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拓
今天,只要上網搜索,美國總統奧巴馬有多少身家財產,一目了然。
換句話說,公職人員公佈財產,已不是新聞。不過,2012年年尾才上台的中國中央新政,最近打出反腐口號,推動官員公佈財產,還是相當令人詫異。
畢竟,近幾年來,大多數中國貪官實錄,都是經由小三錄像醜聞,才一一揭發。現在,中央新政鼓勵官員公佈財產,嚇得不少官員變賣豪宅,捲款外逃!
中共中央紀委內部通報“反腐敗鬥爭工作的新動向”指出,從去年11月開始,發現:(一)各地官員緊急拋售房屋;(二)中國非法資金外流突破1兆美元(約3兆令吉);估計今年將創下1.5兆美元(約4.5兆令吉)新高。
同時,另有不願具名的消息人士透露,僅在去年的中秋節和國慶日兩個假期中,申請出境的公職人員之中,竟有逾1100人沒有按時返回,其中714人,確定為外逃。
實施“追逃”措施
中共中央紀委並指出,中國45個大、中城市,出現驚人的拋售豪宅、別墅現象;房源市價動輒千萬元人民幣起跳。這些業主當中,一部分為國家公職人員和國有企業高層。
而在官員拋樓套現最嚴重的11個城市之中,廣州和上海,分別以4880套和4755套房產領先。此外,更改業主情況,則是數百倍的驟增。
目前,廣州市政協副秘書長范松青已遞交提案,籲說:“廣州要在全國率先試行官員家庭財產公開申報制度!”這位副處級官員願意以身作則,率先公開自己的房產狀況。
針對官員和國企高管捲款外逃趨勢,中國政府實施“追逃”措施:防逃、追逃、追贓,通過國際合作,堵住貪官外逃之路。
鼓勵官員公佈財產
另一邊廂,針對官員公佈財產,首先從廣東開始,而非從北京中央做起,深圳作家朱建國的看法是:這是中央的一個緩兵之計!
有鑑于中國傳統是,一定要領導帶頭,底下才會跟從。現在,北京的中央領導不率先公佈財產,卻讓底下(廣東)來做,這不過是敷衍百姓,讓底下官員申報財產而已,並不可能打擊貪污。
更何況,中央上級都沒做,省級主管就算很有心,確也很難去監督部門官員認真地公佈財產。
雖然,中央新政鼓勵官員公佈財產,但在上月底,北京4名公民在西單文化廣場拉起撗幅,要求官員公開財產,馬上被警方強行帶走,其中一名公民袁冬,他的家屬證實他被刑拘。
批駱家輝鬧出笑話
說起來,中國中央新政推動官員公佈財產之前,發生了一則有趣的前傳:
兩年前,到北京赴任的美國駐華大使駱家輝,遭到署名“wood-bell魏志奇”的網民在微博發難:駱家輝住的是耗資上億美元修建的美國大使官邸。出行代步的是特製防彈豪華專車。家人連傭人開銷由美國納稅人支付。這樣的奢侈豈能算簡樸?請問駱大使這些為何不發佈?只公佈喝咖啡,坐經濟艙,不是作秀是什么?
《北京日報》的官方微博,立即引用這段微博帖文,大事批評駱家輝,還在標題要求“請駱家輝公布財產”。
這隨即引來包括微博名人李開復(曾任谷歌全球副總裁)在內的眾多網友,反將一軍:駱家輝自擔任美國商務部長起,就已公布個人財產,還附上可供查閱的網址鏈接(http://www.opensecrets.org/)。同時,這班網友還籲請《北京日報》發社論:“讓中國官員公布財產”。
多位網友調侃:《北京日報》會這么做,是因為在很多官員心中,當官就是要享受:出門有專人拿行李、三公消費(公幹經費、公務車購置及運行費、公務招待費)、貪錢、包二奶,這才符合中國官員形象。
公佈財產引起反彈
北京高舉反貪旗幟,各省各地有不少官員,主動表態願意公佈財產。這也引發不少爭議,有人大鬧家庭革命,有人則被同事責罵“破壞行規”。
山東省聊城市東昌府區人民法院副院長趙耀彤,向地方媒體坦言“早就想公佈財產”,並且強調,“大丈夫做事,不在乎自個兒的仕途得失”。然而,妻子得知丈夫想公佈個人和配偶財產后,大發雷霆,還揚言:公開,就離婚!
曾被評為“十佳法官”的趙耀彤,最看不慣官員的豪奢行為,不過,因為他的職務,經常被人單打:“你一個法院副院長,肯定會這樣那樣的啦……”因為氣憤不過,才讓他動了公佈財產念頭。
然而,他妻子所在的機關,薪酬福利優渥。道義和情義交戰之下,他說:“作為家屬,我算是沾了媳婦單位的便宜,卻因為自個公佈財產的主張,把人家單位放在火上烤,那我算什么人呢?”
另外,江蘇省宿遷市某縣科技局副局長劉信禮(化名),在微博曬了財產,但很快就刪掉了。
尼克遜首開先例
公佈財產的律法,1766年先從瑞典展開,隨后被引介到全球各國。
1978年,美國制定《政府倫理法》,規定自總統以下的民選和任命官員,必須在規定的時間內公佈自己的收入、資產和受禮等訊息。任何偽造賬務和逾期申報都要處罰。
政府倫理法是在尼克遜水門事件爆發后,在公眾強烈不滿政府隱瞞醜聞的氛圍中制定的。
實際上,尼克遜可是第一位公佈財產的候選人。1952年,艾森豪威爾競選總統時,挑了時任加利福尼亞州參議員尼克遜為副總統候選人,引起很多人疑慮:39歲的窮小子,哪來的競選經費?
紐約一家報紙爆料:有批富人為尼克遜設了個秘密基金,讓他維持遠超其收入的生活方式。尼克遜不願因為流言葬送政治生涯。為了快速闢謠,他直接上電視宣讀一份獨立會計樓的審核報告:沒有發現尼克遜私用基金。
“會不會我做得太巧妙,瞞過審核者?現在,我要做一件史無前例的事情——向全國觀眾公開我的財政狀況!”
他打趣說:我確實做過私用捐贈的事。有人在廣播裡,聽我夫人說:孩子想要一條狗,就真的寄來一條毛色黑白相間的小狗。6歲的小女兒為狗取名“切克斯”(Checkers,黑白棋盤遊戲)。不管媒體怎么講,這條狗我要定了!
尼克遜的大坦白,被美國當代史稱作“切克斯演講”。當晚,很多民眾撥電至共和黨競選總部:我們支持尼克遜當副總統。
俄傚仿美尋求刑事問責
目前,美國對不及時、如實公示財產的官員,可尋求刑事問責,並可判刑。
俄羅斯實行公佈財產多年,但無判刑之說。可是,總理普京日前宣佈:俄國也要像美國一樣,對財產、收入、股票等提供不真實訊息的官員,追究刑事責任,法律已在制訂中。
普京說:“政府的廉潔,是取信于民的基礎。一個為民執政的政府,沒有任何理由不主動公佈個人和家庭財產,否則,沒有資格執政。不願意公開個人及家庭財產的,先到司法部去接受調查。一個失去民心的政府,談何長治久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