 他說,另外一個緣故也可能是家長很早就已經把孩子送到安親班、幼稚園,孩子在安親班、幼稚園跟別的孩子互動時,行為表現如有異常,比較容易被發現。

 他指出,很多時候,是安親班、幼兒園的老師發現孩子面對了問題,進而轉告父母。

 “以前的孩子,多數都是在家里,只是吃、睡覺、玩、看電視,有憂鬱症也很容易被忽略。”

 小孩的情緒表達能力一般還不成熟,通常無法直接告訴我們,他們心理的感受。

 但是父母或師長,還是可以從他們日常的一些行為表現,看出他們的心理和情緒狀態,是否有任何異常。

 他說,其實父母應該最清楚自己的孩子,如果仔細觀察,並不難發現孩子是不是有“反常”行為。

 “如果孩子很好動,很喜歡玩、講話,但是突然變得很靜,不要出去,自己一個躲在一旁,情緒很低落,失去動力和專注力,可能連梳頭都不要梳,不要打理自己,父母這時就必須亮紅燈,關注孩子。”

發達國家孩童憂鬱症普遍

 在一些發達國家,或對心理健康比較醒覺的國家,孩童被診斷出憂鬱症,已經是一件相當普遍的事。

 孩童患上憂鬱的年齡,比許多人想像的還早,臨床診斷,連小嬰兒也會患上憂鬱症。

 美國杜克大學((Duke University)一項流行病學研究顯示,美國兩歲到五歲的兒童,有一巴仙到三巴仙患有憂鬱症。

 美國600萬學齡前兒童中,有8萬4000人可能出現臨床抑鬱症狀。

 美國華盛頓大學兒童精神病學教授瓊盧比(Joan Luby),1990年代提出,孩童可能在小學前就出現憂鬱症,當時,很多人覺得這種想法太嚇人,讓她在業界樹敵無數。

 然而這20年來,越來越多專家加入她的研究行例,目前,精神專家和心理專家,已經密切關注學齡前孩童憂鬱症的診斷。

 只是,令人擔心的是,孩童憂鬱症一般不容易被發現,有時會被家長誤以為孩子成長階段的“過渡期”。

 如果父母本身有不自知的情緒病、家暴、酗酒、濫用藥物,就更容易忽略孩子的心理和情緒狀況。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427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