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中國報 - 十分專題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427

夫妻共同規劃理財 經濟獨立絕非空想(第5篇)

$
0
0

報導:許雅玲
攝影:李志強、楊智聰

《十分專題》部落格:http://series888.blogspot.com

 大馬女性就業趨勢,有一個明顯不同于其他國家:大馬女性完成學業后,均會積極投入工作,可是,一旦結婚生子,便會選擇辭職,在家相夫教子。這種情況,造成大馬女性就業率偏低。

 沒有收入的家庭主婦,很少會有規劃退休的概念,更多想仰賴丈夫和子女,奉養她們的晚年。如果丈夫給的家用夠多,妻子就可以儲存起來或進行投資,以備晚年之用。

 現代主婦黃媺儀和徐詩儀樂觀表示,現代丈夫,會將妻子納入本身理財和退休規劃,一起進行分配。

 最令人驚訝的是,本來是名女強人的黃媺儀,創業時收入不夠個人支出,回歸家庭當主婦后,反而邁向家庭經濟獨立……

讀書時代開始,黃媺儀便有一個人生目標:開店當老闆賺大錢。

 野心勃勃的文良港女孩,中學畢業后便朝有興趣的美髮手藝發展。

 “打工期間,住家裡吃家裡,很少花錢,我把不必花到的收入,原封不動儲存起來,作為未來的創業資本。”她笑說。

 為了存錢“當老闆賺大錢”,工余時間,她都拒絕朋友出門游玩的邀約,因為那要花錢,她寧可上門幫人剪髮賺外快。

 當了3年的守財奴,24歲的黃媺儀儲足本錢開設理髮店。開店2年后,勤勞的女老闆,終于看到賬簿上財源滾滾來,開始大花大用──保養品、化妝品、高跟鞋、手提包,當然,少不了買車。

 她說:“我真的很拼命工作,就算拉下一半閘門,有顧客衝進來,我都會重新開門,賺錢至上。那時候,拼命賺,拼命花,覺得已達到賺錢目標。同時,我買了一輛車給父親代步,覺得自己盡到孝道,心裡很自滿。”

通脹錢不夠用

 很快,遇到心儀另一半,25歲便結婚去了。26歲誕下長子,從生產到坐月子的3個月,她將全盤生意交給員工打理。期間,她一直接到顧客撥電投訴:員工服務差。坐月子回來,看到賬本上的紀錄,她大嚇一跳:就算流失一些熟客,但交易次數,不可能那么少!

 三個月所虧的錢,讓理髮店元氣大傷。挺能吃苦的她,堅持將生意苦撐下去。直至第二個兒子誕生,她才決定:結束店面止痛!

 她始終難忘,收到銀行最后一張結存單,看到1.72這個數目,心裡那股慌張和沒有安全感的難受。

 至于柔佛出生長大的徐詩儀,因為丈夫找到一份在雪蘭莪加影的工作,便辭掉霸市的工作,一家人搬遷到加影,展開新生活。

 打工期間,雖然薪水逐年提高,但因為通脹,還是覺得錢不夠用。婚后,看到打工又創業的丈夫,拖著一身疲憊身子回家,她心疼不已:幫助丈夫打理生意的她,知道丈夫經常自掏腰包,用打工收入來支付員工薪水,金錢是有出無進。

 這兩位對“錢不夠用”有極度不安全感的主婦,絞盡腦汁想要“賺錢致富”。一聽到MonQ創辦人黃凱順開設“投資做得好,不必做到老”培訓課程,毫不猶豫就報名上課。

正確理財達致經濟獨立

 兩名主婦的丈夫,對妻子上理財課的第一個想法是:幹嗎傻傻花幾千令吉去上理財課?

 兩名迫切想脫離財困的主婦,一意孤行去上課,並且馬上發現:凱順老師沒有教我們快速致富,只是教導我們正確理財,以及把人生和金錢的關係搞清楚。

 “不過,這種富足人生的理財觀念,卻是我心裡想要的。后來,丈夫被我拉去上課,他比我更積極上課。”徐詩儀說。

 兩天的課程,讓黃媺儀恍然大悟:原來,我被金錢蒙蔽了,以為賺錢是人生目標,可是,賺錢背后,我並不快樂。痛定思痛,她決定拋棄盲目賺錢的生活,展開“2116先分配后花費”的原則。現在,她學會運用可支配收入,投資得到至少百分之八的回酬,再將個人支出控制在能力範圍內,個人財務已經達致經濟獨立,並且邁入家庭經濟獨立。

 今天,這名過去懷抱很大的企業家夢想,卻在金錢和家庭生活上碰了滿鼻子灰的女強人,選擇回歸家庭,變成開心主婦,全心全意在幕后協助丈夫、處理家庭的財務,以及全力培育孩子!

 至于徐詩儀,因為掌握了投資的技巧和理念,在協助丈夫經營生意之余,也已投資帶領全家走向經濟獨立!同時,夫婦擁有共同的理念和金錢價值觀,很多金錢和家庭衝突,一一迎刃而解。

 她高興透露,“第一次做理財評估,我們的家庭財富只可維持到七十多歲,可是,今年再做評估,已經提升到93歲!”

量力理財減輕生活壓力

 2010年,徐詩儀的丈夫開車南下柔佛談生意,不幸遭遇車禍。雖然,丈夫人無大礙,讓妻子大松一口氣,卻讓她鑽入牛角尖:萬一丈夫有事,我無法繼承他的事業,那我和孩子要靠什么生活下去?

 而在丈夫遭遇車禍期間,其他競爭者搶掉了他的工程,公司內部的股東又要賣掉公司資產套現。內憂外患讓丈夫患上憂鬱症,經常頭痛和失眠。對未來沒有安全感的徐詩儀,面對丈夫的憂鬱症,還有棘手的婆媳問題,變得越發消沉,和丈夫關係開始不愉快。

 “丈夫車禍后,我對未來沒有安全感,我可以和丈夫共患難,可是,精神狀況不穩定的他,和其他男人一樣,只會逃避現實,讓我心裡難受:這種生活太苦了……難道,我和丈夫必須分開?”

 后來,她和丈夫選擇按照“2116先分配后花費”原則,進行家庭理財,先把丈夫駕駛多年,維修費高的舊車賣掉,省下的車貸和油錢已近3000令吉,這已佔家庭支出百分之四十,可以很好地用在投資上。

 “神奇的是,這之后,丈夫臉上笑容開始變多,憂鬱症亦不藥而愈。”她笑說:“不過,丈夫把以人為本的理財理念,跟家鄉父母分享后,卻被家翁痛罵:你就這樣安于現狀嗎?不再追求更多財富嗎?你以后要留下什么財產給子女?” 不過,看到兒子和媳婦的家庭,越來越和諧幸福,兩位老人還是老懷大慰。

減少物質豐富精神生活

 當老闆時,黃媺儀月花5000令吉都覺得不夠用,可是,當主婦后,按照“2116”理財原則,3000令吉卻足夠一家七口(父母、兩夫婦和3名子女)的開銷。

 “錢不夠用,都是因為大花大用,三餐上冷氣餐廳解決。甚至,以為喝酒可以減壓,晚上到酒吧開一瓶酒,又是幾百令吉起跳。加上車貸和油費,5000令吉都不夠用。這還不包括,雙手接觸化學產品、長時間彎腰弓背剪頭髮,忙到沒時間吃飯上廁所,所帶來的副作用──打針吃藥。”她透露。

 生第二名兒子時,黃媺儀感覺人已透支:在家時,店裡員工一直催促:老闆,客人在等你剪頭;在店裡時,媽媽會撥電告知:你的孩子哭不停,我搞定不了他,你趕快回來。

 夜深人靜時,她只能深深怨嘆:開店和照顧家庭,真的兩頭不到岸!

 決定結束生意回歸家庭后,她和丈夫展開“2116”理財計劃,第一步便是賣掉她的舊車,只留下她買給父親的新車,“除了不隨意購買衣物,我也不隨便購買玩具給小孩,因為我覺得,我這個媽媽,比任何玩具都好玩。因為沒有超量供應孩子,孩子聽話獲得獎賞時,更懂得感恩:媽咪,謝謝你獎賞的冰淇淋。”

 “起初,簡單生活,我也很掙扎,因為和很會賺錢的朋友聚在一起時,有點格格不入,他們會說:現代女性不能靠老公養。以前很會賺錢很會玩樂的你,到底去哪裡了?”她說:“后來,我和丈夫都覺得:這種轉變太值得了!”

 過去,因為週末也要開店賺錢,都不曉得丈夫在哪裡幹什么。現在,三餐自己煮,全家吃得更健康;孩子自己帶,親子關係更融洽;父母自己載,父母笑容更多了。還有,不喝酒不操勞,再也不用將辛苦錢奉獻給醫生……可以全心全意扶持老公,變成無所不談的夫妻。

 “外人看我們一家人的簡單生活,覺得可憐,可是,賺很多錢,沒時間陪伴父母,不知道老公做什么,孩子學會頂嘴──這統統不是我想要的。我相信,單身的朋友有了一些經歷后,就會明白我轉變的意義。”她說。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427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