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中國報 - 十分專題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427

無法增值欠缺需求 遲早出國當馬勞?(第4篇)

$
0
0

報導:許雅玲 
圖 : 李文源、本報資料中心、互聯網

《十分專題》部落格:http://series888.blogspot.com

 大學生不值錢?遲早輸送出國當馬勞?

 對國家就業前景,一些持不樂觀看法的人士,包括資源經濟財務分析師潘力克均覺得,這只是“時間上”的問題。

 檳城韓江學院名譽院長拿督謝詩堅博士則認為,未來20年,大馬都不會發生輸送大學生出國當馬勞一事!

 至于留台聯總的副總會長方俊能,還有就業及創業組主任柯文煥,台灣留學生孫天美,美國留學生許運崢,都不約而同強調:目前還沒那麼慘,因為大馬輸出的都是人才,更需擔心人才外流!

 
謝詩堅表示,大馬人口少,只有2800萬而已,目前,還是市求人—找不到人才來填補工作空缺。

 “年輕大學生都沒有養家糊口的負擔,甚至還有家人養,就算找不到工作,亦不會離鄉背井到外國當勞工那般苦。畢竟,找不到高薪工作,可以打理家庭事業、創業、賣保險、做直銷,也能創出一番事業。”他說。

 方俊能和柯文煥均說:“全球化趨勢下,大馬不能鎖國,必須讓人流自由發展。人望高處,大馬留學生在外國結業后,找到發展潛能好的高薪工作,順理成章留下工作。”

 以台灣為例,外國留學生畢業后,允許留台工作一年。之后想繼續在台灣就業,必須拿到4000令吉左右的薪資,才能獲批工作准證。4000令吉,這在台灣屬于高薪,企業公司願意支付大馬留學生高薪,自然是看中他們是“人才”!

無法自我增值

 “本地大學生,有能力的都會往外國發展,留在大馬的不是最頂尖的人才。假如國家無法創造更好的就業環境,大學生無法自我增值,輸送大學生出國當馬勞的可能性很大。”潘力克說。

 2011年,大馬人才才機構(Talent Corp)展開人才回流計劃(REP),在3年內就批准2500項大馬專才回國服務的申請。其中一個促使大馬專才回國的原因,是有機會在國內公司擔任高職,或擔任可影響公司發展及成功的職位。

 大馬人才回來,馬上升格當教授,這的確很吸引。可是,本來在外國從事科研工作的人才,回到大馬后,發現大學基本設施不足,周邊產業也支持不了科研工作,不能繼續發揮才能,結果大失所望。

大學生優勢不再

 最讓留台大馬人引以為傲的潘健成,大學三年級就跟隨老師做研究、順理成章進入老師成立的公司,26歲出來創立群聯電子,研發出全球第一顆單一芯片隨身碟(Pendrive)。他響應政府號召,在檳城投資先進工藝,可惜,周邊產業卻無法輔助他的事業,實為遺憾。

 也因此,潘力克坦言:“大馬想留住人才,或者吸引人才回流,確實很難達成。”

 曾幾何時,多元文化環境下成長的大馬人,具有很強的語言能力,並且能快速適應各種職場環境,成為全球企業最想招攬的人才。甚至,許多頂尖國際企業都由大馬人掌舵。

 可是,這已不再是大馬大學生的優勢了!很多國家已栽培出本身所需的優秀人才,大馬大學生想逐鹿全球職場,皮還得繃緊了!

求過于供暫穩人心

 就算有政經文教人士拍胸口表示:安啦,大馬不會輸送大學生出國當馬勞。可是,誰能放下這個疑慮?

 台灣有更民主的生活、更好的產業鏈接,有和先進國家更類似的制度,可是,台灣還是發生薪水倒退,造成畢業自二、三線大學的年輕人,領取低階工作簽證,投入新加坡、香港、澳門等地的旅游、餐飲服務業,擔任低技術成分的基層勞動工作。

 難道“輸入400萬外勞,輸出200萬人才,用人才換外勞,產業無法升級”的大馬,真的不必杞人憂天?

 “我正面看待這個課題,畢竟大馬就業市場,還是市求人,有很多工作空缺,不必出國當勞工。”方俊能笑說:“每年畢業的大馬留台生近2000人。想找留台生工作的大馬企業,都會在留台聯總網站上張貼征聘廣告,可是,雇主的反映是:前來應聘的人很少。”

 今年5月17和18日,大馬人才機構將在台北中國文化大學校園舉辦招聘會,為大馬私人企業和公司,招攬具有合適專業的大馬人才。其中,雇主表示願意高薪聘請擁有電機、半導體工程技術的大馬專才。

 目前,大馬留台聯總共有5萬名會員,會員從未抗議:找不到工作,或者薪資待遇被虧待。甚至不久前,柯文煥和方俊能和年輕學弟妹聊天,了解到他們都很滿意本身工作,這可是讓兩人高興不已。

人才外流有積極一面

 大馬求職網站JobStreet.com行銷主管許運崢認同:大馬人才到海外工作,不一定是壞事。首先,這證明了我國人才的價值:具有國際視野,學識技術好,獨立性強。

 換個角度,將之視為“人才循環”,並且做好吸引這些掌握先進技術的人才回國服務。他們在海外的豐富經驗,最終將帶動國家發展。

 綜合各項就業調查,不難發現:對于Y世代大學生而言,選擇在哪裡打工,除了薪資福利和貨幣兌換率的考慮,更重要的是本身的工作興趣、職場上的學習機會、工作上挑戰,也是他們留守職場的考量因素。

 很多越堤到新加坡工作的大馬大學生坦言,選擇到新國工作,主要因為當地治安良好、公共交通系統完善,各種設備便利。

 “留住大學生人才,大馬政府和企業,必須多下功夫,創造更佳就業環境。雇主想為企業注入活力,他就必須適時調適薪資,才能吸引年輕大學生加入。”他說。

找不到好工作就自創業

 國內找不到好工作,又不願出國,大學生該怎么辦?

 從小就有創業精神,乳臭未干的年紀,就把叔叔的藏書搬出來,租借給鄰居朋友的柯文煥說:“我鼓勵大學生創業。”

 台灣大學一畢業,柯文煥就進入當地一間電子企業工作,不只因為薪資福利好 ,更重要的是,公司要聘請新人到大馬成立分公司,符合父母要他返馬工作的期盼。

 1999年,柯文煥正式創業,從事電子零件批發行業。由始至終,他都鼓勵大學生創業,因為,“打工容易消磨人的意志,創業能把激勵人將潛能發揮到極致。顯然,創業對社會貢獻更大。”他笑說。

 他和方俊能強調:並非每位大學生都有興趣創業,有的適合當公務員,有的適合當打工一族。不管做出何種事業選擇,最重要還是:工作愉快!

 方俊能補充,“過去,去台灣讀書都是念大學,不過,近年來,更多大馬學生選擇技職教育。畢業后,除了打工,他們還可創業當老闆。像牙體技術,發展潛能好,值得介紹給大馬學生呢。”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427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