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報導:涂素燕
攝影:劉潔雲
《十分專題》部落格:http://series888.blogspot.com
新加坡是我們最親密的鄰國。
無論你對新加坡印象如何,無論你喜不喜歡這個鄰國,數十年以來,新加坡正用自己的模式,在許多領域取得輝煌成就。
該國不管經濟發展、全球競爭力、基礎設施、司法廉潔方面,都遙遙領先週遭鄰國,甚至超越傳統先進國。
今天,不只許多大馬人轉當新加坡人,世界各國都有許多人改當新加坡人……
馬來西亞跟新加坡,本來一家親,1965年分家后,各走各路。
從新山到新加坡,只是一水之隔,從新山關卡到新加坡,只有一公里之遙。
這一公里的距離,不只是兩個國家,也是兩個世界。
走過這一公里路,從大馬去到新加坡,是兩個國家。
你要注意口袋有沒有口香糖、帶了多少包香煙、不要在地鐵上吃東西……
如果你能夠好好遵守這些規則,歡迎你來到治安良好、廉潔高效、全球最具競爭力和最富裕國家之一──新加坡。
當我們還在翻歷史談馬新淵源,為了新仇舊恨吵吵鬧鬧的當兒,新加坡也在不斷探索和尋找自己的路。
她靠自己一步一腳印前進,成為亞洲小巨人,追趕著先進國,把我國遠遠拋在后頭。
新加坡國家小,視野大;政治很保守,經濟很開放;推崇西方制度,行事作風卻很東方。
外國人爭相入籍
美國財經雜誌《富布斯》曾經把新加坡列為全球第三富有的國家。
新加坡旅遊業競爭力亞洲第一,世界排名第十。
新加坡曾經摘下世界最具競爭力國家桂冠。
新加坡政府官員效率高,是亞洲最廉潔的國家,就算在全球也名列前矛。
新加坡在經濟發展、治安、公共設施、教育方面,都交出漂亮成績單,但這個模範生,也有讓人詬病的一面。
新加坡奉行西方民主制度,但政府像個東方大家長,強勢管治國民。
客氣的國際媒體,稱這為新加坡特色的民主,不客氣的媒體,直指新加坡是個專制、沒有言論自由的國家。
然而,長久以來,許多來自歐美國家,崇尚自由的企業家和富豪,還是帶著自己的家人和財產,到新加坡定居。
我國、中國、香港、台灣、印尼,甚至歐洲的人才,都樂意到新加坡尋找一片地,甚至入籍新加坡。
移民搶飯碗惹不滿
新加坡是一個完全沒有天然資源的國家,本國人口只有三百多萬人,連人力資源都欠奉。
我國南方大學學院副院長何啟良教授表示,人才是新加坡唯一的資源,長久以來,該國靠從海外引入人才和培訓專才,發展該國經濟。
何啟良教授曾是新加坡東南亞研究所研究員。
“新加坡的人才策略和移民政策,相較其他地方或國家,像台灣、中國,顯得更為開放。”
但另一方面,新加坡在吸納海外人才時,還是有種族的考量,為了維持該國最大族群華人人口比例,該國多數從中國、香港、台灣引入人才。
“當然,大馬一直是新加坡人才和勞工最大‘輸出國’。”
新加坡在世界各地搶才,已經成為國際媒體、學者,積極探討和研究的最好題材,但是看在土生土長的新加坡人眼里,卻別有滋味。
“新加坡需要外來人才,但對小市民來說,他們卻感受到新移民佔據他們工作機會的壓力。”
此外,新加坡人覺得外國人搶走他們孩子的升學學額,並讓房產價格暴漲,地鐵、巴士和公共設施越來越擁擠,歸咎于這些外來者。
“尤其是中國移民的問題,雖然新加坡人和中國人流著同樣的血統,但兩國人民文化、思想、生活形態差異很多,產生很多問題。”
這幾年,我們看到向來滿意政府效率,以國家政治穩定為傲的新加坡人,開始變得有點“叛逆”。
“新加坡人對移民的不滿,成為近年選舉重要課題,選民把這些情緒轉換成選票。”
目前,新加坡最大的反對黨工人黨,在國會87席直選議席佔7席,比起擁有80議席的行動黨,還是小巫見大巫。
不過,新加坡執政黨輸掉這么多議席,史無前例。
去年,政府提出《人口白皮書》,為應付人口老化,新加坡將繼續引進外來人口,預計到了2030年新加坡人口規模將增至690萬。
新加坡人對此焦慮不已,覺得這影響自己和孩子未來,罕見的走上街頭抗議。
公民和永久居民待遇差距拉大
近年,新加坡政府意識到國民對移民政策不滿,2010年起,已經陸續推出各種政策,拉大公民和永久居民的待遇差距,凸顯公民責任和權益。
新加坡建屋發展局規定,只有公民才能購買全新政府組屋。
全新的組屋必須住滿五年,才能轉賣和或者整間出租。
永久居民只能購買二手轉賣的組屋,外國人則不能購買政府組屋。
該國去年推出的新措施,規定外國人成為永久居民,必須三年以后,才可以購買二手組屋,而且需要繳付額外買家印花稅。
這十多年來,新加坡政府推出許多刺激結婚和生育的政策,鼓勵國民多生育。
這些政策包括育兒獎勵配套、母親享有4個月產假、降低家長個人所得稅等。
但是,新加坡人口依然“生不如死”,生育率低迷,難以解決人口老化問題。
去年,該國政府再推出誘人催生獎勵,推高育兒津貼、讓有小孩的夫婦擁有購買組屋優先權等。
新加坡連串拉大公民和永久居民待遇差距的政策,以及各種催生獎勵,目的本來是為了安撫公民情緒。
吊詭的是,這些政策反而吸引更多大馬的新加坡永久居民,入籍新加坡,而新加坡政府也大方迎接他們投入新加坡懷里。
催谷生育率縮緊移民政策
新加坡脫離我國后,一個不能耕種、沒有礦產資源的彈丸之地,靠貿易、金融業、船務、服務業和科研,快速崛起,最大資本是人力。
這些人力,大半還是從海外引入。
一直以來,新加坡政府用永久居留權和公民權,留住許多他們想要的人才。
這個靠外來人才撐起半邊天的國家,是個不折不扣的移民國家。
來自柔佛,已經入籍新加坡的志強,搖頭苦笑:“可是一些新加坡人不接受自己的國家是移民國家。”
廣東話有句俗話說:“有頭發邊個想做癩痢”,對新加坡政府來說,國民如果“靠得住”,他們也不想靠外來者。
新加坡總理李顯龍,每年農曆新年發表新春獻詞時,都像期待抱孫的公公婆婆,苦口婆心對年輕人“催生”。
去年他說:“我們需要加油,最好的做法就是國人生育更多孩子!”
今年他的“新年願望”,依然是希望國人結婚率和生育率可以提高。
但是,何啟良教授說,新加坡要達到《人口白皮書》目標的690萬人口的目標,只靠現有的新加坡人,是不可能的。
近年,儘管新加坡政府看來縮緊一些移民政策,而且給永久居民的待遇,不再那么大方。
然而他相信,新加坡引入移民的政策,細節可能有了更改,條件可能更高,可是引入外來人口的大方向不會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