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中國報 - 十分專題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427

政策和制度保障權益 多元國族公平對待 (完結篇)

$
0
0

報導:涂素燕 
攝影:劉潔雲

《十分專題》部落格:http://series888.blogspot.com

新加坡不只是個多元種族國家,還是一個多元「國族」的移民國家。

新加坡標榜種族平等和諧、多元文化、和而不同。

這一切,並非說說而已,都有白紙黑字寫成的政策和制度,保障各族權益……

走在新加坡繁忙的街頭,滿目皆是各種膚色的人:黃皮膚、棕色皮膚、白皮膚、黑皮膚。

 他們可能來自中國、馬來西亞、印度、印尼、菲律賓、歐美國家等;不管他們本來來自哪里,現今可能都是新加坡人。

 新加坡脫離我國時,是個主要以華人、馬來人、印度人組成的多元種族國家,這些年,新加坡大量接收外來人才,成為一個多元“國族”的移民國家。

 該國《國家信約》強調:“我們是新加坡公民,誓願不分種族、言語、宗教,團結一致,建設公正平等的民主社會……”

 該國政策和制度,保障新加坡只有一種國民,就是新加坡人,不管你來自哪一個國家,是哪一種種族,都可以得到平等待遇。

 新加坡人口中,華人佔了多數,但是其他“傳統種族”馬來人、印度人的語言權益,同樣受到重視。

有4種官方語言

 新加坡人民日常生活中多數講英語,政府機構、學校教育一般也用英語為媒介語。

 許多人可能不知道,該國有4種官方語言,分別是英語、華語、馬來語、淡米爾語。

 目前,新加坡公路旁的一些地圖、公共交通的告示牌等,都有四語對照。

 新加坡新移民組織,華源會總會秘書長李亞男表示,新加坡官方多數使用英語,可是民眾有問題,打電話到政府部門,也可以找到說華語的人。

 新加坡有一些政策,是採用種族比例原則,比如組屋分配、國會議席分配,但目的是為了保護少數族群權益,避免各族群自建社區或邊緣化,而非多數民族優先。

 新加坡國民結構比我國還複雜多元,但並不影響政治穩定,而且吸納外來人才,多元文化形態,一直是該國發展的最大動力。

人人平等就業受教育

 記者訪問數位在新加坡定居及入籍新加坡的大馬人,他們一致認為,新加坡在政策和制度這把大保護傘之下,是個平等的國家。

 新加坡政策,保障國民平等就業、接受教育的機會,在職場上和學府,沒有人會問你的膚色、宗教、原來來自哪個國家。

 陳慶炎是位商人,他表示,新加坡沒有固打制、沒有官僚作風,這個國家做生意成立公司,只要按照手續上網注冊就可以,非常方便有效率。

 該國的公共工程都是公開投標,“就算我是永久居民,但只要符合條件,也可以中標,這里的制度都是透明的。”

 多數受訪者認為,不是所有新加坡人都歡迎新移民,但是這種情緒沒有反映到職場、公共領域,他們在職場上都不曾受到歧視或不平等對待。

 然而,他們坦承,在新移民當中,新加坡本土人還是比較喜歡大馬人。

 大馬人在文化、生活習慣、語言方面,畢竟跟新加坡人很相似,比較容易融入當地社會。

 巧如來自大馬柔佛,在新加坡生活十多年,目前是新加坡公民,儘管如此,每次有人問到她的國籍,她都會說,我來自馬來西亞。

 她表示,新加坡人就算知道她來自大馬,依然對她很友善。

 “許多新加坡人都很喜歡大馬人,大馬人給他們的印象,很勤勞很好。”

僅一部分人排斥新移民

 儘管新加坡有完善的政策和制度,保障國民平等,但我國南方大學學院副院長何啟良教授認為,部分新加坡人還是排斥新移民。

 “新加坡各族的和諧關系,平常沒有多大問題,但一旦發生個別事件,媒體做成頭條大肆報導,新加坡人的仇外心態就會顯現。

 他以“法拉利撞死人”事件為例,這起涉及中國富少的車禍,引起新加坡網民、媒體、社會組職熱烈討論,觸動該國人民對新移民的敏感神經。

 兩年前,一輛紅色法拉利跑車在新加坡市區超速闖紅燈,撞上一輛德士。

 法拉利車主當場死亡,德士司機和車內的日本乘客,送醫后不治身亡。

 法拉利車主是中國四川人,當時正在申請新加坡永久居留權。

 他表示,為了避免國民跟新移民,因為生活習性、文化等差異發生衝突,新加坡政府在種族和諧方面做了許多努力。

 新加坡政府非常支持一些新移民的宗鄉會館、組職等,這些組織經常會舉辦一些“認識新加坡”的活動,讓新移民更了解和融入該國文化。

 但他認為,成年人的生活習慣和心態已經定型,不容易改變。

 從早年的華巫印三大民族,到近年的“世界國族”,新加坡建屋發展局(Housing Development Board,簡稱HDB)分配組屋時,會把不同族群的人混合在一起。

 這是為了讓不同族群生活在同一社區,以便了解彼此宗教、語文、文化、傳統上的差異。

 基本上,新加坡“傳統”三大民族,在同一社區生活,並沒有太大問題。

 但是,一些新加坡人還是不歡迎來自中國和印度的新移民。

 根據英國廣播公司(BBC)報導,新加坡一些房東,對印度和中國移民有租房歧視。

 一些房地產租賃網站房源信息一欄,明確注明,不租給印度人和中國人,一些則直接注明,只租給新加坡人。

 新加坡憲法明文規定禁止種族歧視,可是在生活或私人領域,畢竟不容易制止民眾對移民的歧視。

教育體系多元一體

 何啟良教授認為,新加坡本土人跟新移民的關系相當脆弱,但他認為,新加坡現有的“多元一體”教育體系,可以幫助新移民的下一代融入新加坡社會。

 新加坡以英語做為國民共同語言,以及學校教學媒介語,但也積極推行雙語多元教育。

 該國的政府中小學,有三種雙語教育組合,即“英文華文”、“英文馬來文”、“英文淡米爾文”,政府平等對待各種語流教育,提供相同教育資源。

 不同族群的學生,學的是不同母語,但都在同一所學校上課,共同參加課外活動。

 在這種教育體系之下,各民族或“國族”的孩子,從小一起成長,不分種族和原來的國籍 。

 “我的兩個女兒,在新加坡學校都有很多新移民同學,小孩之間很容易融合,不會問你來自哪里。”

 他相信,新移民下一代,在新加坡教育體系和生活環境之下成長,會成為真正的新加坡人。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427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