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報導:許雅玲
圖:攝影組
《十分專題》部落格:http://series888.blogspot.com
35歲的你,有沒有想過,總有一天,自己體力衰退,會成為被照顧者。
很多還未成為“家庭照顧者”的朋友,聽到這些問話,馬上甩手搖頭:別問我,沒想過,也不願去想。他們的反應,在情理之中,意料之內。
家庭中的小女兒艾薇,從沒想過,有一天,她會成為家庭照顧者,因為上有兄姐,根本輪不到她來照顧。
4年前,母親突然病倒,兄姐都無照顧意願,照顧的責任自然落在住在同一個屋簷下、單身小女兒身上……
“一直以來,父母都很健康。母親還幫忙兄姐照顧孫子。”艾薇透露:“就算在2007年,父親病倒,我只是覺得:沒關係,我只要照顧到他康復就好。”
2007年,艾薇父親因為胃不舒服,吐了大量青色的水,開始進出醫院。當時,單身又和父母同住的她,自然而然挑起照顧父親的責任。前后兩年半,父親反复進出醫院,艾薇亦反复向公司請假照顧父親。
“醫生說父親的胃分泌太多,必須從鼻子抽出來。通常,住院兩天,父親便康復。返家一段時間,卻又發作。后來,細心觀察父親健康狀態,匯報醫生后,才發現:病根不在胃部,而是便秘。對症下藥,父親完全康復。”
當時,因為還有能幹的母親,一起照料父親,艾薇並不覺得:照顧很困難。在2010年,母親病倒,艾薇還是覺得:“母親會很快康復,然后進入她最愛的廚房,下廚煮給我們吃。”
豈料,母親病情反复,偶爾精神抖擻,要求艾薇購買食材讓她下廚,但很快又病懨懨。
“母親的病情,時好時壞,因為三天兩頭要向公司請假,自己都覺得對不起公司,便主動辭職,變成全職的家庭照顧者。”她說:“說實話,從來不必照顧人的我,突然全職照顧老人,壓力大到喘不過氣。”
細心的小女兒,非常懊惱:醫生,為何我母親的病一直不能好?后來,病患家屬和醫生終于弄明白:這是心理病。
照顧心理病母親
話說至此,艾薇開始一言難盡,“照顧有心理病的家人,真的非常辛苦。母親天天帶來不同的刺激:一下這裡痛,一下那裡有事,一定要看到醫生為止。也因此,她吃過的藥物,最高紀錄多達五十多種。”
知道母親的心病后,對症下藥,吃的藥物才變少。但是,艾薇不敢掉以輕心:“現在的我,變得容易緊張,因為不懂得下一刻,母親又有怎樣的不安。”
照顧烹調手藝高超的母親,艾薇最大的煩惱是:永遠達不到母親滿意的煮食水平!4年來,因為煮食不合胃口,母親嚴重掉磅,現在只有36公斤,瘦到母親一直嫌自己“醜”,不願出門見人。
“說起來,除了出門看醫生,我每天的時間,都是花在準備三餐。”為了母親,艾薇下定決心,努力鑽研食譜,煮出讓母親胃口大開的飲食。
為了父母必須撐下去
不管白天或夜晚,心理病患者很難休息或入睡。每個白天,艾薇母親會要求艾薇:“你要陪在我身邊。”
也因此,艾薇必須等至母親進入房間睡覺,才能開始兼職工作到凌晨。
“我很幸運,前老闆體恤我的情況,晚上開通公司伺服器,讓我兼職工作,還介紹很好的兼職讓我做。減輕我的經濟負擔。”艾薇說。
忍不住問出口:你的兄弟姐妹,不必出力照顧父母,為何不要求他們分擔?那你就不必兼職工作。
如果緊急外出解決工作上的問題,二姐會上門幫忙照顧母親。最令她欣慰的是,弟弟會主動說:明天我休假,可以照顧母親,你出去工作。甚至,他的工作穩定后,還大力金援艾薇。
全天候照顧有心理病的老人,還要兼職來支付醫藥費和生活費,艾薇一度精神崩潰,憤而一走了之。最后,還是于心不忍:誰來照顧媽媽,馬上返家。
“那次過后,我將全副精神放在兼職工作上,拼命賺錢,將悲憤化為食量,找好朋友訴苦。我是這么鼓勵自己:我不可以倒,不然父母會很慘,我一定要撐到底。
久而久之,壓力成自然。雖然單身,但我覺得自己變成家庭主婦來,每天忙于家務。家庭主婦也不錯,也有不少樂趣……”艾薇笑著說,但她聲音是苦的。
獨自承擔眼淚心裡流
沒有人天生就會照顧老人。
艾薇說:“我一直是邊照顧邊學習。感謝二哥的幫忙,讓沒有正職的我,順利貸款購買現在的公寓。”艾薇說:“購買公寓,是想讓父母從擁擠的板屋搬出來,讓母親有更好的養病環境,但對父親是抱歉的,因為他沒法自在找朋友串門子。”
搬進公寓后,我要求家人分擔費用,聘請家庭幫工來幫忙照顧父母,過了一段輕鬆的照顧生活。工人辭職后,艾薇又陷入水深火熱的日子:煩病、煩錢、煩工作、煩煮食。
“平時,我會積極提醒兄弟姐妹:多來關懷母親。起初,我試過,早上把母親送進安老院,晚上放工后接她回來。可是,母親很害怕:這裡有人死去。最后還是帶回家自己照顧。“
艾薇坦言,“我真的沒想過,照顧母親,我這名小妹竟然會變成主要的家庭照顧者。”
夜闌人靜,回想4年的家庭照顧者生活:失去朋友,失去生活,艾薇欲哭無淚,“我好想放假休息,睡到自然醒。試過,讓家人暫時照顧母親,但母親回來后,身心狀況更惡化,她會投訴:我不要他們照顧,他們都不懂我……的確,家人不懂母親要吃什么藥,不懂忘記吃什么藥,會有什么反應。我沒法放心讓別人照顧母親。”
同理心了解母親苦痛
家庭照顧者的辛酸付出,請不要不聞不問。
家庭照顧者的心酸說不完,被照顧者的心裡也不好受。看到照顧者笑容變少,感受到照顧者日益崩潰,老人只能強顏歡笑,故作堅強:我沒事,我很好。實際上,嘗盡人情冷暖的老人,因為變老,難免出現失落、分離焦慮等情緒或行為反應,他們其實很辛苦。
曾經,經濟壓力和精神壓力,一度讓艾薇這名家庭照顧者,患上心理病。
“患病時,我每分每秒都在害怕擔心,無法下廚做飯,甚至緊張至暈倒。幸好父親懂得急救,不然后果不堪設想。我選了母親的心理藥來吃,內心才稍微安定下來。”
原來,艾薇也患上心理病了。患病,讓這名女兒又痛苦又感激,“生病,讓我同理母親無由來的疑心害怕,更加耐心去開解和支持母親。幸運的是,我們母女遇到好的心理醫生。我一有疑問就電郵醫生,醫生也很快為我解答疑難。通過電郵互動,我不需小小事都要折騰帶母親去掛門診,並且更有效率地掌握病情。”
身心靈療法解開心結
今天,艾薇比較擔心母親的生理病,因為去年8月,政府醫生確診:大血脈腫大,需要開刀。
好不容易向政府福利部申請到4萬令吉的手術費,醫生卻拒絕開刀。轉去咨詢私人醫院,手術費要6萬令吉。
苦不堪言的時候,有私人醫生告知:你的母親的情況,還不到非開刀不可。艾薇沒有因此放下心頭大石,還是保持警惕。
她繼續訴說:“親戚上門,會怪我,就是你百般遷就母親,才讓她變成依賴。我真的百口莫辯。心理病,受到言語刺激,會惡化。我能怎樣?”
照顧和被照顧的人,精神壓力達到崩潰時,只好抱著哭泣,互相安慰,“媽媽,你不要覺得拖累我。因為有你在身邊,我才能叫一聲媽媽,才能聽到你的回答。”
“照顧母親,除了是回報親恩,更多是我的私心:希望母親陪我久久。所以,不管多苦,我都不在乎。”她坦言。
最近,艾薇採用身心靈療法,幫助母親解開心結。療愈雖慢,但看到母親比較舒坦,她喜極而泣:守得云開見月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