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報導:潘有文
圖:攝影組、警方D11提供
《十分專題》部落格:http://series888.blogspot.com
警方性罪案、虐童及家暴調查組(D11)在這方面扮演重要角色,
除了為兒童錄取口供,也設立關懷中心,緩解孩童精神上的壓力……
過去四年間,警方接到的虐童投報,除了2011年案件稍微下滑,從2010年的257宗跌至242宗,隨后兩年的案件數據都在上升。
2012年共有285宗虐童案,去年升至295宗,今年首兩個月也有70宗,武吉阿曼性罪案、虐童及家暴調查組副主任王清蘭警監表示,警方的虐童案數據,只佔福利部投報數據百分之十。
“在虐童案上,福利部向警方投報時,已是很嚴重的案子,需要警方提控罪犯上庭。”王清蘭警監指出,如果按照警方的數據,虐童案還在控制範圍內,至于福利部的數據,一般會是以家長或鑑護人疏忽照顧孩童的事件為主。
女警佔大多數
在2001年兒童法令下,兒童福利官就是兒童庇護官(Child Protector),如有人投報福利部,某家庭孩子遭虐待,福利官可以入屋營救兒童,並向法庭申請臨時監護權,然后讓兒童住在兒童庇護所或孤兒院。
她表示,福利部官員營救孩童不需警方陪同,因為兒童法令已賦予權力,不需要申請庭令,這是由于在所有兒童法令下的罪行,屬于可扣押罪行(Seizable Offence),福利官可直接扣留疑犯。
與福利部比較,雖然警方虐童案數據不大,但大多數情況是較為嚴重的,包括身體、精神或性虐待。
以去年警方虐童數據來看,295宗投報中,7歲以下受害兒童佔了215人,相等于總數的百分之七十二,今年首兩個月,這個年齡層的受害者也有53人。
童真心靈受傷了,女性細心與溫柔的性格,較能得到小孩的信任,因此在性罪案、虐童及家暴調查組,女警佔了大多數,王清蘭警監說:“女生較細心,溫馴,(兒童)受害者覺得與她們談話會比較舒服。”
1986年,警方成立性罪案、虐童及家暴調查組(D9B)時,隸屬重案組,隨著時代不同和局勢所需,這個部門的責任越來越大,2007年開始單獨成為另一個組別(D11)。
為婦孺提供援助
“現在這個組負責性侵犯、家庭暴力,以及凡事有關婦女和兒童的案件,主要是以性犯罪、虐待兒童、家庭暴力和虐待女傭案件。”王清蘭警監表示,最近該組受指示負責18歲以下兒童失蹤案件。
她也是一名認證輔導員,瞭解孩童遭虐后,需要有人關懷,于是她參考一些國家的做法,在警局設受害者關懷中心(Victim Care Center),為婦女和兒童受害者提供協助。
“受害者除了錄取口供,也有心理輔導師協助,我們在全馬有26位輔導師,13位輔導師和13位助理輔導師,其中有8位是註冊輔導員。”她指出,這26人並非警員,而是聘請回來的輔導人員。
這些輔導師除了負責給予受害者精神協助,同時向后者提供法律資訊,包括讓他們瞭解可在家暴法令下申請人身保護令。
兒童證詞中心錄取口供
在兒童證詞法令(Child Evidence Act)下,16歲以下孩童,包括兒童受害者需到兒童證詞中心(Child Interview Center,CIC)錄取口供。
“在這個法令下,孩童可選擇使用視頻、親身上庭,或在法庭上以屏幕遮掩作證。”王清蘭警監指出,這些口供都可成為法庭上主要證詞,辨護律師需要通過電話會議(Teleconferencing)盤問兒童。
在武吉阿曼警察總部,受害者關懷中心和兒童證詞中心,不像一般警局結合在一起,因此,當受害者到兒童證詞中心錄取口供,警方的心理輔導師也會在場。
身心理改變
未成年遭性侵
去年,警方接獲2767宗性侵犯投報,其中18歲以下的兒童性侵犯個案,佔了總數的百分之七十六。
王清蘭警監指出,13至15歲性侵犯案件,在18歲以下孩童中佔百分之四十五,“可能因為孩子處于成長期,不能壓抑性欲,因為許多個案都是在你情我願的情況下發生。”
在大馬,任何與16歲以下女性發生關係者,不管女方自願與否,都是強姦罪行,因此,警方就會援引刑事法典第376條文,控以強姦罪名。
“這段時間,兒童在生理和心理上有所改變,對異性好奇,他們不知如何保護自己和抑制欲念,許多時候是半推半就。”她指出,不少案例是與認識不久的男孩外出,父母起疑后,經查問才發現女兒遭到性侵,便向警方投報。
警方數據:虐童者多屬家庭成員
根據警方的數據,2013年295宗虐童案中,276宗發生在受害者家中,涉案者中,有76名父親和55名母親。
雪蘭莪發生最多虐童案,共有67宗,柔佛有45宗,森美蘭37宗。
虐童案受害者中,男童佔167人,女童佔128人;25歲至35歲的虐童者共有170人,佔了總數百分之五十四,其次為35歲至45歲,共有84人。
菲尼:民眾醒覺意識提升
虐童案投報個案增加,可能是民眾醒覺意識增加!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UNICEF)保護兒童高級專家菲尼卡卡馬(Phenny Kakama)指出,不管是來自福利部或警方的數據,投報個案增加,顯示民眾對于虐童案已有不少認知,當發現虐童事件,願意挺身向有關單位投報。
但是,他相信,依然還有許多虐童個案未浮上台面,大馬保護兒童的工作依然還有許多提升空間。
至于兒童性虐待方面,菲尼指出,雖然它與身體虐待和精神虐待同樣是虐待,但由于觀念問題,大馬人視性虐待為敏感話題,投報個案有限。
此外,他表示,不少虐童事件未投報的原因,可能與父母涉及虐童案有關,受害者不願看到至親人離開自己。
他說,今年是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Convention on the Rights of the Child,CRC)25周年,原本就已極力推動保護兒童的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將會投入和推動更多防止虐待兒童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