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報導:許雅玲
攝影:劉金水
《十分專題》部落格:http://series888.blogspot.com
一些家庭,累到不想操辦年夜飯,乾脆到餐廳吃年夜飯。
皇龍海鮮大酒家總廚陳茂華獻議:不想下廚,又不想出門的家庭,不如從餐廳外帶盆菜,放在爐上加熱,再炒碟小菜,便是一頓豐盛的年夜飯。
大廚們的講究,亦讓傳統盆菜搖身一變,越吃越滋味……
親愛的,年三十晚不煮食,就打包一個盆菜,好嗎?
這時,相信你的他,必定會猶豫一會:嗯,我再考慮一下。
因為,他難以忘懷數年前,吃了盆菜的上層食材后,一桌人膩到互相推讓:“你吃啦!你再多吃啦!”的經驗。
對此,陳茂華笑著披露,“幾百年以前,在中國南方,還有香港新界圍村,村民集體歡慶佳節喜慶時,便會舉辦盆菜宴。”
說起來,盆菜是民間的一種雜燴菜式,一層又一層食物用木盆或銻盆盛載,吃到最后,難免各種食材油味雜燴一起,很快有吃膩感受。
對于陳師傅來說,新年吃盆菜,重點不在于“吃”,而在于飯桌上,全家人圍坐的親情交流。然而,假如廚師講究一下,傳統盆菜亦可搖身一變,不只不油膩,還越吃越有滋味。
“吃到第二層,真的不油膩,是嗎?”我還是半信半疑。
“是的,市場上,新年盆菜大同小異,都是雞鴨肉淋個鮑魚汁,雞鴨鮑魚味道摻雜一起,難免吃得油膩。為此,我把肉類食材減少,換上平時大家愛吃,但少吃的海味,再搭配干瑤柱等熬出的清甜湯汁,口感一點都不油膩,越吃越滋味!”
陳師傅笑說:“過年過節,家人都在等我的兩大煲黃燜盆菜來團圓呢!”
這一番解說,讓我對盆菜稍許“心動”。與其心動,不如先食為快。吃罷,我的感想是:也許,今年新年,可以“奢侈”一次,外帶黃燜鮑魚盆菜回家。
創意盆菜食客改觀
“1990年代,大馬人鮮少聽到盆菜的名字,更不知盆菜長什么樣子。不過,2000年之后,大城市開始流行新年吃盆菜。今天,盆菜搖身一變,成為一年365天都吃得到的傳統美食,還可以外帶回家。
皇龍有位老顧客,每年新春一定到餐廳用膳。每次,他都會問:今年有什么年菜介紹啊?陳師傅心想:平時吃的大菜,捧上新年餐桌,便是年菜。不如,推薦團圓盆菜,最上好的料都在一煲,寓意“黃金滿屋”。可是,老顧客都搖頭:不要,盆菜不好吃。
后來,有一年,陳師傅準備了一大瓦煲美食給他,吃完后問他:味道如何?他大表滿意:好吃,很特別,叫什么名堂?
這時,陳師傅才呵呵笑起來:這是黃燜盆菜。這一吃,改變了熟客對盆菜的不良印象。
當時,陳師傅只是想小試本身研製的盆菜食譜,然而,生平第一煲“賣錢”的盆菜,大獲好賞,讓他更有信心,將團圓盆菜列入年菜推薦餐單上。巔峰時期,餐廳一天要製作幾十煲盆菜。
黃燜湯汁越吃越清淡
香港粵菜中,黃燜湯汁是經常用來為海鮮和菜餚加分的調味湯汁。不過,不同師傅的食譜經驗不同,烹調出來的食物風味,也會有所不同。
實際上,十多年前,陳師傅就已學會烹調黃燜湯汁,只是,從未用在盆菜上。某一天,他想推介盆菜,他先尋思:我的盆菜,不能雞鴨肉倒一盤,那就選用上等食材,以海味為主吧。
決定好食材,他開始考慮:如果只是搭配傳統湯汁,來去只是蠔油味道。傳統蠔油汁無法突出海味特色,只是可惜了上等食材。我一定要調製一種讓各種食材都協調的調味湯汁。
馬上,他想起的便是“黃燜湯汁”。“粵菜中的黃燜湯汁,具有一個特色,味道濃郁清甜,並且,越吃越清淡,一定適合層層疊疊的盆菜。”
說起黃燜盆菜,他感觸良深,“二十多年前,想學好黃燜湯汁,十分不易,因為關鍵時刻,香港師父會支開徒弟:阿華,你去幫我拿這個那個。師父留一手,徒弟永遠不知道最關鍵材料是什么。”
師傅留一手,這更勾起全部徒弟對關鍵材料的好奇心:我們一定要研究出全部材料。幾經辛苦,陳師傅和同儕,才確定了今天黃燜盆菜的食譜。
關鍵在于勿加蠔豉
每個廚師的子女,都期待爸爸帶回家的年菜。每個廚師本身,也有一道念念不忘的年菜。陳師傅亦不例外。
“小時候,吃年菜便是最高興的時刻了,因為有難得一見的雞鴨蝦。”他回味。“我是潮州人,我當然最愛吃爸爸烹調的鹵鵝,因為爸爸飼養的走地鵝,肉質鮮美,製成鹵鵝,風味一流。”假如有吃剩的雞鴨蝦,爸爸又會將其一鍋熟,變成潮州人膾炙人口的“菜尾”。
“我還記得,小時候,爸爸一定帶著我,到村子大叔家裡買春卷。稍大一點,換成我飛快騎著腳車去買春卷。今天,大叔不在了,吃他的春捲,沾上他的特製辣椒醬的那種快樂,只能在腦海中回味了。”后來,他想方設法研製春捲大叔的獨門辣椒醬,結果還是無法複製出當年的美味。
“我提供的黃燜盆菜食譜,讀者自己下廚的話,可以隨心所欲調整食材,太貴的可以不要,容易處理的可以保留。不過,有一點要記住的是:湯汁不能加入味道濃重的蠔豉,這會破壞黃燜湯汁的清淡,影響盆菜的整體美味。”他說。
黃燜盆菜
材料:
鮑魚:高湯弄熱至一倍發。
魚鰾:買炸好的魚鰾。先浸熱水至發,以消油味,洗淨備用。
海參:買處理發透好的海參。用薑蔥爆香,倒入湯水,再用蠔油、味精、糖和老抽調味,熬至軟潤。
花膠:用滾熱水燙至發,然后切片。
明蝦:想吃原汁原味就蒸熟,怕腥就白灼。
玉鮑魚:過一趟熱水,然后調味(蠔油老抽),蒸個10分鐘。
瑤柱:日本種較香,蒸一小時漲一倍。
魚滑:圓的長的均可,先用熱水定型,后用冷水跑熱
冬菇:浸水洗淨,用薑蔥爆香,調味煲半小時
白靈菇:罐裝,切成角狀或片狀,過熱水,再調味
豆根:切塊,油炸至皮脆
白蘿蔔:去皮。蒸熟后切粒,切粒后蒸熟會走形
草菇:浸水去掉罐頭味。
磨菇:浸水去掉罐頭味。
日本娃娃菜:洗淨切開,用高湯熬至熟。
菜園雞:蒸熟,斬塊。
湯料:菜園雞一隻(去皮)、排骨一公斤(斬塊)、豬展肉半公斤(切粒)、干瑤柱3粒、金華火腿100克、紅蘿蔔200克
調味:蠔油一湯匙、紹興酒一茶匙、雞粉半茶匙、味粉半茶匙、糖少許
做法:
1. 所有食材(除了紅蘿蔔和干瑤柱)用清水熬個15分鐘,處理掉血水。想要更濃郁的湯汁,可增加排骨和豬肉分量。
2. 倒入5公升清水,大火熬滾半小時(注意:不要熬干),之后小火熬3小時,熬成1.8公升湯汁。最后再適量調味。
3. 把日本娃娃菜鋪在瓦煲底層,再依序排列雞肉、菇類、豆根、蝦、花膠、磨菇、魚滑、白靈菇;再把海味置上層,因為其只是吸味;倒入黃燜湯汁,便可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