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中國報 - 十分專題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427

各懷夢想向前跑 管好自己勿隨他人步伐(第2篇)

$
0
0

報導:涂素燕 
圖:受訪者提供 

  在馬拉松的世界里,跑者雖有共同終點站,但每位跑者,往往是懷著不同夢想而跑。

 馬拉松賽道,是為了成就每位參加者各自的夢想而舖設的,很多參賽者都是跟隨自己的步伐而跑,不一定要追著別人跑……

59歲那年,周棟興心血來潮告訴朋友,要在60歲之前完成30場馬拉松,送給自己當60歲生日禮物。

 另一位馬拉松圈子著名的跑者聽到,把他這段話,貼上面子書,並祝他好運。

 他“騎虎難下”,為了完成這個目標,開始瘋狂參加世界各國馬拉松,展開一年的“馬拉松旅遊”,結果在一年里完成43場馬拉松。

 他笑說:“很多人都說我“short了”(腦筋有問題),竟然做這么瘋狂的事。”

 但大家也對他的“神奇事跡”津津樂道。

每月跑三到四場

 從2011年7月17日起,以泰國芭堤雅馬拉松拉開序幕,一年里,他平均每個月跑三到四場馬拉松。

 從一個國家到另一個國家,一場接一場的馬拉松,他前后穿梭在馬來西亞、泰國、新加坡、菲律賓、台灣、中國、澳洲、紐西蘭、法國、瑞士等馬拉松賽事。

 他的一位朋友,也是跑者,熱心充當他的“私人助理”,“只要看到哪個國家有比賽,他就幫我安排行程、報名。”

 那段期間,他的生活都在“飛行”和跑步中度過。

 有時候,才抵達一個地方或國家,第二天就比賽,比賽后可能隔天就要飛到另一個國家。

 試過大年初一,孩子都從各地回來團聚,他卻單槍匹馬在台灣跑馬拉松。

 這是台灣為了歡慶農曆新年,特別舉辦的“拜年馬拉松”,雖然是在大年初一舉辦,可是大受跑者歡迎。

 他也試過為了參加法國和瑞士馬拉松,到英國倫敦練跑兩周,適應當地氣候。

 參加瑞士馬拉松時,突然下起冰雹,賽會的救傷車開始出巡,載送一些身體不適或有意退賽的人離場。

 “但只剩下8公里,還沒有到關門時間,我堅持不上車,跑完這8公里,冰雹就這樣一直打在頭上,還好我戴了帽子。”

 一年跑下來,43場馬拉松,他都是用來跑完的,沒有一場是用來走的。

 43場馬拉松,比他原定的目標還多了13場,對很多跑者而言,這是不可思議的事,有跑者因而稱他“奇人”。

初嘗苦頭沒有退縮

 周棟興五十多歲才開始跑步,當時他的體重九十多公斤。

 他最積極跑步期間,體重一度下降到六十多公斤,身體狀況最好的時候,體重維持在七十多公斤。

 他年輕時好酒貪杯,尿酸和膽固醇一直過高,跑步以后,尿酸下降,膽固醇也維持在正常值。

 開始跑步時,只為了運動打發時間,沒想到被身邊的人拉去參加馬拉松比賽。

 第一次參加全程馬拉松比賽時,沒有做任何準備,就懵懵懂懂跑起來。

 那是2009年的檳城大橋國際馬拉松賽,他穿了一雙尺寸剛好合適的鞋子。

 但跑步時,尤其是跑長距離,腳掌溫度會提升,導致血管與肌肉擴張,腳會逐漸“變大”。

 他跑著的時候,腳趾已經“被擠”得非常疼痛,他一再告訴自己“放鬆、繼續跑”,但另一方面也暗自對自己說:“跑馬拉松這種事,這輩子只做這次就夠了。”

 比賽關門時間7小時,結果他花了5個小時35分完成比賽,覺得很有成就感。

 不過,當他脫下鞋子一看,大腳趾指甲內已經發黑,一兩天后,指甲整個脫落。

 這是他生平第一場馬拉松,留給他最深刻的印象。

 雖然是個很“痛”的回憶,不過也算開了個頭。

 他很快就“忘了”跑第一次馬拉松的苦頭,以及自己說過跑馬拉松,一輩子一次就夠的事,隔年又參加了布城夜間馬拉松。

 儘管晚上開跑,但柏油路經過一天日曬,散發的熱氣讓人非常難受,他還是順利完成比賽,這次的“紀念品”是腳趾磨損。

 “無三不成禮”,接著他又到新加坡、香港、泰國參賽,也參加了我國其他馬拉松賽事。

 這時他已經對馬拉松“著魔”了,一跑不可收拾。

一句話激發跑步熱情

 周棟興跑馬拉松,並不追求圈內人所謂的“PR”(Personal Record,個人最佳紀錄)。

 他的目標只是在關門時間前完成比賽,所以每場比賽,他跑來都是很輕鬆和享受,對他來說,就是一趟跑的旅程。

 他坦承,像他這樣跑馬拉松,確實需要“有錢又有閒”才能做到。

 他是位退休人土,時間方面不是問題,但在世界各地跑了一年馬拉松,花費真的很驚人。

 他透露,自己有這種決心,去完成跑步的夢想,其實是有個“小秘密”的。

 有一次,他參加霹靂美羅半程馬拉松,有位年輕女性跑到他身邊,對他說:“I love your pace(我喜歡你的步調)”,然后幫他拍了幾張照片,就“奔馳而過”。

 他一時聽不清楚對方是說“pace”(步調)還是“face”(臉), 卻對這位女性留下深刻印象。

 后來,他把這件事告訴朋友,朋友正好認識這位女性,她是一位醫生,也是一位部落客。

 他閱讀這位女士的部落格后發現,她參加過很多馬拉松比賽,包括超級馬拉松、鐵人三項、慈善義跑等。

 儘管做為一位醫生,工作很忙碌,可是她每星期練跑50公里到60公里,她也在部落格里分享了自己練跑的技巧和心得。

 “我很欽佩她,她激發了我跑步的熱情,我也是因為參考她的一些跑步方法,才能夠一年里跑這么多場馬拉松。”

放鬆跑享受沿途風景

 參加馬拉松賽事,一般需要有規劃的長期訓練計劃,在參加每場比賽之前,也會進行特別賽前準備。

 周棟興為了完成一年跑30場馬拉松的目標,一直頻密參賽,根本顧不了什么長跑、中跑、速度練習等日常練跑,比賽結束時甚至沒有時間做“恢復練跑”(recovery run)。

 每場馬拉松賽事對他來說,既是比賽,也是練習,他採取“以一場馬拉松,訓練下一場馬拉松”的方式,跑完一場又一場比賽。

 比賽結束后,在那個國家或城市走走逛逛,就是他的“恢復練跑”。

 “有次在台灣跑,因為過后又要去其他地方參賽,沒時間做“恢復練跑”,所以比賽結束,就去夜市逛了一晚,當做‘recovery’。”

 他不是一位注重“科學練跑”的跑者,也沒有特別研究過什么正確跑步姿勢、跨步距離、離地動作等,幸運的是,除了第一二次跑馬拉松時腳趾受傷,就幾乎沒什么傷痛經歷。

 他跑馬拉松的唯一秘訣,就是放鬆去跑,享受沿途風景,當然,自己定下的目標,就是最大推動力。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427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