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中國報 - 十分專題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427

福州燜海參易烹調 甜酸辣刺激味蕾(第3篇)

$
0
0

報導:許雅玲 
攝影:張智玟

《十分專題》部落格:http://series888.blogspot.com

八寶鴨、醉香雞,雞鴨都上場了,輪到什麼呢?

隆盛集團董事經理施文康笑稱:上一道我家必吃年菜福州燜海參,讓味蕾甜酸辣刺激一番吧!

人人心中都有一道年菜,嘗遍山珍海味的施文康,念念不忘的年菜,便是福州燜海參……

你家吃什么傳統年菜?

 “這肯定要看你是什么籍貫的人,那你就吃什么年菜吧。”施文康說:“你是潮州人吧?潮州人必吃鹵鴨。我是福州人,福州人必吃燜海參。不管什么籍貫的年菜,統統都好吃。”

 施文康心中這道年菜,份量非比尋常,除了因為這是“我家必吃年菜”,更蘊涵著他和已故父親的親密故事。

 “2001年農曆新年,父親要求我負責一家人的團圓飯,于是,我就開始設計餐單,要有雞、鴨、肉、海鮮,當然,一定要有父母愛吃的燜海參。”施文康透露。

 當時,施父已經確診癌症,體力大不如前,早已把家業傳承給長子施文康。

 “我記得,除了烹調傳統的,切成條狀的燜海參,我還大膽創新出完好無缺的海皇參,即將食材做成肉餡,填入海參內,然后,再將飽滿的海參,調味燜煮。”他繼續說。

 后來,這道出自兒子創意,父親讚賞的海皇參,便作為特色料理,放上餐單。

 中國地大物博,正是調味料的不同,形成地方風味菜餚。福州菜屬于閩南菜系,燜海參味道偏甜偏酸偏辣。為了迎合大眾口味,施文康在調味上,下手“輕”一點。

 “所以,家庭主婦買回發好的海參,簡單處理,調味燜煮,便是一道好味年菜。”他打趣說。

 實際上,佛跳牆更出名。可是,烹調佛跳牆,需要特別炊具和昂貴食材,並非家家戶戶準備得來,燜海參簡易多了,因此,施文康去每個親戚家拜年,一定吃得到燜海參!

 今年新年,假如經濟許可,不妨購買處理好的上好禿參,烹調燜海參。“禿參不易軟化,口感軟滑帶膠質,加上甜酸辣,挑食的小朋友都會吃不停口。”他笑說。

中馬好鹹南馬偏甜

 人對食物的口感偏好,和生活地域有關。具體來說,受到講究火候和原汁原味粵系菜式的影響,中馬人偏愛鹹香,上湯都會選用香港正宗的金華火腿來熬煮,但口味偏甜的南馬人會覺得:太油和太鹹。

 就連大馬不同地域的福州人,烹調燜海參的做法和調味,也有所不同。吉隆坡以北的適耕莊,那裡的福州人,可能不愛辣椒的鮮豔色相,可是,為了保留食物帶酸特色,改用白醋來調味。

 施文康繼續說:“我不吃盆菜,但是,盆菜代表了香港圍村一個時代的飲食文化:器具不夠,廚房將所有食材納入一個菜盆,一桌人一起吃。”他說。

 日轉星移,餐桌上不再缺乏器具,沒有必要以“大鍋飯”形式來呈現食物,不過,想要回味飲食文化情懷,無妨吃個盆菜。

參加比賽建立名聲

 1992年,施父將家業傳承給施文康。6年后,森美蘭武吉不蘭律爆發立白豬瘟,施家舉家搬遷到汝來。

 2004年,施父去世,餐廳生意跌至谷底。施文康才意識到:雖然,從1990年代開始,已是我在掌廚,但隆盛的光輝業績,原來都是退居幕后的父親,他的明星效應!

 為了挽回頹勢,塑造二代接班人的光環,他積極參與國內外廚藝大賽,讓大眾知道:施家長子青出于藍勝于藍。

 “父親曾帶領美食團到香港,因此和食神梁文韜建立深厚友誼。當時,食神承諾:一定會組織美食團到大馬。”施文康說:“父親過世后,梁文韜仍信守承諾,帶領美食團到大馬,由我統籌組織。”經過各種努力,隆盛的業績,總算回春。

 “美食餐飲事業,10年有一個輪轉,只能見招拆招,誰能適應逆市,誰便能成功。”他說。

 2000年代,大馬經濟條件好轉,饕客追求氣派感覺,施文康決定投資巨資,在汝來購地,建立宏偉氣派的餐廳。當時,家族老前輩潑冷水:行不通。事實證實:他的決策是正確的,隆盛一炮而紅,短短幾年,業績比父親生前更好。

 10年后的今天,他認知到:經濟不景,經營氣派大餐廳,肯定血本無歸,決定鎖定低價市場,希望做到“總有一間在附近”。

免傷和氣借錢承辦酒席 

 施文康的父親,是第一代推廣福州菜的大馬福州人,施文康是第二代。

 不過,施父的手藝,是爺爺傳授給他,過后他再傳授給兒子。

 “1950年代時,爺爺是鄉村裡的總廚,負責村裡紅事白事膳食需求。當年,都是整村人把家裡的桌凳碗筷貢獻出來,一起舉辦流水宴。”施文康說:“1970年代,爸爸接下爺爺的總廚工作,可是,每次宴席結束后,都有村民投訴本身的碗碟、桌椅不見,村民之間大吵一架。”

 施父心想:吵架傷害村人感情,這不是辦法。于是,他向家中長輩借了500大元,購買廚具桌椅,開始承辦酒席。他的第一場酒席,便推出24道菜餚。

太極芋泥大有典故

 福州名菜佛跳牆,是中華第一等料理。

 “200年前,佛跳牆是福州聚春樓的廚師研發出來,不過,將佛跳牆發揚光大的,卻是香港的酒樓。”施文康說。

 佛跳牆“跳”到香港,被粵菜師父拿來改良,將聚春樓老店放的鵪鶉蛋,白木耳、白果、魚丸,改為上等材料。當然,講究那口湯頭的粵菜師傅,也該以金華火腿來熬煮湯頭。

 除了佛跳牆,福州人還有一道有趣的甜品:太極芋泥。據稱,1838年,林則徐被朝廷委任為欽差大臣,到廣州查禁鴉片。縱然中國有識之士,無不對覬覦中國地大物博的八國聯軍,恨得咬牙切齒;但林則徐仍要以國宴招待英、德等國領事館官員領事。

 于是,他特意吩咐廚師烹調一道芋泥。這道以太極為造型的光滑發亮甜品,縱使熱騰騰,但完全不冒熱氣。外國賓客不假思索,一勺就直往嘴裡送,馬上燙得雙眼發直,個個都是一副吐又不行的狼狽相。

 林則徐這才表示:“中國人民也像這盤太極芋泥一樣,看上去是冷冷的,但如果你欺負它,它就會燙傷你的嘴。”

福州燜海參

材料:海參 300克(切條)、魚鰾200克(切條)、香菇10至15片、肉碎30克、筍10片;番茄適量、蒜頭適量、薑絲適量、青蒜50克(切寸)

調味:蒜蓉50克、辣椒蓉50克、番茄醬2湯匙、辣椒醬1湯匙、醬油、白糖、黑醋1湯匙、雞粉適量

 做法:

 1. 爆香蒜蓉50克、辣椒蓉50克 ,加入海參,魚鰾、香菇、肉碎,慢火炒香,取上。
 2. 將生鮮食材(番茄、筍、薑絲、青蔥)先炒一番。
 3. 加入高湯,下調味,中火燜煮約半小時。
 4. 最后,加入步驟(1)食材,翻炒一番即可上桌。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427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