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中國報 - 十分專題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427

放開限制學自律 做錯才有機會糾正 (第1篇)

$
0
0

報導:潘有文
圖:受訪者提供、互聯網

《十分專題》部落格:http://series888.blogspot.com

 你愛孩子,但你瞭解他們嗎?

 只有經過不斷的溝通,才能瞭解對方,親子之間,如果缺少聆聽與溝通,問題就來了,尤其是中學時期的孩子,如果思緒走差,可能使得父母終生后悔。

 孩子進入青春期,已不能只是責罵和限制活動而已,從溝通中理解他們,才最重要。

 從梁素珍和其孩子的親子關係個案,或可讓我們找到更多答案……

全家都有共同嗜好,正是親子溝通最好的方式之一。

 蔡維泉和梁素珍育有兩名子女,分別是16歲的兒子蔡勵瀚,以及15歲的女兒蔡勵馨,一家人都愛看電影,因此時常結伴上電影院。

 “我們試過一天赶三場電影,什么電影都看,有時想要看,就即刻去買票。”媽媽梁素珍表示,看了電影后,一家人就會在一起分享看電影心得。

 電影是他們溝通的橋樑,任何類型的電影都能吸引他們入場,即使是動畫電影,蔡家老爸老媽也看得津津有味,兩個孩子更是全情投入;回到家中,就會各自發表對電影看法,談個不亦樂乎。

和孩子分享生活

 能夠分享自己的想法,原本就是一件快樂的事,它是一種溝通,不一定要對方認同自己的看法,但卻能抒發彼此內心的感覺。

 對蔡維泉夫婦來說,能和孩子分享生活,至關重要,因此,身為母親的梁素珍,從兒子5歲開始,就轉了一份工作,投入一個只需工作半天的教育行業,可以有較多時間親近孩子。

 孩子的成長路程,父母其中一人長時間陪伴,不只是因為易于管教,或也可減少溝通障礙。

 雖然,她常在孩子身邊,但她相信或還有一些不瞭解孩子的地方,需要再加一把勁,用開放的方式與孩子溝通。

 不少父母管教孩子,都有自己的一套規則,梁素珍坦言,對于孩子,她也有家規,例如限制孩子玩電玩,以及溫習功課的時間。

放開孩子的手

 從自律角度來看,這是引導孩子的一種方式,給他們一個方向,讓他們曉得適可而止。

 隨著孩子跨入少年階段,禁止或限制已不是適當的方法;梁素珍也明白這個道理,逐漸放開限制,讓孩子自己選擇。

 放開孩子的手,也是一種教育和溝通;當梁素珍的兩個孩子,開始可以自己做決定,反而懂得自我克制,例如,梁素珍原本規定只有星期四、五、六才可以碰電玩,取消這些規定后,孩子反而能夠拿捏時間,不會沉迷電玩。

 她與女兒蔡勵馨,親子間互動頻密,關係極佳,即使當天發生一些事情,母女雙方各持己見,臨睡前,女兒依然會親親媽媽,所有的不快一掃而空。

 生活每個細節,都是親子溝通的機會,如果一直擔心孩子犯錯,希望他們不要誤入歧途,處處讓孩子碰上愛心建造的牆壁,也許才是問題的根源。

 “孩子做錯,不要緊張,這不是天要塌下來;因為他們做錯,才有機會糾正他們。”梁素珍表示,孩子沒有犯錯,就不知道他們的問題在哪裡,沒犯錯未必是好事。

 因此,對她來說,不會阻止孩子做想做的事,先讓他們自己去經歷,然后才以溝通的方式,引導他們做決定。

透過溝通贏取信任

 孩子未能明白父母的安排,但因為后者願意說清楚,才能贏得孩子信任,願意跟隨父母的引導。

 蔡勵瀚和蔡勵馨兩兄妹,對于父母提出的一些要求,可能並不完全理解原因,但由于父母願意與他們溝通,因此,並不會拒絕父母的提議。

 舉例,兩兄妹從小就已學習彈鋼琴,但由于鋼琴考試中,附有演唱部分,母親希望他們到音樂學院學習唱歌。

 最初,蔡勵瀚並不想學習唱歌,然而母親一番話,使他願意嘗試。

 原來,梁素珍告訴兒子,社會已有很多相同能力的人,如果擁有多一項技能,就能具備多一些優勢。

 蔡勵瀚覺得母親這一番話不無道理,于是決定學習唱歌,現在反而愛唱歌勝于彈鋼琴。

 “現在,在學校,老師偶爾會叫我唱歌,同學也會給我鼓勵。”他因此得到意料之外的滿足感。

不阻交友見機提點

 中學階段,孩子開始與不同朋友交往,偶爾相約外出吃飯、喝茶、逛街、唱卡拉OK,父母難免會想知道孩子交了哪些朋友。

 梁素珍不想讓孩子覺得她“管太多”,並沒有干預孩子的社交生活,但又有些擔心他們會交到哪一種朋友。

 因此,她除了與兒子溝通,瞭解他有哪些朋友,如果有時間,還會當司機,載他到購物廣場和朋友相聚,然后為了不打擾兒子的“歡樂時光”,就和女兒在廣場內逛街,等待兒子和朋友玩得盡興,才把兒子接回家。

 天下父母心,為了與孩子保持良好關係,付出了時間,無非就是希望孩子不要感覺受約束,可謂用心良苦。

 青少年人對男女情愛好奇時期,情竇初開,或會找異性朋友談情說愛;雖然,梁素珍不會阻止,但也不會鼓勵,只是希望瞭解孩子的社交網絡,給予適當的意見。

 中學生對于朋友與愛情的觀點和態度,往往是父母和孩子之間的大石,壓在兩者之間,不能妥善處理。

 這是由于父母和孩子從不同的角度,看待年輕人的友情和愛情,觀點不同時,難免引起磨擦,因此梁素珍才會小心翼翼處理。

幽默,也是一種溝通

 在媽媽眼中,蔡勵馨比哥哥蔡勵瀚活潑好動,在女兒眼中,父母又是如何呢?

 雖然父母倆各有不同的性格,但蔡勵馨認為兩人都一樣幽默和有趣,常會逗她發笑。

 “他們都很好笑,有時講笑話或著做一些有趣的動作,都會讓我瘋狂大笑。”父母像是開心果,這讓他覺得父母很逗趣。

 一般父母,尤其是父親,對于已是少年的孩子,如果平時少有溝通,連笑容都極少見到,但在蔡勵馨心中,父母的幽默成了另一種溝通方式,減少了兩代隔閡。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427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