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程為
《十分專題》部落格:http://series888.blogspot.com
預防醫學──“真原醫”在台灣興起,人不只靠藥物和營養素,才能健康相隨,還強調追求身、心、靈平衡的生活方式,以此遠離疾病。
大馬人新一年的健康必殺技,可參考這個“心”醫學!
“預防勝于治療”的道理,人人皆知,但許多人都在需要治療時,才知道預防的重要。
台灣長庚大學、長庚科技大學、明志科技大學、長庚生物科技及美國Inteplast Group等五間機構的董事長,楊定一博士的“真原醫”(Primordia Medicine)預防醫學理念,恰好具體地表現和詮釋上述理念。
楊定一是台灣“經營之神”王永慶的女婿,但現在大眾認識他,更多是因為“真原醫”這本台灣暢銷書。
他在孕育多位諾貝爾得主的美國洛克菲勒大學,取得雙醫學博士,在科學雜誌發表逾300篇論文,但卻選擇投入預防醫學,推廣慈悲和感恩精神的醫學。
咦,慈悲和感恩能治病嗎?“真原醫”是指整合古今各種醫學知識,以及注重自然、精神、身體和情緒,強調身、心、靈結合的全方位醫學。
他在美國時,參加另類醫療非傳統醫學發展與整合工作,見識了各地不同的醫學,開拓了他在醫學上的視野。
回到平衡點
同時,他對各宗教的經典有所認識,加上在醫學技術上的掌握能力,讓他相信醫學應與身心靈互相融合,疾病則與失衡、失和與失去共鳴有關。
即是說,回到平衡點非常關鍵,只要平衡自己的生活和身心,健康就在不遠處。
實踐真原醫需要付諸5大行動,分別是“吃對食物,護心也護腦”、“找到適合自己的音樂”、“訓練自己的呼吸”、“在戶外享受天然負離子”,以及反複練習真原醫的“螺旋拉伸運動”。
改變需要勇氣,更要堅持不懈,這種正向的改變,除了調整生理上的缺失,同時也影響一個人心念,人生變得更加積極。
一個人執行真原醫的理念,在生活和環境有所改變后,不只是身體得到健康,內心也會隨之改變,也如楊定一所說:你的心將是充滿希望、寬容、悔悟與慈悲。
真原醫五大行動
1. 吃對食物,護心也護腦
現代人強調均衡飲食,維他命A、C、E和其他抗氧化物,有助護心和護腦。
楊定一強調的食物,包括具有抗氧化效果和有利心血管的黑巧克力、深色蔬果如茄子、波菜、蘿蔔、葡萄、草莓、橘子等。
此外,應適量食用含不飽和脂肪酸的堅果、含有Omega-3的鮭魚、秋刀魚、沙丁魚,以及能平衡膽固醇的豆類,如豆腐、豆漿等食物。
紅色食物或溫性藥材對心臟有益,因此,山楂、洛神花、枸杞、紅棗、紅麴、紅豆等,都應在常攝取範圍內。
2. 找到適合自己的音樂
現代醫學越來越認定音樂具治療的效果,它不只能舒緩壓力,同時增加抵抗力,最重要的是要找到適合自己聆聽的音樂。
3. 訓練自己的呼吸
誰不會呼吸呢?關鍵是使用正確的呼吸法,讓這種無意識行為調整生理活動。
一般上,正確的呼吸以吸短呼長為準,因為它能提高身體含氧量,排出身體“廢氣”,同時穩定情緒。
4. 在戶外享受天然負離子
由上而下撞擊的水流,例如溪流和瀑布,將會產生負離子,能夠中和週遭環境的正離子;綠色植植釋放的芬多精,也能讓人心矌神怡,有利養心。
5. 螺旋拉伸運動
這是楊定一與運動老師吳長泰共同發展出來的伸展運動,由于螺旋轉動阻力最少,可藉此活動關節和調整脊椎,配合正確呼吸方法更為有效。
預防醫學不讓病因出現
預防醫學的觀念,就是還未生病前,讓身體處在最佳健康狀態,楊定一的真原醫強調身心靈整合,這與古代名醫的觀點不謀而合。
中國古代名醫扁鵲醫術天下無雙,但對于自己的醫術,他認為自己還在兩位兄長之后,全因他只能治重病,而不能在病人病情發作前,就除了病人的病根。
在扁鵲看來,其大哥的醫術,能在病人未覺有病時,已除去病因;其二哥則在病人出現病症時,就治好病人,而他雖能醫治重病者,相較其兄長,醫術已有所不如。
換句話說,如果能不讓病因出現,疾病也無從病發,就不需要“神醫”發現病症了。
多感恩讓臟腑更好運作
“謝謝”、“Terima Kasih”、“Thank You”,任何一個語言的感謝詞,都能讓體內的五臟六腑感覺良好,運作起來也順暢一些。
楊定一認為,健康的最大秘訣,就是要慈悲和毫無保留的感謝,尤其是對著自己身體,學會感謝將讓心臟與呼吸頻率變得一致,有益體內各種器官。
科技越先進,人類病痛越多,楊定一相信原因之一是:人類演化跟不上科技的結果!
資訊越便利,人一心多用,這種刺激與負擔,使人的生理負荷過度,一時間轉變不過來,因此各種精神疾病也隨之而來。
讓感恩去化解負擔和壓力吧!對身體感恩、生氣時說謝謝,都是讓負面情緒消失的方法,讓自己回到平靜和平衡的狀態。
均衡攝取食物
美國農業部過去列出的飲食金字塔,過分強調攝取牛奶,楊定一指這是錯誤觀念!
飲食均衡指的是適量攝取各類食物,過度強調某一種物,例如每天食用含蛋白質食物,並不恰當。
楊定一指出,蛋白質中23種胺基酸,人體可自行合成其中15種,另有8種可從植物中取得。
即是說,人類需正確攝取營養,並非所有營養都要大量攝取,否則未給人體帶來好處,反而可能有害。
找回健康第一步
在《真原醫》一書中,楊定一強調感恩、懺悔、期望和回饋的功課,因為他認為心是人體的火車頭,宜讓心的正能量掌控身體。
飲食、運動是真原醫著重的環節,但也同時重視心靈和情緒;楊定一認為,進行心靈功課之前,必須承認心比肉體更高層次,才能有效完成以上的功課。
凡事感恩能改變人對事情的看法,然后才能做懺悔的功課,再透過信仰或觀想產生希望。
當回到心的原點,就會進行懺悔的功課,也為身旁的人著想,生命價值觀由負面轉成正向,為別人和自己帶來更多能量。
楊定一認為,這或許不一定能治好所有的病,但這個過程確是向健康之路跨前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