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報導:涂素燕
圖:受訪者提供
《十分專題》部落格:http://series888.blogspot.com
但也有人,因為動漫的啟蒙和推動力,而走出與別不同的人生路。
本地輕小說作家無憂,是一個喜歡看漫畫的女生,因為漫畫開始“同人創作”,走上輕小說創作這條路……
馬來西亞人未必熟悉朱學恆這個名字,但應該知道《魔戒三部曲》這部世界名著。
朱學恆正是翻譯《魔戒》而一炮而紅的台灣文壇寵兒,他是典型的漫畫孩童,以瘋電玩聞名。
他的英文幾乎都是打電玩學來的,所以,他翻譯《魔戒》之后,他靠興趣飛黃騰達的“傳奇故事”,在台灣一直為人傳頌。
每次只要有人講動漫、電玩的課題,都會搬出他這個“正面教材”,很多台灣小孩看動漫、打電玩被家長斥責的時候,可能也會把朱學恆搬出來。
無可否認,朱學恆只有一個,看動漫、打電玩出頭的,只佔動漫、電玩迷的一小部分。
可是,這多少證明只要善用動漫、電玩媒介,它可以是一種很好的推動力。
赶上動漫列車出小說
我國也許沒有朱學恆,可是近年我國也有不少年輕人,因為動漫的推動力,積極投入跟動漫有關事宜。
其中,無憂,就是一個喜歡看漫畫的女生,因為漫畫走上小說創作這條路。
今年年頭,她的第一本輕小說《燚之魔物語01:契約的碎片》,正式在台灣和本地上架,兌現她在大學畢業前有一部商業作品的心願。
目前為止,《燚之魔物語》已經出版到第五集。
她中學時期開始接觸漫畫,“開始是朋友看著《火影忍者》,把漫畫借給我。”
從此她迷上漫畫,不管少年還是少女漫畫,她都很喜歡。“不過看得比較多的還是熱血的少年漫畫和推理題材漫畫,好比《偵探學院Q》、《天生妙手》。”
高中四、高中五時,她開始“同人創作”。
“同人”一詞源自日語,原指同好。
日語的“同人誌”,本來則指非商業性質,同好之間交流收藏的創作作品,當中包括小說、散文、詩、動漫畫到電玩。
日本有一群熱愛漫畫的人,因為喜歡某些漫畫角色,會用那些現有角色創作新的故事,出版“同人誌”。
所以開始有了“原創同人誌”和“二次創作或再創作同人誌”的區別。
不過,在動漫界,“同人誌”普遍指二次創作作品。
“同人創作”展露才能
日本“同人創作”已經成為一些漫畫家出道的踏腳石,有些動漫愛好者,因為在“同人創作”展露才能,受到出版商垂青而出道。
“同人創作”文化,后來也流傳到台灣、我國等地區。
無憂開始“同人創作”完全是為了喜好和興趣,“那時候年紀還小,開始是在網絡連載,沒想過要出書,更沒想到出道什么的。”
她笑說,那好遙遠啊!
一直到上大學,有了資金,她才出“同人本”,供自己和同好收藏。
因為“同人創作”,她也開始嘗試原創題材,參加學校的創作比賽。
“其實在輕小說《燚之魔物語》出版前,還嘗試寫了好幾篇故事,有些是親友的生日賀文,不一定會在網絡上連載,僅私下幾位友人互相傳閱,這樣陸陸續續寫了也有好幾十萬字的作品。”
看漫畫和小說自我提升
輕小說,顧名思義是一種供輕鬆閱讀的小說。
無憂解釋:“輕小說在風格上受到動畫漫畫影響,這一點從封面內頁人設等都能看得出來。”
她表示,輕小說大概在2009年時在台灣崛起,但本地還不太普及,她在朋友介紹下接觸輕小說,並開始著手創作原創輕小說《燚之魔物語》(原名契約)。
她除了看動漫,也看小說。兩者對她的創作之路都有很大幫助。
“動畫漫畫能提供我畫面感,小說則能提高自己的語句流暢度,並且增強詞彙運用。”
她喜歡稱自己作品中的角色為兒子,她說,無論“同人創作”或原創,都是自己一字一句慢慢敲下來。
“就好像自己十月懷胎總算把孩子生出來,賦予他們靈魂,陪著他們經歷不同的喜怒哀樂,看著這些角色在一字一句間慢慢成長。”
看著自己創作的故事慢慢成形,直到寫上完結兩個字,她覺得非常有成就感。
她寫小說的初衷只是因為喜歡寫,后來朋友建議她投稿到台灣的出版社,就這樣被錄取簽約。
“接到通知時,非常驚喜也深感幸運。”這不只圓了她自己的作家夢,也是出版社對她的一種肯定。
她鼓勵喜歡創作的朋友:“請不要因為被退稿,就對創作失去熱忱心灰意冷,失去創作的初衷,個人覺得那就本末倒置,變成為了出版而創作。”
她認為,有些自費的作品,也非常有水準,不遜色于商業作品。
創作靈感源自夢境
《燚之魔物語》系列的創作靈感源自于夢境。
這是關于兩位主角——無憂和燚嵐,在名為利安斯尼亞大陸上的冒險故事。
她笑說:“筆名之所以和主角名字相同,是個美麗的意外。”
無憂和燚嵐之間有著主僕契約,這一道契約使得這兩位年紀相仿的主角之間有著隔閡。
身為主人的無憂每一個月都得對燚嵐下一道命令,而后者無法拒絕,也因為這一道契約的存在,兩人無法像普通友人一般自然相處。
無憂的性格較為淡然閒適外加隱性腹黑(備注1),燚嵐則是脾氣暴躁,還有些桀驁不馴,這使得他一直無法接受契約的束縛。
小說以解開契約為開端,兩人為了收集契約碎片,及將契約拼湊起來,開始在大陸上遊歷。
路途中,二人結識許多人物,如看似高傲,其實非常講義氣甚至有些迷糊的精靈王子;性格截然相反的雙胞胎兄弟;大陸上有名的傭兵組織“極限聯盟”的內部成員等。
兩位主角在收集契約的同時,慢慢知曉為何身上會有這一道契約的存在。
兩人從旅途中各種事件與衝突,收獲友情,經歷不同心里轉折慢慢成長,為了不同的目標變得更強大。
同人創作與原創分別
對無憂來說,不管“同人創作”還是原創,完成或者未完成的作品,都是她創作的基石。
她說:“文筆還有劇情架構的磨練是經年累月的,需要多吸收多嘗試。現在看回七八年前的作品,會覺得‘哭笑不得’,架構上大有缺陷,但要是沒那些作品,大概也沒有現在較為完善的作品。”
同人創作與原創兩者不同的樂趣在于設定。
“同人創作的背景設定、人物性格設定,都是既有的。”
她寫同人創作時,一般會忠于原著的設定,進一步創作故事,滿足自己對于原作的想像。
“我希望自己筆下寫出來的角色不會太脫離原有角色(Out of Character),這非常考驗同人創作者對于該作品的掌握透徹度。”
當然,原創作品從角色名字、性格、一直到背景架構等,作者得自己一步一步構思。
她說,“同人創作”由于版權問題,大都自費出書。許多人自掏腰包支付印刷費、封面繪製費用,最后卻可能不能“回本”。
“當中要面對的困難不少,單是排版、封面、印量調查、印刷,就耗掉不少時間。”
但她認為,創作出來的作品要是能滿足自己,能和同好一起交流,也算是“同人創作”的樂趣與珍貴的收穫。
不管是從既有設定再創作的“同人作品”,還是全新創作一部作品,對她來說,是不同的考驗,都值得挑戰。
備注1:腹黑源于日語,原意為中文的表里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