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報導:潘有文
圖:楊淦翔、互聯網
《十分專題》部落格:
但是,在這些“大只佬”風光背后,有不少人可能是依靠類固醇(Steroid),即打針或吃藥“催谷”出來,其后遺症可能是引發腎、肝、皮膚問題,甚至可能造成死亡!
健身靠自己,不是靠類固醇,聽聽資深健身教練授招,指點健身人士適當的健身方法!
馬來報載,一名擁有豐富健身經驗專業培訓顧問阿末扎基指出,我國越來越多年輕人,為了維持樣貌和肌肉美感而使用類固醇,嚴重威脅自身健康。
健身運動鍛煉身體,讓人擁有健康體魄,但為何一些健身人士,尤其是年輕一代,卻要使用類固醇產品呢?
“他們是要滿足自己。現在很多年輕人,看到身旁朋友肌肉迅速變大塊,自己也想這樣。”本地資深健身教練兼健身中心股東鐘國威指出,當年輕人發現使用類固醇,能比食用健身奶粉(Protein)更快達到效果,就會選擇前者。
一般上,健身人士除了進行肌肉訓練,都會配合教練指示,服食健身奶粉或輔助品,讓身體肌肉吸收蛋白質,增大肌肉和力量。
成績胥視體質
鐘國威指出,想在短時間內增大肌肉的人,可能就會考慮使用類固醇,其效果與只吃健身奶粉者,有極大的分別,“類固醇可增加力量,其次是體力恢復很快,做了一套健身訓練后,還有力氣做第二套訓練。”
一般人完成一套健身訓練,因為過于疲累,需要休息一段時間,才能繼續另一套訓練;但是,類固醇服用者大多數不需要休息,可以繼續健身。
“開始健身后,3至6個月可以看到成績,有些人需要8個月至一年,視各人體質而異。至于使用類固醇,可能三個月內或更短時間,就可以看到身形和肌肉完全不同。”鐘國威坦言,時間越久,就越能看到使用類固醇和健身奶粉的差別。
每個人體質不同,因此使用類固醇者,其副作用也先后有別,有人可能5年內就出現症狀,也有人可能二、三十年后才發病。
鐘國威舉出一個例子。一名30多歲的健身中心老闆,未健身前,身材瘦削,后來可能使用類固醇,突然肌肉暴長,前后判若兩人。
享受健身過程
雖然,這名老闆是健身人士,按理說應該精神健旺,但鐘國威每次見到他,都是一副昏昏欲睡的模樣,而且脾氣也很暴躁,同時也有嚴重皮膚問題。
“健身者要問自己:你想得到什么?你不只是要增大肌肉,而是要健康。許多人身體有狀況,練習健身后有所改善,就不用看太多醫生。”他說。
對于年輕一代健身者,他苦口婆心地勸告:健身結合飲食、訓練和睡眠,再輔以健身奶粉,一樣能到看到成績!
雖然,健身者不使用類固醇,需要付出比服用類固醇更長的時間,才能達到出色的健身效果,重要的是,懂得珍惜和享受這個過程,並且從中找到健康!
為了競賽使用禁藥
類固醇共分為數種,目前健身人士使用人工開發的合成代謝類固醇(Anabolic Steroids,也稱蛋白同化雄性激素類固醇,Anabolic Androgenic Steroids),作用與睪丸激素相似,它與用作醫療用途的皮質類固醇(Cortico steroids)相反,前者具有極大的副作用。
長期使用代謝類固醇,可能使男性睪丸小、性欲萎縮、骨質疏鬆,而且或會患上心血管疾病和癌症。
健身運動圈子中,使用類固醇的人,都知道其副作用,但還是有不少人為了比賽或炫耀肌肉,選擇使用類固醇。
“一些人參加健美比賽,如果沒有吃類固醇,可能是自己騙自己。”鐘國威感嘆地說。
部分參加健身比賽的健美運動員,為了長期與其他選手競爭,保持超大美肌,使用類固醇成唯一途徑。
在體育界,類固醇屬于其中一種興奮劑(Stimulant Drugs),禁止運動員使用。
鐘國威認為,健身運動員可能在比賽半年前停止使用,這樣才能通過藥檢,以保住參賽資格。
林忠寶:勤鍛煉不打針吃藥
31歲的林忠寶,一年半前開始健身,現在身材健壯,手臂結實的肌肉線條,令人不禁多看幾眼。
他能練到這樣的成績,歸功于一星期三天勤力鍛煉,配合教練指導食用健身奶粉,“還有,教練教得好。”
其實,當他想健身時,家人有一些意見,擔心他不是高個子,一練下去,變成滿身肌肉的“大只佬”,體型會不協調。
簡單的說,家人擔心他使用類固醇,練得一身壯碩肌肉,變得很難看。
從一開始,林忠寶就不把打針和吃藥(使用類固醇)考慮在內,他想要健康的身體,以及穿上衣服時,看上來很好看,就非常滿足了,因此最終還是加入健身行列。
目前,他已從清瘦體型,變成63公斤的壯男,未來繼續依照他的體型標準,即68公斤的重量努力,讓身材更加健碩。
傳授同好健身經驗
在Body & Fitness健身中心,Max(鐘國威)工作可忙得很,他是股東之一,也是資深健身教練,需要指導不同健身者,規劃和調整學員的練習進度。
談到健身原由時,原來與他朋友的“胸”有關;當然,對方是一名男生。
當時年僅17歲的他,對于朋友為何能有大胸膛,感到非常好奇,后來得知對方常在家中練習伏地挺身,于是他也開始練了起來。
不久之后,他發覺這已不能滿足他的要求,由于當時健身中心費用較高,他只能到一間高級公寓的健身室,每月付了七、八十令吉,操練自己的身體。
后來,一些健身朋友告訴他,健身最終要到健身中心,才能真正達到目的,他就向家人商量分擔健身費用,開始了真正健身生涯。
累積了健身經驗后,他選擇成為健身教練,現在又與友人張秀瓊合開健身中心,一面健身一面當教練,又能當成是事業,可謂一舉三得。
按部就班勿求速成
年輕人愛“玩Gym”(健身),但幾歲開始才適合呢?
鐘國威指出,歐美國家的標準是15歲就可以開始健身,他建議大馬人開始健身的年齡,可介于15歲至18歲之間。
健身是長期的運動,需要持續不斷訓練,他說:“健身可以練到70歲都沒問題,因為是長期計劃,屬于比較安全的運動,反之,打羽毛球、踢球都有一定的危險。”
對他來說,健身需要耐心,配以系統訓練、良好飲食習慣、適當睡眠,以及根據教練的指示食用健身奶粉,就能使肌肉發達,身體越來越健康。
健身需要一步一步來,服食類固醇以求快速見效,副作用堪虞,因此,鐘國威語重心長地說:“健身,吃健康奶粉就足夠了。”
健身奶粉依指示吃
鐘國威表示,健身奶粉需要依照個人體質,以及訓練量食用,不能過量,也不要太少。
“如果訓練量大,健身者體型也大,就要吃多一些健身奶粉,如體型一般或較小,吃得剛好就好。”
他指出,由于健身奶粉提供身體蛋白質,如果攝取過多,腎臟無法排出多余蛋白質,或會影響身體。
明日
使用類固醇能在短期內增加肌肉和力量,除了吸引不少健身者使用,一些需要大量體力的運動項目,也捲入類固醇漩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