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中國報 - 十分專題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427

大學生要不到高薪 錯在自己及國家政策(第3篇)

$
0
0

報導:許雅玲 
圖:攝影組、本報資料中心、互聯網  

《十分專題》部落格:http://series888.blogspot.com

 大學生不值錢?原因有哪些?

 成熟的大人說,大學生不值錢,他必須責怪本身競爭力不如他人,而不是指責雇主只願支付低薪。

 對此,檳城韓江學院名譽院長拿督謝詩堅博士、拉曼大學媒體系講師孫天美和資源經濟財務分析師潘力克,不約而同坦承:大學生自己確實沒做好就業準備,態度、技能和表現差強人意。

 要不到高薪,大學生責無旁貸。不過,這也不能全怪大學生,歸咎起來,還是國家政策的錯!

“我面試的大學生,大多數沒有責任感。即便簽下聘書,還可以爽約,甚至,連‘我不來上班’這句話,都不通知你。”潘力克說。

 超過半數的求職大學生,個人資料準備不齊,甚至,他們干脆把應聘上一份工作的資料帶過來,連錯誤都懶得去改。

 “他們根本不懂應聘職位的工作需求,純粹心想:我一把獵槍打出去,隨便打中一個都行。這種求職態度,怎能讓雇主有信心聘用他們?”

 說回大學生的軟硬實力,最讓雇主印象深刻的還是:不管書寫或對話,職場英語能力差!

 關于學識方面,金融經濟系畢業生不會計算現金流,這足以讓面試者瞠目結舌。

 “我遇到的大學生,有傑出表現者為零,都是勉強合格。假如不聘用他們,上司便要做完百分百的工作,聘用他們,至少可減少一些工作量。”他苦笑。

攸關國家經濟結構

 回看從前,互聯網還未普及的年代,大學生的求知欲較強,他們會主動追求知識,了解問題,思索答案。

 “現代大學生,學習意願低,上司請他找個資料,馬上面有難色:我不懂怎么找。或者,找資料方式出錯了,便說:找不到。就算上網找到龐大資料,也不懂得辨別資料真偽。”他說。

 當然,大學生能力低,自然起薪低。但這不能全怪大學生。歸咎起來,低薪是國家經濟結構問題。

 在勞力市場,薪資和生產力相稱。生產力又由工作所需要的技術難度來決定。具體來說,科技、醫學、會計、工程等領域的生產力,必須由專業人士來負責,普通技術勞工難以取代他們的工作,因此,雇主願意支付他們更高的薪資。其他一般領域,只能領一般薪酬。

 “獨立半個世紀,大馬仍處于中低價值鏈,著重利用低價勞工生產初級產品,結果是:外勞拉低大馬薪資!假如政府無法推動高收入性質領域和工業,創造高價值服務,便無法帶領國民達致高收入目標。大學生不值錢,將持續循環。”潘力克還是苦笑。

填鴨式教育扼殺大學生創意

 謝詩堅、孫天美和潘力克,不約而同強調:我國填鴨式的教育制度,無法栽培出獨立和有創意的大學生。

 就連國中老師亦坦言,現在的高考(SPM和STPM)水平,比1970年代低了兩成,但拿A的門檻卻變低。加上為了普及大專教育,只要高考成績有5個優等,並且付得起學費,資質平庸的學生都能入讀大學。

 畢業后,雇主要“一”,平庸的大學生便跟著手冊做出“一”,不會創造“一”之外的驚喜,這讓雇主覺得:既然不必做決策,請個高中畢業生,讓他們跟足手冊做事即可。

 潘力克透露,“基礎不強的大學生,如果沒法在大學期間增強學識和能力,畢業后,自然無法和其他大學生競爭,結果高不成低不就。假如自覺能力高,他們會在最高學術欄上自動降低資格,以求符合工作。”

 “學生水平下滑,和師資水平下滑是對等的。一些著名大學的教授,學術水平平庸,如何冀望他們教導出具競爭力大學生?”他說。

過度保護年輕人難自立

 為人師表的孫天美說:“現代父母過度保護子女,他們覺得:我們苦過了,不能讓子女吃苦,一定要讓他們過上最好的生活。”

 子女要買名牌球鞋,大馬父母只有兩個反應:要嘛買,要嘛不買。換成歐美父母,他們會答應子女:我可以贊助一半,另一半你自己想辦法解決。西方子女的解決方法,便是打工存錢。

 大馬父母過于保護子女,造成孩子沒有機會面對挫折,不懂得承擔任務,或者學會和他人協作相處。甚至,子女惹出一堆麻煩,都是由父母去收拾殘局,造成子女遇到問題時,都不會絞盡腦汁去解決問題,只會鑽牛角尖。

 謝詩堅補充,“職場上,公司只準備支付千多令吉起薪給平庸大學生,這還不如高中畢業生的薪水。這些大學生,就算不工作,還是有家人養,不滿意薪水,干脆不工作。”

無法培養獨當一面人才

 謝詩堅表示,我國在培養人力資本的努力上,算是“失敗”,因為無法培養出能夠獨當一面的大學生人才,以應付企業公司的人力需求。

 “目前,大馬大學生人數太多,不過,因為文科畢業生多,他們都無法擔任科學、軟件、硬體、高科技領域的工作,必不可免讓外國投資者覺得:大馬科技人才,達不到我們的意願和專業需求!”

 不過,我們也不必妄自菲薄:大馬的大專院校,還是栽培了不少人才。只不過,個別的大專學府,有不同的側重領域,不管是側重美術設計,還是專注資訊工藝或多媒體技術,均可為業界提供特定人才。

 實際上,每年有約20萬名大專院校學生畢業,但政府只能提供一部分工作空缺,當不了公務員的,只好往私人企業求職。而在現實商業環境下,就算有一紙名校文憑,倘若能力達不到雇主要求,仍會被拒門外。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427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