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導:涂素燕
孩子突然情緒低落鬱悶,如何知道他是處在“正常變化階段”,還是為憂鬱所苦?
如何分辨孩子是有憂鬱傾向,還是只是個性內向、害羞、不擅長交際?
孩童憂鬱症有何征兆?
孩童憂鬱症一般不容易辨識,因為症狀很容易跟其他因素混淆。
憂鬱症不像感冒發燒,無法一眼看出來。
例如:有些孩子在考試前,食慾不振,無法入睡;為了考試成績不好,哭哭啼啼、陷入沮喪,這是面對壓力的一種正常反應,還是已經有情緒問題?
心理咨詢師李莉莉有個小學生個案,從小就很被動、不喜歡說話及跟其他孩子一起玩。
直到上了小學,他以老師很凶,經常罵人為由,不肯上學。
父母屢勤無效,只好幫他轉學,轉學以后,他依然以各種理由拒學。
父母從來沒有想過他會有憂鬱傾向,倒是懷疑他有自閉症,所以帶他來見李莉莉。
經過心理評估,他除了不喜歡跟朋友來往,這點符合自閉症症狀,其他方面都沒有自閉現象,但倒是有許多憂鬱的症狀。
因為憂鬱症拒學
“他很早就患上憂鬱症,其實不是因為老師罵人,心生恐懼不敢去學校,而是因為憂鬱症拒學。”
不過長久以來,父母一直沒有發現他的憂鬱征兆,拖了四五年才帶他尋求幫助,他的症狀已經越來越嚴重,而且拒絕接受心理治療。
她說,現代許多孩子都比較內向,就算看到人,也很少會主動打招呼。
不過,孩子到底是個性害羞、不喜歡講話和交際,抑或是因為有憂鬱傾向而逃避社交,家長還是有跡可尋。
“孩子如果只是害羞或不喜歡社交,家長要他們跟長輩打招呼,他們還是會叫人,可能過后就靜靜坐在一旁不出聲,這是正常的現象。”
但有情緒問題的孩子,見到陌生人或不熟悉的人,明顯會很緊張,可能雙手握拳、發抖等。
“尤其是雙手握拳,這是焦慮常有的表現。”
她說,如果家長發現孩子有這種現象,就有必要注意,至于要確認孩子是否有憂鬱症,還是需要咨詢專業人士,接受專業的評估。
消沉超過極限要注意
孩童跟成人一樣,會有情緒起伏,鬱卒消沉的時候,有些家長對孩子的憂鬱傾向毫無感覺,有些家長卻會大驚小怪,反應過度。
大馬註冊心理輔導及督導師鄭明輝表示,每個人都會有憂鬱情緒,你跟我都會有消沉的時候。
“但消沉也有個極限,如果已經超過極限,比如整天不說一句話,完全不出門,這已是非常極端的行為。”
他說,孩子患上憂鬱症,他們的情緒通常跟過往會有一些落差,家長仔細觀察,就會發現孩子的轉變。
一般上,他會建議家長持續觀察孩子一段時間,如果無法分辨那是一時的情緒低落,還是一種憂鬱症的傾向,可以先帶孩子見心理輔導師或心理醫師。
包容青春期身心變化
青春期的孩子,因為賀爾蒙變化,情緒可能出現變化,家長如何分辨,孩子只是因為“青春期的叛逆”,還是憂鬱症?
鄭明輝表示:“青春期的孩子可能會有一些情緒波動,但不會每天每時每刻都表現出來。”
他指青春期的變化,主要是一些生理上的表現,好像身體比較累,喜歡賴床、愛睡,他們需要比較多睡眠。
“青少年會因為生理上的變化,而變得比較沉默,尤其是女生,可能不適應生理上的變化,導致不想出門或運動。”
尤其是11歲、12歲、13歲這個階段的孩子,情緒變化可能比較大,變得比較暴躁,但這並非心理問題,只是一個正常的過渡期。
但如果父母處理得不好,經常因為孩子情緒變化,而跟他們發生衝突,他認為,這可能會讓孩子產生壓力,導致憂鬱症。
他勸告家有青春期孩童的父母,應該多包容,陪伴孩子度過這一階段。
孩童憂鬱症分三類…
急性憂鬱症
李莉莉解釋,孩童憂鬱症,可分為三類:急性憂鬱、慢性憂鬱和隱匿性憂鬱。
急性憂鬱症孩童病發前,通常有明顯精神誘因,如父母突然死亡,遭受意外災害,或因病住院而离開父母等。
“孩童通常因為面對很大的打擊和創傷,心理上無法承受,才會引起急性憂鬱症。”
他們病前跟一般小孩無異,所以發病時憂鬱症狀明顯,旁人比較容易覺察到。
患上急性憂鬱症的孩子,可能會有攻擊性,最好盡早求醫或尋求治療,避免他們做出一些傷害自己或別人的行為。
我們可以從以下指標,評估孩子是否有憂鬱傾向:
孩童急性憂鬱症征兆
*變得經常流淚。
*動作變得遲緩、乏力。
*聲音變低。
*食欲不振、日漸消瘦。
*失眠、經常發惡夢。
*經常獨來獨往,不跟其他兒童交往。
*有時流露出絕望的感覺。
慢性憂鬱症
慢性憂鬱症一般沒有重大和突發的誘因,不容易被旁人察覺。
不過,他們通常跟父母有多次分離經歷,或有其他精神創傷病史。
李莉莉說:“初期時,父母可能以為他們有學習障礙、自閉症,但如果沒有接受治療,兩三年后,他們的征狀會越來越明顯,比如拒學,拒絕進行一些日常活動。”
這些孩子通常看起來很內向,喜歡獨處,最明顯的是依賴性很強,可能非常依賴父母或照護者。
只要父母一離開他們的視線,他們就會非常焦慮、不安、受驚、哭鬧。
孩童慢性憂鬱症一般有以下征兆:
孩童慢性憂鬱症征兆
*適應能力差,憂鬱症發病時逐漸加重。
*表現膽小。
*不合群。
*睡眠少而淺。
*表情淡漠。
*行為退縮。
隱匿性憂鬱症
李莉莉表示,還有一種是隱匿性憂慮症,慢性憂鬱症孩童,可能需要一兩年發現,隱匿性憂鬱症就更久,有些可能花了大人四五年才發現。
這種憂慮症一般參雜著其他症狀,比如學習能力較弱或緩慢。
“他們不同于學習障礙(Learning Disability),學習障礙的孩子一般不會有學習壓力,反而很天真快樂。”
這群孩子認知能力跟一般孩子無異,只是學習能力不強,所以通常會因為面對學習壓力,而引發憂鬱症狀。
他們的憂鬱症狀一般表現在其他方面,像不守紀律、過動、不聽話等。
“通常隱匿性憂鬱症的孩子,來到我們這里,我們都會鼓勵家長讓他們先做一個行為治療,用一些時觀察他們的症狀。”
她都會跟家長說,如果觀察了不是,這是個好消息。如果觀察了是,也是好消息,至少我們已經發現問題,可以提早為他們治療。
隱匿性憂鬱症征兆
*可能周期性出現憂鬱狀況
*可能出現頭痛、嘔吐、腹痛、腹瀉、厭食、過食、大小便失禁等身心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