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中國報 - 十分專題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427

幸福,有賴人格人權兩兼備(完結篇)

$
0
0

報導:許雅玲
圖:本報資料中心

《十分專題》部落格:http://series888.blogspot.com

東方和西方家庭之間,誰的家庭核心價值最優?我們要如何各取所優,為下一代打造更幸福家庭?

孝恩文化基金執行長王琛發博士坦言,東方家庭的核心價值是人格,西方核心是強調人權。不管是培養人格或追求人權,都不能否定兩者的價值。

然而,他強調,在“老齡化”和“少子化”衝擊下,必不可免剝削大眾親子關係安樂和諧的社會條件。

因此,不能把這個問題當成家庭關係來解決,而是須從政策制度上,去完善解決。

不論古今中外,家庭誕生了小孩,教養小孩成了第一個職責目標。東西方家庭,愛子女都是一樣的,一樣望子成龍,望女成鳳

其實,不必對比東西方的“家庭價值”,因為,大馬華人家庭之間的差異很大--接受英文教育的父母,採取開放的教養;接受傳統華人教育的,保守嚴格。

王琛發笑稱,“東方家庭標榜血緣宗親及集體生存,所以,人要為別人盡義務;西方觀念強調個人主義,即是,父母和子女具有平等人權。”

他繼續說,盡義務是人格,追求平等權利是人權。不管是人格還是人權,都可以在東方家庭和西方家庭看到,只不過側重點不同。

具體來說,西方家庭側重人權,重視個人自由自主,平等尊重。西方孩子一生下來,父母便有責任養育他至成人,為社會做出貢獻。東方家庭觀念是:孩子是父母生命的延續,沒有父母便沒有孩子,因此,子女要感恩和盡義務。

中庸,說易行難

“尤其傳統華人社會,我生下你,你的精氣血,都是來自我,你對我有責任,你要延續我對我祖先所未完成的一切責任!”他說:“也因此,才會發生東方父母認為打孩子是在教育孩子,但西方卻認為是虐待孩子的矛盾衝突。”

他特別強調,華人盡義務過頭,會“好到人家受不了”,甚至變成強制。儒家最怕強制,所以耳提面命: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西方人一天到晚講“我的權利”,忘記對人的義務,必然造成衝突。

“我們不能在追求人權過程中,否定人格,也不能在強調人格過程中,否定人權。只要在兩者之中,中庸實踐即可。”他笑說:“可是,中庸,說易行難,容易流于空談。把側重點互補,尊重人權又尊重對別人的義務,便不會發生父告子、女告母的遺憾事件!”

親子問題非家庭問題

“大馬人把剝削大眾親子關係安樂和諧的問題,視作家庭問題,這是最大的問題。”王琛發說,“這要從政策制度上解決。”

老齡化和少子化衝擊下,年輕夫妻要扶養12名老人(雙方的父母、祖父祖母和外祖父母)以及兩名子女,還要面對12名老人溺愛兩名子孫的問題。

“這很慘。上面養不了,下面教不好。家庭幸福還是要回到現實,看成整個社會的問題,實施‘大孝’來保護老人,減輕年輕夫妻的負擔。”他說。

古人很早看到這個問題,因此,《孝經》的第一句話便說:皇上要孝敬天下;大孝要從皇上,即國家制度做起。

孝親敬老需社會醒覺

“我是來自貧民區的人,過去青壯年讀書一直念到博士,都靠學校免費和教會支持,同時還要打雜工養家,所以,在這方面很多思考。”王琛發說:“現代社會要有效回到大孝敬老,就是要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社會醒覺,去監督整個政策和社會資源,減少浪費貪污,兼且重視以政策和制度支持每個家庭盡孝的努力。”

“今日,要讓孝親敬老對社會發揮積極作用,就要讓老齡人過得健康和幸福,爭取落實無障礙政策以及相應的設施,以期擴大老齡人的生活空間,解放老齡人的生產力,這會維護老齡人的自信與尊嚴,也有助家庭和諧。”

畢竟,在兒女不一定和父母同居的現代社會,無障礙建設是人們放心父母獨立生活的友善環境,也保障父母可以毫無障礙的和兒孫輩集體活動,促進老齡人與兒孫輩的關係。

醫保機制減負擔糾紛

請政府運用政策來完善老齡社會福利,讓老人面對的問題,由國家保健和醫療機制支援,全力照顧。

“我們不能把親子關係單純視為個別家庭的責任,否則會很不公義掩埋基本人權與人格。坦白說,只有那些巧取豪奪而有錢有勢的家庭,才有能力扶養12名老人和2名子女。”

處在有錢水平線下的家庭,總是因為“老人如何在家中生活”引發矛盾爭吵,要是老人生病,光是醫藥費一事,便可吵到家無寧日。

當務之急提升人文素質

時評人張永新表示,隨著社會變遷,東方的大家庭越來越少,核心家庭(父母+子女)越來越多。

“家庭結構會影響人際關係變化,舉例來說,小家庭會讓親子關係變得親密。”他說:“至于三代同堂,這其實是很痛苦的事,因為糾結太多:父母、子女、婆媳……”

然而,他強調,很多家庭問題,都是和人的素質有關,“亂發脾氣、愚昧、小氣、斤斤計較、妒忌,都會造成家庭摩擦大。只要提升人的素質,那么,就算發生家庭衝突,大家都會以理性溝通來解決問題,不會一開口便吵。”

“大馬人吃得溫飽,住得也不錯,假如無法提升人的素質,就算有再多再好的理論和方法,也是于事無補。”他說。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427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