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報導:潘有文
攝影:李文源
《十分專題》部落格:http://series888.blogspot.com
子女沒有能力或無暇照料,為了父母安全起見,讓他們住進安老院,可視為情有可原;但是,如果是不願奉養父母,讓他們住進安老院后置之不理,就另當別論。即是說,子女的動機和行為,或才是公眾評斷他們把父母安置在安老院適當與否的重要準繩……
姚開秀在電台聽到一個節目,談讓父母住進安老院的問題,有些聽眾認為,把父母放在安老院就是不孝,讓她相當激動,想要致電電台發表不同看法。
最終,她並沒有拔電到電台,但聽眾的看法:“讓老人留在家裡,老人會比較開心和自由”的論調,是否合適呢?
未親身經歷問題,想說什么全憑想像,並不清楚具體情況,也許只會令身在其中者憤憤不平。
姚開秀現年83歲的母親,之前因糖尿病動了截肢手術,隨后又患上老人失智症;她和家中成員各有工作,同時也沒有能力時刻照顧母親,讓母親住在擁有專人照護老人的安老院,反而一舉兩得,既不影響工作和個人精神狀況,又有人可以時常照顧母親。
老人院有更好設備
“留老人在家裡,能24小時看顧嗎?你有時間和老人家談話、悉心照顧他們的飲食嗎?”她表示,一間素質良好的安老院,能夠周全照顧老人,如果把老人留在家裡,卻不理會他們,那才是不孝。
她的親人能理解她讓母親入住安老院的決定,城市人的工作和生活忙碌,已沒有多少時間和能力,照顧不良于行或身體不佳的長者,讓老者人住安老院,是不得已,但卻較妥善的安排,讓老人得到更好的照顧。
其實,姚開秀也曾學習照顧母親,但非常吃力,例如家中沒有適合行動不便老人的如廁設備,已是一個問題。
“即使有設備,是否有耐心每天這么做?”她表示,孩子外出工作,她一個人負責照顧的任務實非易事。
不管如何敬愛家中長者,家人都無法全天照顧他們,體力和精神不支,對老人和家人來說,都不是件好事。
“晚上,老人醒了,你有精力和他們說話嗎?在(素質好的)安老院,有人晚間巡視,看到老人起身,就會和他們談談,沖泡一杯飲料給他們喝。”姚開秀表示,安老院的員工在老人半夜睡不著時,陪他們看看電視,如果在家中這么做,可能會吵到家裡其他成員。
在她看來,專業且有素質的安老院可以把這些問題處理得很好,而且擁有適合老人的設備,讓她能安心的把母親留在安老院。
非付錢了事,需常探望
在母親入住安老院后,姚開秀每天探望母親,直到母親漸漸習慣安老院的生活,才減少至一星期兩三次。
“讓父母住在安老院不是不孝,反而他們可能會更開心;但是,不要隨便讓他們住進安老院,而是看自己父母親的需要。”她說。
她指出,父母同意入住安老院后,就要為他們找到適合的地方,因為有些老人入住安老院后,身體狀況會變差,一些安老院則有較好的照護老人能力。
請佣人照顧長者,不也是一樣嗎?姚開秀認為佣人和安老院人員不能相提並論,因為后者經過照護老人的培訓。
而且,人心難測,老人和佣人單獨相處,尤其是患有老人失智症的老人,后者是否會因各種因素,包括不耐煩而欺凌老人?
因此,在她看來,安老院比較安全,即使家人出外工作或旅行,老人發生狀況時,安老院也能即時處理和通知家人。
但是,她強調,為人子女並不是支付安老院費用就了事,應該時常探望安老院的父母。
視父母意願,選適當老人院
姚開秀的母親行動良好時,已主動提出入住安老院,因為不想成為孩子的負擔。
當時,姚開秀和家人都不贊成,擔心親友們會認為兒女不孝,但最終拗不過母親,讓后者住進安老院。
姚開秀在母親因病截肢和患上老人失智症后,非常謹慎選擇安老院,最終讓母親入住恩苑關懷舍(安養護理),至今已經5年。
“去過三間老人院,但覺得這間比較好。糖尿病人需要非常注意衛生,這裡的員工時常注意老人家的情況,經常檢查和為老人包紮傷口。”她說。
在家的老人,沒有人可以談話,但在安老院,姚開秀的母親能和其他老人聊天,一起吃早餐和喝茶,心情也愉快一些。
雖然,她的母親在安老院過得不錯,但逢年過節,她都會帶母親回家數天,即使照顧方面辛苦一些,但她還是享受和媽媽過節的氣氛。
住安老院,壞打算中的好方法
潘家鴻的母親因為在家裡發生意外,讓潘家鴻不得不省思,是否應讓母親住在安老院?
去年一月下旬,他和妻子決定,為了老人家安全著想,安排現年78歲的母親江金妹入住恩苑關懷舍(安養護理)安老院。
“母親的腳不方便,我們兩夫妻需要工作,孩子需要上學,白天無人照顧,因此做了最壞打算,卻是最好的方法,就是讓母親住在安老院。”他說
潘家鴻一家人,天未亮就出門,天暗了才到家,老人家一個人十數個小時單獨在家,面對四面牆壁就胡思亂想,還會擔心孩子是否有事。
“她在安人院這裡反而更開心,以前有高血壓,在這裡住了大半年后,開心多了,血壓回復正常,不需要吃藥了。是不是很奇怪?”他臉帶微笑地表示。
他的母親初來安老院時,情緒有些低落,雖然之前孩子已和她溝通,但她多達三四個月的時間,時常留在房間不願見人或不愛吃飯。
之后,當江金妹習慣安老院的環境后,才變得開朗,員工對她的照顧和關懷,以及安老院內適合老人的設備,已改變她的想法。
家裡欠設備,只能求助安老院
雖然母親不良于行,照顧老人家有一些挑戰,但潘家鴻依然在大日子,希望把母親接回家,但后者拒絕了孩子的好意。
“大日子會先帶母親出外吃一餐,但吃完飯后,她又要求回去安老院,因為她覺得家人沒有本事照顧她,因為沒有安老院的設備。”他說,安老院能夠24小時照顧老人,這在家裡較難做到,反而在安老院讓老人和家人都安心。
提到安老院的情況,他忍不住表示,安老院內一些人員可以親親他的母親,這可是做為兒女的他,幾十年來都做不到的事。
在旁的江金妹聽了,微笑著說:“我的孩子對我很好,媳婦也對我很好”,似乎象是在為兒子的慚愧打圓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