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導:許雅玲
《十分專題》部落格:http://series888.blogspot.com
一般來說,東方文化熏陶下的家庭,將孩子視為重要的傳承,但是,父母卻很少對孩子表達愛。
新紀元大學學院輔導與諮詢心理系講師郭富美坦言,相比西方父母,華人父母確實比較不懂得表達愛,不會輕易把愛說出口。
其實,家庭裡愛的表達,不只是父母對子女,還有夫妻之間。
你還記得,有多久沒有擁抱你的孩子?對上一次,你和配偶手牽手,還記得在什麼時候嗎?
農曆新年剛過不到一個月,柔佛發生一起“3刀捅傷友人,青年疑畏罪自殺”新聞:20歲的葉承龍(無業)因為飽受精神病困擾,在與友人起爭執后,揮3刀刺傷友人,之后跳樓自殺。
自殺青年母親自責:每天忙碌賺錢養家,忽略關心孩子。聲淚俱下的她,勸請天下父母:不管多忙都要找出時間關心孩子,並且,天天給孩子一個擁抱,讓他們感受愛的力量,好好生活下去!
這名媽媽上一次擁抱兒子,已是數月前的事;兒子安靜地依偎在葉媽媽的懷抱裡,母子之間的親密感受,此情只待成追憶,“我只想好好疼惜兩名女兒,趁一家人還在一起時,及時將愛說出口。”
這種令人傷感的親子故事,每天都在大城小鎮的家庭上演。大馬的家庭,尤其華人家庭,為什么不能像西方父母,用力擁抱子女,大聲說愛?
東方人不善表達愛
“確實,相比西方父母,華人父母確實比較不懂得表達對子女的愛,以及對配偶的愛。”郭富美說:“不過,我觀察到,年輕的夫妻比較能表達愛,他們會擁抱孩子,把愛說出口。可惜的是,孩子一進入青春期,父母便停止這種愛的表達,因為覺得子女長大了,怕他們尷尬。”
回看西方社會,從哲人亞里斯多德開始,都很少談到家庭倫理。就算在《倫理學》學說中,他也強調,倫理學是關乎個人的,並且,獨立于家庭邦國,不受綱常名教束縛。
相比之下,傳統華人家庭,深受傳統三綱,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以及五常,仁、義、禮、智、信的影響,禮教觀念強烈,愛的表達含蓄。
反觀西方的家長,他們普遍鼓勵孩子離家獨立生活,可是,即便孩子長大,組織自己的家庭,他們和父母見面時,第一個動作仍是熱情的擁抱親吻。
缺乏愛家庭不幸福
說起不幸福的家庭,腦海中馬上浮現的圖景是:丈夫忙于應酬不回家;妻子沉迷某種嗜好不顧家;子女為愛要離家。
家裡給不到我們幸福溫暖,回家太有壓力,我們都不想回家。
“很多孩子,期待父母給他們愛和溫暖。可是,在我處理的個案中,我發現,父母給不到子女愛和溫暖的原因,主要是:他們的父母,不曾給他們愛和溫暖,所以,他們不懂得要如何給愛。”郭富美說。
但她強調,這也不是絕對,因為每個人對愛的感受和反應不同,也有人出生在缺乏愛的家庭,長大后組織家庭,卻能給子女很多很多的愛。
“愛,原來會代代相傳,我的媽媽給不到我愛,我也沒有愛給我的孩子。遇到這種個案,假如對方是成人,我會鼓勵她:你可以對自己好一點;碰到沒有能力對自己好的小孩,那么,就要從國家和社會等資源,幫忙和保護小孩。”她說。
就算父母認真給予所有子女一樣的愛,可是,孩子,特別是老二,還是會埋怨:你給我的愛不夠。
我的家庭不幸福?假如自己處理不了問題的話,請尋求輔導和諮詢,對症下藥。
無條件的愛才能幸福
“擁抱很有意思,這不只是身體的親近,更是心靈的親近。心靈親近的家人,自然而然身體會靠近,擁抱一起。身心靈親近的話,溝通也百無禁忌,不會掩藏隱瞞。”郭富美說。
那么,是否父母必須相愛,才能提供愛給子女?
“這是當然的,只是有的婚姻,不是因為相愛而結婚,而是因為適婚年齡到了,為了結婚而結婚。這種基礎下結成的夫妻,還是能夠組織家庭。”
當然,因為相愛而結婚,是值得祝福的事。可是,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包括家人之間的感情,會因為環境和年齡的推移,產生流動變化。
生活的折磨,事業不順遂,可能導致家人感情變得疏淡。因此,婚姻、家庭關係是需要一直持續經營的。
“家庭是緩衝站。回到家裡,把外面不好的東西倒出來,重新休息整頓,又得到滋養去面對新一天的挑戰。就算小孩子,也會面對很多挫折,比如說小考不及格,跟同學吵架。
因此,只要孩子有需要,父母便要給予愛的支持和鼓勵。”
最重要的是,父母的愛,必須是無條件的,不是惟有子女考到100分,我才會給你100分的愛。不管成績好壞,我都一樣愛你,只想給你最好的。
不要迷信婚姻童話!
郭富美笑著表示,請不要迷信婚姻的神話,以為兩個人只要一結婚,就能幸福美滿生活在一起。
例如有的華人家庭,即便知道先生有第三者,但妻子不願離婚,不是因為還深愛丈夫,主要是因為:經濟不獨立,為了子女,或者礙于面子,不想被標籤為離婚女子,選擇繼續維繫家庭。很多男人拒絕離婚,因為他們覺得有妻有子,才算正式家庭,更何況,三妻四妾很正常。
離婚在過去不是選項,因此,老一輩的媽媽,丈夫去世之后,會慎重囑咐子女:等我死后,不要讓我和你爸合葬。因為活著時已經爭吵太多了,死也不要再忍受了。
“不願離婚的夫妻,請在你選擇的婚姻裡頭,過你想要的婚姻方式吧。至于婚姻外圍的人們,請不要用你們的價值觀去判斷別人的婚姻,因為這是他們的選擇。”她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