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程為
《十分專題》部落格:http://series888.blogspot.com
鬧水荒時,使用地下水應急屬權宜之計,若長期使用則需妥善規劃,否則將帶來巨大負面影響!
全球多個地區過度引用地下水,出現地陷和海水入侵等問題,我國應引以為鑑……
今年農曆新年前后,我國多處天氣干旱,雪隆及柔州率先宣佈3月1日開始配水,森美蘭州政府于2月下旬宣佈啟動緊急應對措施,探測和挖掘地下水源,過濾與淨化后,輸送予水壩和用戶。
當時,馬六甲州政府也宣佈仿效沙巴州在每個州選區設有公共水井管,出現水荒時取用地下水應急。
同一時期,全球資源權威分析師兼美國華盛頓地球政策研究所所長萊斯特布朗(Lester Brown)向全球發出警告,已有18個國家,佔全球一半人口,過度使用地下水,造成農作物減少,加劇全球糧食危機!
伊朗超量抽取地下水,造成水源供給大減;也門問題最嚴重,35年來,過度使用地下水使到穀物產量下跌一半,估計明年開始,需要從外國大量進口糧食。
沙地阿拉伯、敘利亞、伊拉克、墨西哥、巴基斯坦等國,地下水大量減少,農作物收成欠佳,生產量下滑令人擔心。
中國、美國和印度三個人口和糧食生產大國,同樣面對農作物產量下滑問題,全國多處水井干涸,地下水位越來越接近“水峰值”(Peak Water),即靠近危險邊緣。
布朗指出,全球一些地區,糧食和水源供給曲線出現死亡交叉,這是人類史上首次出現,這些區域穀物產量已是“插水”狀態,難以挽回。
以印度這個人口大國為例,該國每年需要大量水源灌溉農作物,以生產足夠的糧食。
用地下水灌溉農作物
于是,該國利用優良鑽井技術,取得深層地下水,供應農作物生長;但是,由于人口增長迅速,食物消耗量大,與農作物生產量差距越來越小。
為了加快農作物生產量,該國大量使用地下水灌溉農作物,因而快速消耗地下水。
在太平洋另一邊,美國一些地區也面對超抽地下水問題;德州、奧克拉荷馬州和內布斯加州這些農業發達地區,地水下源來自化石含水層,稱為原生水或化石水(Fossil Water),這類地下水在數百萬年前,因周圍地質變化而密封一處,不會受到地下水源循環補充。
布朗指出,當地人民用完這些珍貴地下水后,無法填補相同水源,農民或要改成旱作農業,或者選擇放棄務農,這將影響該地區,甚至美國的糧食生產量。
所謂牽一髮動全身,過度使用地下水的的負面影響難以估計,如果全球各地,包括我國無法妥善規劃,適當使用地下水,最終受害的還是自己。
土地下陷、海水入侵,水災連連…
早在1930年,西方科學家已發現過度開發地下水,有關地區會出現地盤下陷,但忠言逆耳,而且人類對地下水有著不小的需求,專家的警告當作耳邊風。
如果適量抽取地下水,地下水的天然循環系統,將會彌補失去的水分;但,過度抽取后,由于水分來不及填補,空氣就會取代原本的水層。
水能保持地盤穩定,但空氣不能,地盤將會把空氣“擠”走,就像一個熱水瓶,水裝得太滿,瓶塞不能擠進去,反之,只要瓶內留有一點空間,瓶蓋就能旋緊。
土地失去大量地下水含水層,卻依然要承受含水層上方的土壤、樹木、行人、車子各種重量,因而就會形成地盤下陷。
于是,屋子出現下陷、海堤變低、道路容易龜裂、橋樑偏斜等問題陸續浮現,沿海地區遇上海水侵入,或是遇上山洪時,大水不易排走,容易發生水災。
因此,一些國家,例如澳洲,制定法律嚴禁人民濫用地下水,即使天氣如何干旱,只是限制人民日常用水量,而非打地下水的主意。
澳洲是一個干燥大陸,依賴自然雨水與水壩供水,但一些地區地下水含量高,估計全澳洲有2萬9173萬億升地下水,但每年僅使用3500萬億升,其中六成用在糧食種植,其他則用在礦業、制造業和飲用用途。
現代造井破壞地下水
自古以來,掘井是人類取水的方式之一,一口老井可以使用兩三百年,但現代的井卻可能過二、三十年就變成一口廢井。
以前的人以磚石造井,祖孫一代一代的鑿下去,深度有限;現代人造井,則是用鑽井機器,一鑽到底,水量多,但影響了地下水的循環系統。
而且,由于現代造井使用金屬物質,地下水中有些細菌非常喜愛這類金屬,配合從地面上受污染而流到地層的水,兩者在井管的濾水層或濾石圈生長,阻擋地下水流入井內。
即使地下水能夠流入井內,也變成混濁不堪,誰還敢拿來使用呢?這樣的井就成了一口廢井。
地下水有哪些分類?
依照不同的地源,地下水一般上可分為四種,分別是:
●滲入水
地上的水滲入地下而形成。
●凝結水
地上的溫度低于空氣溫度時,空氣中的氣進入土壤和岩石中,在空隙內形成水。
●初生水(也稱化石水)
岩漿中分離出來的氣體冷凝成水。
●埋藏水
沉積物生成或海水滲入沉積物孔隙生成的水。
購屋要買地陷保險
美國佛羅里達州(簡稱佛州)地陷問題頻傳,想在當地買屋,不買地陷保險可能就會虧大了!
該州法律規定,保險商需要提供“災難性地面崩潰”保險,許多屋主自然選擇購買,否則,一旦發生小地陷,影響自己的屋子,就要破財消災了。
該國一些地質學家認為,佛州出現不少地陷,與發展商為開發新項目和農業,過度抽走地下水有關。
在佛州,地陷保費從月付200美元(約600令吉)至2000美元(6000令吉)不等,從2006年開始至今,佛州的保險業面對不少地陷索賠,每年有兩三千宗。
當地著名的地陷區──坦帕灣(Tampa Bay),外號地陷胡同,但一些人則調侃整個佛州是“奶酪州”,意即按一下就陷進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