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報導:楊潔思
攝影:李玉珍
《十分專題》部落格:http://series888.blogspot.com
大家都知道吃健康的食物對身體好,但是,何謂健康食物?
食品標上健康兩個字,就是健康食物嗎?
來到這個時代,資訊爆炸,各種對的、錯誤的、不完整的訊息舖天蓋地,我們如何明智地分辨真偽?
關心健康的人,或許聽過“食物是最好的藥物”這個概念,的確,運用得當,食物確實可以成為最好的藥物。
這一點,營養醫療或營養療法(Nutritional Theraphy)體系,有很好的詮釋,都是運用營養及食物,來達到醫療保健的效果。
要強調的是,營養醫療雖然與營養學相差兩個字,兩者可是有分別,不可混為一談。
攸關本身疾病
營養療法,在我國還很新,國內的營養醫師,人數有限,十根指頭數得完。
到底,什么是營養醫療?它可以如何在不使用人工合成藥物的情況下,幫助我們保健,甚至達到一定的改善健康效果?
俗語說:久病成良醫,這句話對邱茗峻醫師來說,可真不假。他會踏上營養醫療這行,跟本身的疾病有關。
早期,他有長期的牛皮癬問題,成年后,又面對高膽固醇問題。
邱醫師記得,剛被醫生診斷出有高膽固醇問題時,他馬上改變飲食習慣,改吃印象中較為健康的高纖營養面包以及水果。
然而,一段日子下來,他的病情並沒有起色,這讓他大為不解。
他不斷鑽研,不斷尋找可以滿足他的答案,一次次的失望,並沒有打擊他的尋找熱枕。
最后,他終于了解,面粉這類澱粉食物,多吃無益!而熟透的水果,糖分太高,多吃也會引起血糖升高。
由于越研究越精深,他終于義無反顧地栽入了營養醫療領域,聽他侃侃道來各種疾病或症狀的前因后果,以及身體的機制與轉化,是一種啟發,也是一種享受。
推出無谷食物
簡單來說,營養醫療,就是運用營養及食物來達到醫療的效果。
但是,若深入一點了解其主張,卻會發現這門科,有一些東西會跟坊間健康館的健康保健方式有出入。
最明顯的,就是谷類。谷類食物很健康,是許多人的認知,坊間許多谷類食品,都以健康食品自居。
大部分的養生館,都提倡五谷、十谷等高谷飲食,但是,邱醫師的養生館就完全沒有提倡谷類食物,不但如此,他還推出無谷食物(grain-free food)。
“營養專家,講究的是平衡的營養,但是在講究營養時,必須注意它們是否能符合身體的操作。”邱醫師解說。
因此,營養醫療除了談營養,也注重身體的操作,以及這些營養或食物與身體的關係。
攝取不得法健康受損
營養是一門學問,而這個營養進入身體后,身體產生什么化學作用,又是另一門學問,而這兩個問題是息息相關的,只顧慮到營養而忽略了身體機制,最后反而“好心做壞事”,給身體增加負擔。
最明顯的例子,就是好油(好脂肪)的例子。
有一種普遍的保健方式,是少油少鹽少糖的飲食法。
但是,油有好壞之分,好的油其實對身體很重要。察覺到這一點,有些人就開始大量攝取油。
問題就出現在這裡:攝取不得法,好的東西不但幫不到身體,反而使健康受損。
目前可見的情況是:由于歐美加6(Omega 6)是人體必需脂肪,我們就提倡攝取大量歐美加6,而沒有相應地攝取歐美加3(Omega 3),結果導致體內脂肪失去平衡,最終容易引發血管及心臟病變。
攝取好油要懂竅門
單單是攝取好的脂肪,並不足夠。我們不但要攝取好油,還要懂得如何攝取,否則,可能未蒙其利先受其害!
有涉獵保健知識的人,應該都知道人體需有歐美加3-6-9(Omega3-6-9)的好脂肪。
歐美加9的脂肪,其實人體可以自行制造,因此問題不大,最大的問題,是在歐美加3與6。
現今人容易陷入一個陷阱,就是一聽到哪樣東西好,就不管三七二十一大量攝取,而忽略了其他問題,例如身體是否能取得平衡。
歐美加6的情況也一樣。它大量存在于向日葵花油、玉蜀黍油、大豆油中,以及谷類、玉蜀黍及家畜肉中。由于全球玉蜀黍產量多,現今,許多家畜如牛、豬、雞等都用玉米餵養,從而改變了這些動物體內的脂肪結構,人食用這些動物的肉,也間接攝入許多歐美加6。
“因此,一般人不太可能缺少這種油脂,相反的,許多人對歐美加6是攝取過多了。它們不是不好,我們身體需要它們,但在攝取時要顧及平衡,沒有它們不行,但是單單只有它們也不行。”邱醫師解說。
他說,歐美加6過剩,將導致PGE2賀爾蒙過高,進而壓迫到血管及令血液過濃。
事實上,歐美加6需要歐美加3的平衡,后者在轉換后產生PGE3賀爾蒙,有助于放松血管及稀釋血液。
亞麻子油及魚油中含有豐富的歐美加3,邱醫師建議,歐美加3與6的攝取比例以1對3為佳。
目前,一般人對歐美加3與6的攝取比例有極大的落差,甚至達到1對35之鉅!
無論是3或6哪一種油脂,身體都需要使用同一種酵素來轉化,歐美加6攝取過量,也等同跟歐美加3搶轉換時使用的酵素,造成歐美加3無法順利轉換成PGE3賀爾蒙。
不宜多吃谷類食物
東方人向來以米飯為主食,但是,若在營養醫療的觀點,它並不鼓勵人類長期及大量攝取谷類糧食。
邱醫師解釋,谷類或澱粉食物,有兩大問題:
第一,大量吃澱粉,不管個人是吃基本的還是加工精緻的澱粉食物,都不受鼓勵,因為長期攝取高分量澱粉,會導致代謝問題。
但是,他澄清,他不是提倡低碳水化合物飲食法。碳水化合物一般指:富有澱粉(如穀物、麵包或麵食)或簡單的醣類的食物(如食糖)。
“我們提倡的是,好的蛋白質、好的脂肪及好的碳水化合物的飲食法。”
與此同時,他強調,碳水化合物也不宜長期大量攝取。
其次,谷類會刺激發炎反應,導致身體內部細胞發炎。
“現代醫學已證明,心臟病、癌症和糖尿病這些現代文明病,主要起因,都是發炎的問題,這也是為什么我們這樣注重谷類的問題。”
他進一步指出,谷類含有很高的歐美加6(Omega 6,為多元不飽和脂肪,是人體必需脂肪酸,也是每個細胞膜的主要構成成分。)
攝取歐美加6過量而忽略了其他方面的平衡,反而易導致血管及心臟出問題。
飲食修改解決文明病
談到發炎,邱醫師也順帶指出三文魚的問題:“三文魚的肉越紅,代表其發炎因子越高。”我們一般攝取的三文魚多是人工飼養,歐美加6比較高。
日本人多攝取野生三文魚,歐美加3比較高,這或許是他們心臟病幾率很低的原因。
一般上,人們都認為日本人的飲食清淡,好生食、相對健康。
然而,與此同時,人們可能忽略了另一點:日本人雖然心臟病幾率低,胃癌幾率卻是最高的,這跟他們攝取較多生的食物及鹽分有關。
如果連日本人的飲食都不健康,那健康的飲食豈不很少?
“的確,世上沒有完美的飲食,無論如何,減少面粉、減少糖分與鹽,攝取好的油、好的蛋白與適量、好的碳水化合物,是比較理想的飲食法。”他說。
談到肉類攝取,他指出,吃太多動物蛋白質及乳質蛋白,血管容易硬化,最主要的問題是,許多人嗜吃肉,卻不吃青菜,其實,身體需要維他命B6和B12,或葉綠素,以便把肉轉化成進一步成分來分解掉。
營養療法有所謂的飲食修改(diet modification),其中包括抗發炎飲食法、抗菌飲食法、低血糖飲食法及抗癌飲食法,從食物下手,解決文明病問題。
採用健康的飲食法,加上生活習慣的調整,能使人尋回久違的健康。