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中國報 - 十分專題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427

老身健康安好 在家快樂安老(下篇)

$
0
0

報導:潘有文
攝影:李文源 

《十分專題》部落格:
http://series888.blogspot.com

 一個人臨老周身病痛,不能自理,家人也無法時刻照料,安老院或就變成了棲身之所!

 處理各種老人問題的社區工作者提醒現代人,年輕時就應注重健康,未雨綢繆,晚年才能離安老院遠一點。老人身體健康,有老屋、有老本,還有老友,人生下半場,就不愁不在家裡度過……

“老身要緊,身體健康,個個兒女都當他是籃球來搶。”張胡坤社福(社會福利)牧師擁有26年社區工作經驗,提醒老人必須注意的事。

除了用籃球比喻老人,他也用另三種球類,比喻老人失去兒女關注后的情況。

 如果老人沒了健康,可能就會像足球一樣,在兒女之間的足球場上,傳來傳去,找不到願意收留的龍門。

 也像乒乓球,在乒乓桌上,彈來跳去;甚至,一旦得腎病或其他重病,即可能變成高爾夫球,兒女一棒把父母打得遠遠的,最終后者就是在安老院度過。

 張胡坤在台灣修讀老年學(Gerontology),同時也是宗教社會工作系碩士,分別在吉隆坡和檳城開辦《恩惠之家》老人院,與妻子林美珠共同管理,免費收留孤苦無依,年齡超過60歲,行動正常的老人。

 這廿多年來,他接觸和處理無數老人個案,除了總結出上述老身要緊的原則,同時提出老人必須注重另外三樣事情:老屋、老本和老友。

珍惜身邊伙伴

 “不要早早就把屋子名字割給孩子,或者成為孩子的擔保人,一旦發生狀況,屋子Lelong(拍賣)了,自己就可能要住老人院,說不定還要負債。”這樣的提醒可能引起一些子女不忿,憤而群起向他丟石頭,但他一臉天不怕,地不怕的樣子:“就算是這樣還是要說出來。”

 另一個重要的事,就是不能沒有老本;粵語俗諺有句話說:“身邊錢好過身邊仔”(意即身上的錢好過孩子),張胡坤認為,老人身上應留一點錢,不要急著分出去,“當然,要寫遺囑,對你最好的人,就把全部的錢留給他。”

 他時常主持不同老人院的老人喪禮,大多數都是他接觸過的老人,常讓他淚流不止,因此,老人的朋友越來越少,更加需要珍惜身邊的伙伴。

 對他來說,老人能吃能喝,以及與同伴聊天或吵架,這就是一種健康的表現,“當然,吵架要大事化小,但千萬不要打架。”

 他常做老人社工,社區人士也給了他一個老人之友的外號,他喜歡服務人,甚至常和老人們分享自創的四言絕句:“人生下半場,活得更精彩,夕陽無限好,彩霞滿天下。”

照顧身體,減住老人院幾率

 城市的生活水平高,花費較大,一般家庭的負擔沉重,如果家中有不便或患病的老人,家人無暇照料,就會把家中長者送進老人院。

 吉隆坡甲洞社區服務中心主任余保憑表示,如果年輕時不顧好自身健康,老年病痛來襲時,將增加住進老人院的幾率。

 在他關注的甲洞社區,老人院的數量日益增多,間接反映這個事實,兄弟姐妹較多的家庭,當各人無法獨自照顧父母,就會湊錢讓父母住進老人院了。

 他指出,如果年輕時不注重健康,年老時在老人院,感受寂寞和孤單,只有自己才明白這種結局的痛苦,后悔已來不及了。

忙忘無心變亡,珍惜父母不難

 對于目前老人面對的問題,張胡坤社福牧師用忙、忘和亡三個字解讀。

 他認為,現代人都是在忙,但至少“忙”字還有一個心在左邊,如果忙到忘記父母,“忘”字下面依然有一個心,一旦“心”掉了,變成“亡”字,就非常可悲了。

 “我們有多少個父母?父親和母親各只有一個,要好好珍惜。”他的老人院收容的老人,都沒給他帶來麻頁,因為他認定家有一老,如有一寶,何況老人院有這么多寶。

 在他看來,現代不應過于依賴外勞幫傭照顧老人,因為他們只想工作賺錢,未必能盡心盡力照顧家中老人。

子女簽備忘錄,按狀況收費

 張胡坤于2005年創辦聯邦直轄區照護中心組織(Persatuan Pusat Jagaan,簡稱Perpuja),另有24間安老院成員。

 除了他的老人院是有條件免費收容老人,其他的成員皆是收費性質,價格介于700至3000令吉之間,視老人的身體狀況而定。

 “這個協會定下的收費方案,與外面無太大差別,但子女送父母進來時,必須簽備忘錄,即大日子,如新年和周末要帶老人回家。”他指出,即使只是出外數個小時亦可,而且必須時常探訪老人,如若不然,將會拒絕接收老人。 

 他照護組織下的安老院,按老人身體情況,劃分出四個重度:

●一度:行動良好,可自理,價格:介于700至1000令吉;

●二度:尚可照顧自己,價格:介于1000至1500令吉; 

●三度:需要協助,吃藥需人喂食,使用輪椅,換尿袋(插管),價格:1500至2000令吉。

●四度:行動不便,如廁需人協助,價格:2000至3000令吉。

長者俱樂部,老人有去處

張胡坤社福牧事致力于老人事工,其中一項他積極推廣的項目是長者俱樂部(VSOP Club,Very Strong/Special/Senior/Old People)。

 他在雪州八打靈再也已設立這類老人活動中心,現在將在吉隆坡的老人院旁,開設另一間,讓60歲以上的老人,有一個交流、學習和活動的地方。

 “這地方是免費的,讓老人家唱卡拉OK,學習和使用電腦,時間從早上七時至傍晚七時,提供免費三餐。”他指出,這是秉持取之社會,用之社會的宗旨。

 至于資金來源,張牧師表示未進行籌款,由于他投入老人工作多年,已有不少社會人士相信他,主動捐助款項,才能進行這些工作。

 此外,許多社會人士也捐贈物資,除了食用品和日用品,也有許多輪椅和拐杖,等待有心人索取。

沒扮演好角色,失天倫樂

 有些人是因為沒做好父親或母親的角色,讓孩子不願與自己相處,老年就失去享受天倫機會,在老人院過日子。

 在張牧師恩惠之家的老人院,即有一個這樣的例子,75歲的曾文兼,無法得到妻子和兩名孩子認同,不願住在一起。

 某次,他在工作時,發生意外后,沒有繼續工作,唯有入住張牧師設立在檳城的老人院。

 曾文兼在檳城住了5年后,兩年前隨著張牧師來到吉隆坡,協助后者看管老人院。

 如今,雖然他已有悔意,但想要贏回妻子和孩子的心,還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427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